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锌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遮荫70%塑料大棚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设0、0.5、1.0、2.0 mg/kg 4个施锌水平,研究不同水平锌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相比,施锌显著提高了滇重楼株高、总生物量,但对根茎增加不显著。随施锌水平增加,各部位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锌对地上茎中磷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叶、新根茎和老根茎中磷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对叶和新根茎中钾含量有协同效应,而对茎中钾含量有拮抗效应;施锌显著提高了叶、地上茎、新根茎中锌的含量,而老根茎锌含量无明显的规律。随施锌水平增加,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呈下降趋势,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养分含量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状况、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根茎总皂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茎增长率、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随pH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根茎增长率以pH 6.54最高,茎叶鲜重、根数、根系鲜重、根长以pH7.42最高。土壤pH对滇重楼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规律各异:土壤pH对新老根茎、根系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茎叶氮含量影响不大;新老根茎磷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而茎叶和根系磷含量则有相反趋势;土壤pH对根系和茎叶钾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对根茎钾含量的影响。新老根茎总皂甙含量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土壤pH对滇重楼生长、营养状况、药用部位生物量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影响,建议在滇重楼人工栽培中,土壤pH应控制在中性范围(6.50~7.50)为宜。  相似文献   

3.
滇重楼根茎有效成分与土壤钾状况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主要分布区25个县(市)、75个采样点根茎的总皂甙、多糖含量与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的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K素营养在滇重楼品质形成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土壤全K和速效K含量与根茎中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茎中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茎总皂甙和多糖含量与根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丰富的土壤全K和速效K供应有利于滇重楼根茎总皂甙和多糖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氯化钾和硫酸钾2种钾肥及其配施比例对滇重楼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为滇重楼规范化种植中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以滇重楼生长过程中不施钾肥为对照(CK),设氯化钾和硫酸钾配施比例依次为100∶0(PF1)、75∶25(PF2)、50∶50(PF3)、25∶75(PF4)和0∶100(PF5)的5个施肥处理,测定滇重楼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和根茎钾含量。【结果】与CK相比,各钾肥处理的土壤p H均有所降低;除PF1外,其余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PF4处理的调控效果最佳,可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依次增加107.98%、13.95%、31.32%和10.81%,使细菌数量增加58.93%;除中性磷酸酶活性外,多数施肥处理增加了土壤中其余6种酶的活性。与CK相比,施用外源钾肥时,多数处理可显著提高滇重楼根系活力。所有处理均显著增加滇重楼老根茎和新根茎钾含量(P<0.05,下同),其中PF4处理使滇重楼老根茎和新根茎内的钾含量达峰值,较对应CK显著提高134.57%和131.13%。【结论】外源施用钾肥对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环境有积极影响,但不同钾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微环境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其中以氯化钾和硫酸钾按25∶75比例配施的调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重楼是名贵道地中药材,过度采挖已使其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是解决滇重楼资源危机的必然途径。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可提高其药用部位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3414"田间小区肥料效应试验,设N:23 kg/667 m~2、P2O5:12 kg/667 m~2、K2O:30 kg/667 m~2为常规施肥水平,研究不同水平氮、磷、钾对滇重楼产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磷、钾的贡献率分别为77.97%,64.93%和136.52%,土壤供钾量丰富,供氮量中等,供磷量不足;增施氮肥和磷肥,不施钾肥可提高滇重楼的产量。由滇重楼根茎增产率的单因素、双因素和三因素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可知:单施氮、磷、钾肥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较小,氮、磷、钾配施对滇重楼根茎增产率影响最大;三因素肥料效应方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N:34.5 kg/667 m~2,P2O5:18 kg/667 m~2,K2O:0 kg/667 m~2)所得滇重楼根茎增长率最高,为87%;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可提高滇重楼新、老根茎的皂苷含量,增施钾肥会使滇重楼新根茎皂苷含量降低。当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分别为23 kg/667 m~2和18 kg/667 m~2时,滇重楼新、老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0 kg/667 m~2时,滇重楼新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抗旱种源,为滇重楼抗旱种源筛选及种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种源(温带种源、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的滇重楼为试验材料,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对比分析充足水分(W0)、轻度干旱(W1)和重度干旱(W2)3个水分梯度下,不同种源滇重楼根茎叶性状、生物量分配及总皂苷产量等性状的变异,并对抗旱种源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显著影响滇重楼地上、地下多个性状(P<0.05,下同)。