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的养鹌鹑业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空前的发展.在品种类别上也出现了多元化,其中.蛋用型品种有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爱沙尼亚鹌鹑:肉用型品种主要有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  相似文献   

2.
鹌鹑经人工长期选育,已育成了20多个品种与品系。驯化了的高产鹌鹑品种与品系已科学地纳入了家禽行列,并被列入特禽范畴。虽源自野生鹌鹑,但再也不能将其视为野生鹌鹑,因为从其生产性能看,两者已有天壤之别。鹌鹑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性成熟与体成熟均早,生产周期短,投资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2007,(21):15-15
我国目前鹌鹑饲养量近2亿只,是世界第一鹌鹑养殖大国。 养殖鹌鹑是一项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的富民产业。专家介绍,我国鹌鹑养殖品种有蛋用型的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等;肉用型的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等。发展鹌鹑产业,一是投入少:鹌鹑养殖占地面积不大,家前屋后皆可,且不需支出过多劳力,另外,鹌鹑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用于防疫药物开支也较少;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密云县的一家鹌鹑养殖场有一种肉用鹌鹑卖上了高价钱,每只鹌鹑比普通肉用鹌鹑卖价贵2元多钱。通常情况下,普通肉用鹌鹑卖5元一只.而这种鹌鹑在市场上卖到了7—8元的好价钱。这会是什么品种的鹌鹑呢?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一、选择优良的品种鹌鹑的品种按经济用途可分为蛋用型和肉用型,蛋用型品种主要有日本鹌鹑(又称日本改良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隐性黄羽鹌鹑。肉用型品种主要有:法国巨型肉鹑、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二、掌握鹌鹑习性,科学饲养家养的鹌鹑是经过长期驯化而来,现在仍有一些野生习性,具有杂食、群居、体型小、体重轻、性成熟早、产蛋量高、善争斗、抗病力强、有飞翔能力,怕生人、怕惊吓的特性。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鹌鹑经人工长期选育,已育成了20多个品种与品系,驯化了的高产鹌鹑品种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性成熟与体成熟均早,生产周期短,投资相对较少,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好,是当前农村生产结构调整,农民增加收益的一个值得推广的重点项目。现将我国当前养鹑业中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品种与品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鹌鹑的育肥     
鹌鹑7周龄即可达到性成熟,因此,当公鹌鹑满5周龄时,不留种的都可以育肥,母鹌鹑产蛋率低于30%时也应全部淘汰进行育肥。鹌鹑育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鹌鹑起源及亲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36只,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搜集国内外2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应用模式判别方法,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就起源系统而言,微山湖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值得重新斟酌;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薛金 《农村百事通》2006,(20):22-22
我国养鹌鹑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引用了新的蛋用、肉用型鹌鹑品种,而且还建立了专门的种鹌鹑生产基地,养殖户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饲养量约有2亿只,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鹌鹑大国。鹌鹑产品除了供应高级酒店、饭店之外,还被加工成罐头、松花皮蛋等,广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的鹌鹑业品种类别也是多种多样。其中,蛋用型的有日本鹌鹑,朝鲜鹌鹑,中国白羽鹌鹑、黄羽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爱沙尼亚鹌鹑;肉用型的主要有迪法克FM系肉鹑、中国白羽肉鹑和莎维麦脱肉鹑。鹌鹑养殖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是因为其具有自身的优势。1.…  相似文献   

