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宁夏平原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其转化作用的影响,对蔬菜地、葡萄地、枸杞地、玉米地、水稻地、小麦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机氮、无机氮含量及硝化潜势和硝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0~20 cm土层,蔬菜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高于葡萄地、枸杞地、玉米地、水稻地、小麦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蔬菜地玉米地枸杞地水稻地葡萄地小麦地,蔬菜地土壤铵态氮含量是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1.2~1.6倍,土壤无机氮含量大小依次排序为蔬菜地玉米地枸杞地水稻地葡萄地小麦地,水稻地土壤有机氮含量高于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蔬菜地土壤硝化潜势和硝化活性高于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2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和有机氮含量均以葡萄地最高,小麦地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含量均低于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稻地土壤硝化潜势显著高于其他5种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著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取野外大田试验,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压砂地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压砂地的土壤含水量均值明显大于裸地(CK)的土壤含水量,且新砂地中砂地老砂地裸地。压砂地各土层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为弱变异。裸地(CK)第Ⅰ层,老砂地Ⅱ、Ⅲ层土壤水分半方差函数最佳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裸地Ⅱ、Ⅲ、Ⅳ层,新砂地第Ⅱ层,中砂地第Ⅰ、Ⅲ、Ⅳ层,老砂地第Ⅰ层为球形模型,其他各地型、各土层均为高斯模型。新砂地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砂地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而裸地和老砂地空间自相关性微弱,变异主要由随机性变异所引起。基于Surfer8.0绘制新砂地各层土壤含水量等值线分布图,结果显示,第Ⅲ层的等值线最密,第Ⅰ层、第Ⅳ层次之,第Ⅱ层最稀疏,这与Cv和C0/(C0+C)得出的结论一致。以期为压砂地生态农业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黔中白云岩地区不同植被恢复难度地区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难度减小,土壤物理性质逐渐改善,土壤容重表现为易恢复地<中等困难恢复地<难恢复地;易恢复地土壤孔隙状况明显好于难恢复地的孔隙状况,中等困难恢复地居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难恢复地<易恢复地<中等困难恢复地.植被恢复难度增加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易导致土壤抗蚀性降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易恢复地>中等困难恢复地>难恢复地,土壤分散系数为易恢复地<中等困难恢复地<难恢复地,土壤团聚度正好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凌成树  朱玉碧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62-3064,3080
介绍了地票的性质及产生的背景,描述了地票运行过程,分析了重庆市的地票运行现状,揭示了地票运行中急需解决的几个命题,包括地票交易缺乏理论和法律依据、地票价格的人为影响、地票购买主体的积极性、偏远地区要素过度流失、完善地票市场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庆地票制度相关问题解决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彬蕊  周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3-18214,18249
在借鉴对地票制度研究成果基础上,阐明地票的概念,探讨了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和地票制度,剖析了重庆地票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地票的登记与扣押、复垦耕地质量和数量保障、地票的二级市场、地票价格的形成等提出促进和完善地票制度和加强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祁连山南坡生长季裸地、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青稞地为研究对象,分析6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质地组成、有机质含量和p H值,以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耕地类型土壤粒级组成都以粉砂粒为主,裸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细,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青稞地和马铃薯地,燕麦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粗;6种耕地土壤中青稞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马铃薯地、裸地,燕麦地土壤有机质最低;6种耕地土壤都呈碱性,其中青稞地和裸地土壤碱性偏强于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马铃薯地;受耕种方式的影响各耕地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p H值差异明显,在0~50cm土层采样范围内各耕地类型土壤粒级含量变化杂乱、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聚性、土壤p H值除青稞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外,其余5种耕地类型都基本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不同地类造林对闽楠幼林的影响,分别对造林1~7年不同地类闽楠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地径生长和冠幅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造林第7年各造林地类型的保存率,A地类只有74.6%,D地类89.3%,其余在90.0%以上,裸地对闽楠造林保存率的影响很大;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高生长表现为B>F>E>C>D>A,林下环境更适合闽楠幼树的高生长;造林第7年各地类平均地径生长表现为F>E>D>C>B>A,说明既有一定庇荫环境,又有合理空间的环境更有利于闽楠地径的生长;造林第7年,E地类平均冠幅最大,F地类次之,B地类最小,说明过阴的林下环境不利于闽楠幼树冠幅的生长.综合来看,F地类无论高生长、地径生长、冠幅都表现良好,该地类是黔东南地区营造闽楠优先选择的造林地类.  相似文献   

9.
