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大红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林草间作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林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果园地、农田地、天然林地、灌木林地和荒地5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应用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和土壤质量相对指数等方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为敦煌市土壤保水保肥、盐碱化荒地改良与植被修复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极低,低于0.15%;荒地盐分含量达到56.88 g/kg,盐碱化严重。(2)适用于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DMS)的包括:速效钾、含水量和物理性粘粒等9项指标。(3)对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土壤质量排序为灌木林地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荒地。(4)依据全国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荒地为4级地力,果园地和农田地为3级地力,天然林地和灌木林地为2级地力。(5)对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分析,灌木林地的土壤质量高于天然林地,果园地、农田地和荒地的土壤质量低于天然林地。  相似文献   

3.
对徐州石灰岩山地4种不同植被类型中的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含量在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均随灌草地向林地变化而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草地;水溶性有机碳在4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变化趋势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草地。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全氮和pH值等主要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在徐州石灰岩山地地区,与当地大面积栽植的侧柏相比,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可作为更好的替代树种,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陕北黄土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法多重比较对陕西吴起县不同降雨带分布的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对草地土壤含水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坡位对撂荒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而对小叶杨林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不同坡位差异显著,且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中坡位;不同林地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且研究区4种林地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混交林山桃沙棘柠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农田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灌木林地,撂荒地土壤含水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地处阴山北麓丘陵区化德县七号镇为研究区,选择相互毗邻的、配置方式不同的林草地,在距地表30 cm深处采集土样,并测其含水量.结果表明:(1)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总体高于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自然草地高于人工草地和耕地.(2)平地柠条林地土壤表层含水量高于坡梁地,坡梁地上坡位土壤表层含水量不及中、下坡位.(3)柠条灌木林地耐旱性能较好,灌草带状相间是主要配置方式,造林密度以灌木带宽1 m,带间距6~8m宽为宜.(4)不同植被类型生态耗水量不同,耗水量大的植被会吸收利用毗邻耗水量小的植被地块的土壤水分.因此,半干旱区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科学的配置方式以及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土壤水分过度消耗,为即将开启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对庙沟林区旱季5种类型的林分地以及裸地土壤物理性状测定的基础上,对其土壤的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土壤的容重、含水率、总孔隙度以及初渗透和稳渗速率均有一定差异。同一林分内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的初渗和稳渗速率表现出的规律,是表层土壤(0—20cml渗透性能要优于下层土壤的渗透能力;而不同林分,其林地土壤平均初渗透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天然灌木林地〉云杉一桦树混交林〉桦树纯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一沙棘未成林地〉裸地。  相似文献   

8.
黔中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黔中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之间的差异显著,相同植被下同种酶根际土壤酶活性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主要呈现两种趋势:蔗糖酶和淀粉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林>草灌;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灌。根际土壤养分因子含量均大于非根际,土壤酶、养分因子"根际效应"都较明显,土壤酶和土壤养分因子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而土壤酶和pH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北京密云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双环法对北京密云山区4种典型林地(刺槐林、侧柏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地)进行原位测试,研究其土壤入渗规律。结果表明:利用Horton公式对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高于Philip方程;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初渗速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但与稳渗速率关系并不显著;土壤稳渗速率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孔隙度呈正相关;4 种典型林地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灌木林地(4.93 mm/min) 刺槐林地(4.23 mm/min) 针阔混交林地(4.18 mm/min) 侧柏林地(3.09 mm/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白榆纯林(BB)、刺槐纯林(CC)及二者不同比例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及月变化特征,探究影响研究区土壤呼吸的主导因子。【方法】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全自动观测系统,测定陕西杨凌试验田栽植的白榆纯林(BB)、刺槐纯林(CC)及二者不同比例(1∶1(1B1C),1∶2(1B2C)和2∶1(2B1C))混交林5种林型生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并利用观测仪附带的土壤温度探针测定地表及地下5,10和15cm深处的土壤温度,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测定地下1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结果】白榆/刺槐不同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在6,7,9月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午后12:00-15:00,之后逐渐降低,其中混交林1B2C7,9月土壤呼吸速率峰值高于其他林型,分别为4.193和4.283μmol/(m2.s);白榆/刺槐不同林型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出明显的月变化规律,7-9月土壤呼吸速率均较高,在5-9月,5种林型中白榆纯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一直很低,而混交林1B2C始终较高。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二者表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其中地下5cm深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最好。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表现离散,二者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不同林型中,白榆纯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混交林1B2C一直较高;影响该区白榆、刺槐纯林及不同比例混交林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地下5cm深处的土壤温度,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归纳法和专家经验法,在全国耕地类型区框架下,立足于基础地力,将江西省耕地划分为4个类型亚区;通过土种资料整理和补充调查,对土种原始资料进行了修正,确定基础地力评价要素,建立了江西省土种数据库和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应用数值评价方法,将江西省耕地地力以土种为评价单元进行了等级划分和面积确定,摸清了我省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含水量是土壤学和农业节水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门课题,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将土壤水分测定方法从研究手段和范围(尺度)上划分为三大类:取样—定位测量法、遥感监测法、模型模拟法。经过对已发表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相关文献的统计调查和检索,依据文献数量、文献引用率和关键词频度,得出取样—定位测定法是当前土壤水分的主要测定方法,遥感监测法是未来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模型模拟法具有理论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褐土和潮土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可行性,并与开氏法进行了比较,同时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了河北省不同肥力水平褐土和潮土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可使褐土和潮土浸提液中加入的有机态氮(尿素和EDTA)和铵态氮的回收率达95.33%~100%,与开氏法所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0.99.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得河北省2大土类不同肥力水平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为1.80~66.76 mg/kg,其中褐土为6.39~66.76 mg/kg、潮土为1.80~20.98 mg/kg.  相似文献   