10.
观察研究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鹑杂交F1代的生活习性,为探讨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规模,保护该物种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秒表单位记时法对F1代鹌鹑生活习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F1代鹌鹑行走行为、趴卧行为、静站行为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0.19%、24.46%、24.83%,取食行为、理羽行为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0.13%、10.23%;交配行为最少,为0.16%。试验分析表明,笼养F1代鹌鹑的各行为规律受天气影响不显著,取食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极显著(P<0.01),趴卧行为和静站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显著(P<0.05),行走行为和理羽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交配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 3 6只 ,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 1 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 ,搜集国内外 2 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 ,应用模式判别方法 ,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 ,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 :就起源系统而言 ,微山湖野生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 ,值得重新斟酌 ;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青年鹌鹑的饲管 雏鹑在育雏保姆器生活20天后就可上笼饲养,此时的鹌鹑处于由雏鹑向成年产蛋鹑过度的阶段,称为青年鹌鹑。青年鹌鹑已可以通过羽毛和脸部颜色分清雄鹑和雌鹑。此时的鹌鹑羽毛已经丰满,健壮、活泼,具有比较强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朝鲜鹌鹑GNAS基因表达和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取栗羽和白羽朝鲜鹌鹑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翅尖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NAS基因在朝鲜鹌鹑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羽色鹌鹑胚胎翅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克隆GNAS基因的CDS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孵化至10 d胚胎翅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NAS基因的特定序列,通过不对称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发育8~14 d时,GNAS基因在栗羽鹌鹑胚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白羽鹌鹑胚胎。GNAS基因CDS区开放阅读框长1 140 bp,含有14个外显子,编码含379个氨基酸的稳定性亲水蛋白。在朝鲜鹌鹑GNAS基因中检测到2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12区域的g.119221T>A和3'UTR区域的g.121181A>G。栗羽朝鲜鹌鹑的3种基因型(AA、 AB和BB)的频率分布与白羽朝鲜鹌鹑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表明,朝鲜鹌鹑组织中GNAS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其羽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GNAS基因3'UTR上的g.121181A>G位点突变与朝鲜鹌鹑羽色性状之间具有显著关联性,可作为研究朝鲜鹌鹑羽色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孔雀、鹌鹑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基因序列与禽类羽色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上原鸡的MC1R基因序列,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在编码区设计引物PE。以孔雀和鹌鹑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别获得长度约为350 bp的基因片段。经比对发现,孔雀与原鸡的相似性为95.47%,有16处突变,3处缺失;鹌鹑与原鸡的相似性为97.70%,有8处突变,1处缺失。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孔雀与鹌鹑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59.48%,2.59%,37.93%和58.62%,1.82%,39.66%。表明MC1R基因可能是表达禽类羽色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15.
卢俊春 《农家致富》2007,(22):10-10
今年60岁的王文彬,家住江苏省靖江工业园办事处万丰村八组,原在一家军工厂工作。1985年,他因工伤回乡。因为不能干农活.就买了1000羽雏鹌鹁回来养.当年就赚了2000多元。第二年同村陈正元等12户农民也加入到养鹌鹑的行列中,王文彬挨家挨户手把手传授技术。在他的带领下,鹌鹑养殖的星星之火在全市渐成燎原之势。到1990年,靖江的市场饱和了。  相似文献   

16.
某鹌鹑养殖场有部分产蛋鹌鹑发病,病鹌鹑在死前无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对病(死)鹌鹑作病理剖检后取9羽鹌鹑内脏及脑进行实验室诊断,分别做细菌学检验和病毒学检验,结果显示:通过细菌学检验从病料中分离的分离物多为大肠杆菌,另外分离到少数克雷伯氏菌;通过病毒学检验分离到的病毒能与鸡红细胞发生血凝并能被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因此,该次病例由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鹌鹑7周龄即可达到性成熟。当公鹌鹑满5周龄时,如果不留种,即可进行育肥;产蛋1~1.5年的母鹌鹑,当产蛋率低于30 %时就应淘汰,进行育肥。鹌鹑在出售前2~3周必须加强育肥,其育肥期可采取以下措施:1 育肥设施将鹌鹑放在多层重叠式育肥箱内饲养,每层箱高10~12cm ,以防公鹌鹑互相  相似文献   

18.
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杂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按1公(中、小型家鹌鹑和野鹌鹑)∶3母(中型家鹌鹑)∶3母(小型家鹌鹑)∶2母(野鹌鹑)分为3组,观察每个杂交组合鹌鹑的行为。结果表明:①在试验初期,鹌鹑间有排斥行为,一段时间后排斥行为消失;②在笼养条件下野生鹌鹑无繁殖季节出现;③每日交配活动呈曲线变化,但时段间无显著差异;④鹌鹑的爬跨、交配行为具有选择性;⑤鹌鹑产蛋集中在每天15:30以后,野鹌鹑(公)与家鹌鹑(公)蛋的孵化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家鹌鹑为参照,并搜集国内外6个家鹌鹑和野生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检测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群体中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计算各座位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其差异性检验和遗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用模糊聚类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分布的2种野生鹌鹑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日本列岛的野生鹌鹑而言,我国野生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的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88和0.298,与家鹌鹑群体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也表明我国野生鹌鹑与各种家鹌鹑群体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VIPR-1基因是否能作为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子标记或者候选基因,以中国黄羽鹌鹑、中国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蛋用鹌鹑品种作为实验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VIPR-1基因的外显子6-7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3个蛋用鹌鹑品种中的VIPR-1基因外显子6-7区域共检测出15个SNP位点,分别为A94G、G97T、C201T、A204G、A233G、C260G、A299T、C354T、A355G、C378T、C407G、A425C、A543G、G585T、A586G。对HpyCH4IV位点(A355G)进行酶切分析,可以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285 bp/811 bp)、AG(285 bp/811 bp/1 096 bp)和GG(1 096 bp)。中国黄羽鹌鹑和中国白羽鹌鹑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7、0.636、0.136和0.087、0.609、0.304。朝鲜鹌鹑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和0.765。1~4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日增重、体重、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胸宽、胸深有显著关联性(P<0.05)。5~7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体重、胸骨长、胫长、体长、胸宽、胸深、胫围、日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日增重和相对生长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综上研究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CH4IV位点(A355G)对蛋用鹌鹑的早期生长性状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