干旱胁迫下,3个种源滇重楼的根茎、须根及茎和叶的鲜重、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加剧,温带种源根质比降低;南亚热带种源和北热带种源根质比则呈升高趋势;所有种源中,南亚热带种源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药用部位生物量(W0:6.16±2.78 g、W1:4.78±1.51 g和W2:2.98±0.59 g)及总皂苷产量(W0:60.51±28.23 mg、W1:45.96±16.88 mg和W2:13.62±2.51 mg)最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株高、茎粗、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长和叶宽与滇重楼根及根茎部位的鲜重、生物量及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源W1处理的植株根茎直径、根茎长、须根直径、须根长、须根数、茎鲜重、茎生物量、叶鲜重、叶生物量、叶片含水率、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高于W2处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种源的株高、叶长、叶宽、茎鲜重、须根长、须根数的VIP值>1.0,表明上述性状对干旱胁迫较敏感。【结论】综合分析地下器官生物量和总皂苷产量,南亚热带滇重楼抗旱性最佳;其高产优质性状在未来抗旱优良种源培育中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氮素形态及其组合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料试验设计、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形态(NO3--N,NH4+-N,尿素-N)单施及其配合施用对滇重楼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不同形态氮单施对滇重楼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含量、新根茎皂甙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其顺序为NH4+-NCO(NH2)2-NNO3--N。但单施对生长和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小于不同形态氮配施。所有单施和配合施用处理中,新根茎皂甙含量以NH4+-N单施最高,生物量增重百分数、根茎增重百分数、新根茎皂甙产量,均以CO(NH2)2-N为主,NO3--N为辅效果较好。综合考虑不同形态氮及其组合对滇重楼生长、根茎增重、总皂甙产量的影响,建议滇重楼施氮以CO(NH2)2-N∶NO3--N=6∶4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的氨基酸组成、含量以及营养价值,为滇重楼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的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营养评价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结果】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均检测出17种常见氨基酸(色氨酸被水解破坏未检出),其氨基酸总量叶(13.96%)花(10.92%)茎(4.54%)根茎(4.02%);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富含药效氨基酸,且均检出γ-氨基丁酸;滇重楼的茎、叶、花和根茎中均含有8种呈味氨基酸,其含量分别为2.86%、8.21%、6.18%、2.34%;滇重楼的茎、叶、花和根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分别为0.35、0.39、0.39、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分别为0.53、0.65、0.65、0.61,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滇重楼植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FAO/WHO推荐的标准模式谱,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滇重楼茎、叶、花和根茎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茎花。【结论】滇重楼地上部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可作为动物饲料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猕猴桃树对钙素的吸收及分配规律,为猕猴桃的合理适时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0年生"秦美"猕猴桃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年生长周期内猕猴桃树各器官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的变化动态。【结果】在猕猴桃树的年生长周期内,根、茎、叶、果实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增加了2.21,7.06,2.73和8.21 t/hm2,共计为20.21 t/hm2。猕猴桃整株生物量在生育前期的3月底到5月中旬增加较慢,5月中旬以后生物量快速增加,9月上旬以后由于果实的收获和落叶使整株生物量大幅下降。各器官钙含量水平表现为叶根茎果实。果实钙含量在生育前期较高,随生长发育逐渐降低。木质部钙含量全年没有明显变化,而皮层钙含量波动较大。茎皮层的钙含量为13.21~27.54 g/kg,木质部为1.12~2.14 g/kg;根皮层的钙含量为19.03~25.00 g/kg,根木质部的钙含量大于茎木质部,为6.35~7.55 g/kg。每生产50 kg果实,根、茎、叶、果实当年钙吸收量分别为68.04,116.36,154.19和40.26 kg/hm2,共计达378.85 kg/hm2;整株钙累积量表现为3月底到11月上旬直线增加,从3月底的106.97 kg/hm2增加到最高值255.21 kg/hm2,到休眠期降低到195.89 kg/hm2。【结论】猕猴桃树各器官钙含量水平以叶最高,果实最低,叶中的钙素难以运输到果实;由于果实钙含量随生长发育而降低,因此要提高猕猴桃果实的钙含量,应在生长后期对果实直接施钙。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人参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K0(0 mg/kg),K1(40 mg/kg),K2(80 mg/kg),K3(160 mg/kg K),K4(320 mg/kg)5个钾肥施用量,于人参出苗后每20 d取样1次,共取样5次。研究施钾对人参根和茎、叶中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茎中钾含量在第3、4、5次取样时,叶中钾含量在第2、3、4、5次取样时,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K0、K1、K2根中钾含量与各处理茎和叶中钾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降低程度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小。K3、K4根中钾含量则略有增加。前3次取样时,各处理茎和叶中钾含量低于根,后2次取样时,K0、K1、K2根高于茎和叶。施钾能够提高叶与生长前期根的氮含量,且取样期间叶中氮含量始终高于根和茎。根和叶中磷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取样期间,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钙、镁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根中钙、镁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茎和叶中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根、茎、叶中钙、镁含量在不同钾浓度下最终均表现为叶中最高,不同的是较高施钾量的此表现较早。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滇重楼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SPSS 170软件对19批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验证。结果表明,19批滇重楼根茎样品共提取出3个主成分,被分为3大类;与共有峰直接聚类相比,主成分—聚类分析更符合相似度评价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可对滇重楼化学计量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辣椒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RAPD标记对从国内外收集的灯笼椒、长椒、圆锥椒和簇生椒等1年生辣椒(CapsicumannuumL.)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个随机引物、22个参试材料共扩增出1258条带,其中多态条带比率(PPB)接近50%,表明供试辣椒之间的遗传基础较窄.D=0.69时,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灯笼椒,圆锥椒,第三类包括簇生椒(朝天椒)和长辣椒(牛角椒);D=0.75时,供试材料分成4类,将簇生椒和长辣椒区分开来;D=0.77时,进一步区分长椒的杂种一代和自交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辣椒变种中,簇生椒与长椒亲缘关系较近,与圆锥椒次之,与灯笼椒最远.  相似文献   

14.