14.
Mehlich3通用浸提剂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养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ehlich3通用浸提剂测定了山西石灰性土壤中有效养分,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Mehlich3法与常规法测定的土壤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其测定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并拟定了石灰性土壤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Mehlich3通用浸提剂的分级标准,Mehlich3通用浸提剂适用于山西石灰性土壤P、K、Mg、Na、Cu、Zn、Fe、Mn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湖南双季稻种植区不同生产力水稻土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非线性评价模型量化不同生产力水稻土的质量变化,为双季稻种植区水稻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双季稻主产区为试验样区,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将土壤质量划分为抗物理退化、养分供应与贮藏、抗生物化学退化和保持作物生产力这4项土壤功能。运用专家小组打分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功能和指标的权重,用非线性评分模型对不同生产力水稻土测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0和1之间)评分。【结果】结果表明,8个试验区高产水稻土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中产水稻土的物理质量比较好,但生物化学质量较差;低产水稻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质量均较差,主要体现在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供应、贮藏能力差。【结论】高产水稻土的总体土壤质量高,对双季稻生长不构成障碍;影响中产水稻土质量的主要因子是养分供应不平衡,采用良好的管理措施可以使其土壤质量在短期内得以提高;低产水稻土的总体质量差,在这类水稻土上需要增加有机肥和无机养分的投入,改善其总体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漂白淋溶土基层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漂白淋溶土的基层分类进行了研讨,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9)的要求,将黑龙江漂白淋溶土划分为5个土族,17个土系,并对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的科学依据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入渗、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土壤水分动态等几个方面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吉县人工油松林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油松林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效益受林龄和林分结构的影响,林龄越大,水土保持效益越显著;混交林的水保效益高于纯林。本文还对影响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的各因子作了逐步回归分析,并用谐波分析方法和Spearman秩相关方法建立了土壤水分含量拟合方程,找出了影响水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平板培养法计数以及土壤因子的常规方法测定,研究水稻—油菜免耕复种(NT)、传统翻耕(CT)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和菌相。结果表明,免耕土壤微生物总数比翻耕土壤增加7%,其中免耕土壤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多于翻耕土壤,但对土壤微生物菌相没有明显改变,2种耕作方式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土层加深,微生物数量逐渐减少;免耕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高于翻耕土壤,分别增加31.62%和13.5%。水稻—油菜免耕复种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凉山主要植烟土壤类型氮、磷、钾分布特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采用描述性统计、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凉山烟区6种植烟土壤氮、磷、钾在土壤中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以期探明凉山烟区主要植烟土壤理化特性,为烟叶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凉山烟区不同植烟土壤类型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存在广泛的变异;土壤各层次中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大幅减少再小幅增大;速效磷在不同层次间无明显规律。各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在20~40 cm土层普遍偏低,烟叶生产中应高起垄深移栽,培植绿肥深耕翻掩,提高土壤熟化程度,为烟叶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肥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杉木世行造林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监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建立28个不同营林措施的径流小区,对杉木世行造林地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炼山清理迹地造林导致了林地严重水土流失,林地6年的水、土、肥流失分别是不炼山林地的3.1、19.7和6.1倍;穴状整地造林可比全垦、带垦整地减少37.65%和23.42%的土壤侵蚀量;扩穴连带抚育水保效果不明显.杉木世行造林模式可比传统造林模式减少7.76%的土壤侵蚀量和11.35%的液体径流量,造林后林地表层养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林地水土流失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