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LV-J人工感染鸡病毒血症和抗体反应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鸡后抗体反应和带毒排毒的规律,以便为制定鸡群中 ALV-J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净化措施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1日龄和49日龄SPF鸡分别通过注射、口服和接触感染ALV-J,对各感染组的病毒血症、泄殖腔排毒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不同日龄感染ALV-J后的病毒血症和抗体的动态有很大差异。1日龄SPF鸡注射感染ALV-J后,自2周起开始可检出泄殖腔p27抗原和病毒血症。注射感染组有71%(5/7)鸡在26周内持续带毒排毒,其中有3只鸡在感染后45周仍带毒排毒。其中一只鸡在16周时产生一过性抗体,另两只鸡完全没有抗体。口服感染组仅11%(1/9)鸡呈持续带毒排毒,44%(4/9)鸡仅呈短暂性带毒排毒,且自第8周起即可检测到较高的抗体水平。同笼接触组既不带毒排毒,也无抗体水平,表明未发生传染。49日龄SPF鸡即使注射攻毒后,在19周内的5次检测中,p27抗原和病毒血症均为阴性。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抗体反应并维持一段时间。49日龄SPF鸡经口服和接触感染,病毒血症和泄殖腔p27均为阴性,也无抗体反应。【结论】1日龄SPF鸡感染ALV-J很容易发生免疫耐受,感染鸡持续带毒排毒而不产生抗体;49日龄SPF鸡感染后,1周可产生高水平的抗体,但不带毒排毒。不同接种方式对ALV-J感染的动态有很大影响,注射感染诱发的病毒血症和耐受性病毒血症显著高于口服感染。  相似文献   

2.
试验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雏鸭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试验感染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12h肝、脾、肾及胰等器官组织主要表现为变性性变化;接毒后24h,则呈现明显的坏死性变化;接毒后72h及168h,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增生性反应。脑表现为非化脓性脑炎变化。肝、肾、脾及胰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主要是组织细胞的膜系统及核结构的损伤。在肝细胞和脾细胞中有脂滴。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有晶格状排列的类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3.
不同新城疫疫苗和免疫途径对鸡新城疫HI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新城疫疫苗和免疫途径对鸡新城疫HI抗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d内接种进口疫苗组和国产疫苗组HI抗体效价无明显差别,60d后接种进口疫苗组较接种国产疫苗组HI抗体效价高2~3个滴度。在接种途径上,无论进口组和国产组,早期滴鼻点眼途径免疫产生抗体效果相对较好,平均较其他组高0.5~20个滴度;肌注组在早期抗体滴度不及点眼组,但在稳定性上要比其他组强,抗体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朱静  张娟  姚艳  段旭  林钟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26-1027,1029
[目的]比较白腰文鸟与三黄鸡雏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抗体水平,进一步确定其抵抗新城疫病毒侵害的能力。[方法]对白腰文鸟和三黄鸡接种新城疫疫苗,通过血液凝集试验(HA)和血液凝集抑制试验(HI)测定其接种对象血液中的抗体水平。[结果]在免疫接种后测定其HI抗体效价,白腰文鸟及三黄鸡的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均〉80%。[结论]白腰文鸟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的速度均优于三黄鸡。  相似文献   

5.
10匹健康马每月定期放血一次,每次2000mL,连续4次,总放血量8000mL。血样在放血前(0d)和放血后15,30,60,90,120,150d自颈静脉采取。结果表明:放血后15d,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钙显著下降(P<0.01);120d时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减少,血钾明显减少,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加。至150d时,各项指标恢复到放血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应用电镜技术对水泡性口炎病毒在BHK-21上的形态发生和增殖规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VSV能导致BHK-21细胞圆缩,胞浆严重空泡化,线粒体嵴断裂及空泡化;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增殖,在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而成熟.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关于甘肃省河西地区12例动物气喘病病理研究报告。气喘病畜包括马5例、骡5例和驴2例,年龄为5—18岁。病肺高度膨大,其切面细支气管明显。肺的主要组织变化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血管周炎、间质性肺炎、内含析光性无机粉尘的巨噬细胞灶和结节,有些病例的肺泡及其间隔中,还有大量巨噬细胞和巨细胞。从这些病例的肺中分到了普通高温放线菌、干草小多孢菌、热吸水链霉菌和高大毛霉菌。在肺尘细胞中看到了超微结构变化,如线粒体空泡化和内质网脱粒。同时这些细胞的无机元素(铝、硅等)含量增加。故认为本病是一种由外界吸入的无机尘与有机尘所致的混合性尘肺。  相似文献   

8.
苹果感染炭疽病菌后6种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侵染,苹果果实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果胶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活性的较大幅度提高时期与病症出现的时期一致.在炭疽菌感染苹果过程中,从感染部位到未感染区域的边缘,PAL活性有一个明显的下降梯度.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时程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时程一致.病原菌侵染果实后,果胶甲酯酶(PE)的活性升高,同时果胶分解、果实组织的衰老也能促进PE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18周龄SPF种鸡在用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均在11d内产生REV特异性抗体。种鸡在免疫后1~15d内均未检出病毒血症。在开产后在5个月的产蛋期内,来自免疫种鸡的雏鸡100%REV母源抗体阳性。对3日龄雏鸡的攻毒试验表明,相对于无母源抗体的SPF鸡,REV母源抗体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弱经接种REV低代毒造成的生长迟缓、中枢免疫器官萎缩及其对NDV和AIV灭活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几个松材线虫虫株,分别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接种后分离树体内的线虫,并观察树体的组织细胞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个日本虫株均能使黑松、马尾松和雪松发病并枯死,而中国线虫虫株仅能够使黑松和马尾松发病枯死,不能使雪松致病。接种后不同时间分离线虫,比较线虫在寄主体内的数量消长情况。发现凡接种发病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最多;发病但没有死亡的,其体内线虫数量也较多;中国虫株接种的雪松,一直没有表现任何症状,其体内也分离到了一定数量的线虫。接种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表明,细胞和组织变化与线虫的移动和扩散有关。黑松和马尾松,接种日本和中国浙江松材线虫虫株后,72 h时皮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变形、死亡普遍存在,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均遭到线虫破坏。144 h后,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和髓心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空洞,管胞中可见线虫活动。而对于雪松,接种日本松材线虫虫株后,皮层、韧皮部和形成层细胞死亡,树脂道泌脂细胞和木射线细胞死亡,有少量代谢物聚集。中国松材线虫虫株接种后,初期皮层、韧皮部细胞变形并破坏;但是,细胞的破坏只局限在小范围内。后期皮层、韧皮部细胞被破坏,但形成层完整,木射线和管胞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