25种南亚热带植物耐阴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不同生活型植物的耐阴性,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配置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5种南亚热带植物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其种类包括目前正在推广的园林植物和采自森林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用LI-62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等仪器测定各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光合作用和光合-光响应曲线,包括叶片厚度(LT)、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含水量(LWC)、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a/b值(Chl a/b)、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和表观量子效率(Φ)等生理指标,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比较分析植物的耐阴程度.结果表明,25种植物可分为3类: 第1类为耐阴性较强的硬枝老鸭嘴、百两金、野芋、桢桐、板蓝根、狮子尾、红背桂、虾脊兰、宫粉郁金和黑骨蕨等10种,第2类为耐阴性中等的石柑子、大花鸳鸯茉莉、北江砂仁、崖爬藤、合果芋和华南胡椒等6种,第3类为耐阴性相对较弱的可爱花、鸡爪兰、咖啡、扇蕨、棕叶九尾草、草果、千年健、大叶仙茅和虎舌红等9种.Pn与Chl a/b值和R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Chlb呈显著的负相关;LCP与LSP呈显著正相关;Chl b与Chl a和Chl a+b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与Chl a/b呈显著负相关;SLA与LA呈显著正相关,与LWC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Lentinusedodes(Berk.)Sing.(简称Le)、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简称Ap)及Dictyophoraindusia-ta(Vent.exPers.)Fischer(简称Di)等3种担子菌不同组合处理,研究其对平菇菌糠细胞壁成分及干物质(DM)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Le+Di组合处理后,平菇菌糠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HC)及酸性洗涤木质素(ADL)较对照组分别下降11.83%-12.84%(P<0.05)、33.41%-36.46%(P<0.05)及21.98%-25.67%(P<0.05);DM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13.97%-16.35%(P<0.05).Le+Ap、Di+Ap、Le+Di+Ap等组合均不同程度产生拮抗,其中Di+Ap组合拮抗最为明显,使平菇菌糠DM瘤胃降解率较对照组下降12.27%-18.15%(P<0.05).研究还表明,无论单一菌种,还是组合菌种,菌种接种剂量对处理效果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鼎湖山主要林下层植物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下层3种优势树种光叶山黄皮、黄果厚壳桂和厚壳桂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21个月后,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林下层3种植物叶片的全氮含量,但对磷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而言,中等强度水平的氮处理(100 kg/(hm2·a))对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比叶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黄果厚壳桂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则在低氮处理下(50 kg/(hm 2·a))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在中氮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这说明比叶重对氮沉降的敏感性远滞后于最大净光合速率.然而这些生理指标在高氮处理下普遍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氮沉降对黄果厚壳桂的光合色素有影响,其余两种植物色素随氮处理水平的变化不明显.氮处理对表观最大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的表观最大量子效率表现出了低氮处理有利于植物利用光能而高氮处理不利于利用光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季风常绿阔叶林已达到氮饱和状态,但是3种植物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黄果厚壳桂的光合指标对氮沉降的响应比光叶山黄皮和厚壳桂敏感,在低氮条件下(50 kg/(hm2·a))更能维持其生理优势;而其他两种植物则在中氮条件下(100 kg/(hm2·a))生长最好.适量氮沉降在短期内还是有利于这3种植物的生长,但高氮处理(150 kg/(hm2·a))可能已超出了植物可承受的程度,打乱了植物体内的生理进程,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人参根RNA为模板,根据其他植物HMGR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简并引物,进行RT-PCR扩增。纯化回收HMGR基因RT-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再转化到JM109大肠杆菌中进行克隆,对阳性克隆菌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人参HMGR核心片段的大小为458bp,与其他植物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依次为杜仲86.1%、南京椴83.8%、长春花83.2%、马铃薯82.5%、苹果82.1%、景烈白兰81.6%、肾叶橐吾81.6%、南苍术81.0%、红豆杉80.4%、水稻8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