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途径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认识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或途径;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发挥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积累和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集约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抓住三种重要模式;分阶段实施;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78-2579,2588
农业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极为重要,但我国实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具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  相似文献   

3.
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最根本的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2002年,我区农村人均耕地3.2(666.7米^2),南疆地区平均2.5(666.7米^2)。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造成土地承载压力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不仅使我区农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阻碍了现代化农业进程。只有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发展经济学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异地转移和以舒尔茨为代表的就地转移,前者主张依靠城乡之间的外部分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后者主张在农业追加劳动力以外的其它要素投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艰苦性和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高投入低效益的非经济增长,农民的现代化,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艰苦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各界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玉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7.
葛菁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7-209
分别对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于2006年开始进入起步阶段的同时,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因此认为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阶段与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即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与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始进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于未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阶段在时间上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8.
朱臣 《世界农业》2007,(6):19-2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和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枉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杨守宝 《甘肃农业》2005,1(12):130-13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的经典表述,为我们研究探索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原则。马克思认为,机器和资本在农业中的使用是形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直接原因,但劳动力的价值反过来影响机器的采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转移的规模、方式和方向都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开拓了工业所需要的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教育和治理贫困是大工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法国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采取积极干预农业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开展领土治理,推动土地适度集中;发展一体化农业,建立健全工业反哺农业机制;推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等措施,到20世纪70年代初顺利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精准农业——3S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用GPS精确定位地面位置;用GIS将地面信息(地形、地貌、作物种类和长势、土壤质地和养分、水分状况等)进行储存,按区内要素的空间变量数据,精确设定最佳耕作、施肥、播种、灌溉、喷药等多种操作,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精细生产。精准农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不必要的投入、减少环境污染和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象工业一样,可望使农产品生产成为可控化、标准化、批量化。  相似文献   

12.
论微生物农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生物农业就是指微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工业型农业,本文分析了农业生物量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发展微生物农业的优势;提出了依据营养结构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加环原理,熵增原理等理论,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与休闲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培 《农学学报》2018,8(1):223-228
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需求和都市农业发展的特殊形态,中国学者提出的都市农业兼具区域性和功能性: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范围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功能提出要求。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区别于农村农业最有特色的部分,都市农业的新业态和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休闲农业。从区域角度讲,都市农业紧邻城市,具有服务城市的先天优势;从功能角度讲,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是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需求。根据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出了围绕都市农业发展的六个关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在创汇农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农业标准化领域应该注意做好的工作:即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标准化意识,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努力加强标准情报收集.  相似文献   

15.
在叙述分析数字农业和精细农业的概念,以及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架和精细农业系统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农业与精细农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晶  祁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43-18445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探寻了传统农业的特点,在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两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农业重在景观的特点,阐述了景观农业的主要内容与时代特征,及其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就"景观式新农村"的营造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谈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农业现代化是动态的不断采用最新技术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内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传输业、农业信息应用服务业及信息设备和载体制造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场支持系统和政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西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1032-1033
改造传统农业,加速现代农业建设,对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和21世纪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美国精确农业发展现状及当前进行的主要工作,阐述精确农业就是信息农业的概念.着重介绍SSCM(根据田间具体情况作物管理系统)系统和YieldMap产量图在精确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GIS与精确农业的不可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