汤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07+124
蔗地养鸡是充分利用蔗地间隙地放养肉鸡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该文阐述了上思县蔗地养鸡的试验示范概况,以及该县发展蔗地养鸡的优势及前景,介绍了蔗地养鸡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及产业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玲  徐永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102-22105
利用最小方差法将吉林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分为九大类型,包括耕园地主导类型区、林草地主导类型区、耕园地为主林草地为辅类型区、林草地为主耕园地为辅类型区、耕园地为主建设用地林草地为辅类型区、耕园地为主林草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未利用地为主耕园地林草地为辅类型区、林草地为主耕园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和林草地主导其他地类均衡类型区,揭示了吉林省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律,为吉林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农业区的规划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陕西榆林地区正地闪发生的时间、强度、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地区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9.01%,年平均比例为8.68%;正地闪在6—8月频次较高,占全年正地闪频次的67.54%,3—4月和10—11月频次较低,占全年正地闪频次的15.07%;正地闪与负地闪、总地闪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变化曲线近似呈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棕地的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探讨了民众对于棕地再开发的意愿,比较了社会各方对棕地再开发的责任和权利,研究了棕地治理对策,提出了棕地再开发建议。结果表明:普通民众对棕地认识还不够;受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等的影响,不同地区棕地特征差异明显;地方政府应为棕地再开发的主导方。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居民地的自动选取,在分析手工选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Voronio图的居民地渐进式选取方法,将居民地的属性特征、面积大小与空间几何分布、拓扑特征等一并考虑,确定出居民地选取向量Fp,对Fp进行排序,删除选取向量最小的居民地,对剩下居民地重新计算选取向量,反复迭代,从而实现居民地的渐进式选取。实例给出了基于Voronio图的居民地渐进式选取方法的实现过程以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1990、1998和2007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采用最大似然法、土壤动态度和转移矩阵3种研究方法对艾比湖流域土壤盐渍地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990~2007年,艾比湖土壤盐渍化程度日益加剧。其中,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地分别增加了1.40、89.60、476.16 km2,而非盐渍地减少了567.16 km2;重度盐渍地集中分布在阿拉山口附近及湖滨区上部,中度盐渍地主要位于湖滨区中部和接近外围下风区的沙漠地带,而轻度盐渍地广泛分布于艾比湖外围和绿洲的交汇处;面积增加最少的重度盐渍地主要由中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次之的中度盐渍地主要由轻度盐渍地部分转化,增加最多的轻度盐渍地主要由非盐渍地部分转化,而非盐渍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完善干式地暖研究,了解干式地暖房间的热环境特点及系统的节能情况,掌握其热工特性,以大庆地区的地暖建筑为模拟对象,建立辐射供暖房间传热物理模型,利用Ansys软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干式地暖与湿式地暖的房间热环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出水温度及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干式地暖的室内温度、地板辐射温度、地板散热量均高于湿式地暖,且干式地暖比湿式地暖更节能。  相似文献   

16.
以梯地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滇东原上湖盆溶丘区为案例地,通过Loca Space Viewer软件获取研究区影像资料,结合Google Earth、数字高程模型,借助遥感、GIS技术对研究区内梯地进行目视解译,分析梯地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相关理论,发现梯地具有的美学价值和其他价值,提出梯地景观的配置模式,以此弥补目前对梯地这种特殊景观研究的空白。研究表明: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东部且发育造型特殊,但梯地所在区域景区开发数量较少,区内整体旅游发展不协调;梯地体现出的美学价值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同时梯地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使梯地成为关键的乡村旅游资源;梯地条带状和图形图案状配置模式让景观农业和旅游完美融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也在改革中不断地寻求创新,管理上紧跟时代发展地趋势,在管理中寻求发展地方向,顺应时代发展地潮流在管理上追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更加地高效。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也在创新中不断响应国家改革的号召,也在改革中进一步地深化,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发展。实践中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很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很多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地完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仍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出积极地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事业单位更需要加强模式创新,积极地从模式创新方面研究出高效地措施,本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将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问题进行逐一的对策解决,鉴于此,希望可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有着积极地促进意义~[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万盛2009—2018年地闪定位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万盛地闪活动的逐年、逐月、逐日活动特性,结果表明:万盛年地闪特征以负地闪为主,地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负地闪与总地闪百分率呈正相关关系;地闪月活动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6、7、8月)是闪电多发月份,1、2、10、11、12月份为地闪低发月份;地闪日变化规律呈单峰型,属于白天主导,峰值时段集中在15∶00—19∶00,谷值时段集中在7∶00—13∶00;地闪平均强度为28. 66kA,地闪强度主要集中在20~60kA间隔段,地闪强度主要分布在10~100kA之间,正负地闪的分布曲线大致相同,地闪以20kA和180kA为界限。利用Arc GIS软件做出万盛年平均地闪密度图、年平均地闪强度图,采用自然断点法,将万盛雷电灾害易发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域、中高易发区域和低高易发区域3个等级,并指出雷电易发等级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以广西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种植地、甘蔗种植地、梨树种植地为例,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干旱、中等、湿润土壤水分情况中土壤热导率的空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和湿润水分条件下,土壤热导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而中等水分条件下梨树地大豆地甘蔗地;土壤热导率的大小变化趋势与含水量相一致,说明土壤热导率的大小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土壤热导率的地统计分析表明,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空间结构比在50%~65%范围内,属于中等相关性,而甘蔗地和梨树地的空间结构比大于75%,空间相关性很强;大豆地的土壤热导率的高阈值空间分布比甘蔗地的稳定性好,主要是因为甘蔗地受垄沟灌溉的影响;而梨树地是免耕地,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较弱。研究结果说明,在研究区域土壤对其热导率空间相对稳定性具有一定维持能力,但土壤热导率的稳定性受耕作和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梯地景观为研究对象,以滇东原上湖盆溶丘区为案例地,通过Loca Space Viewer软件获取研究区影像资料,结合Google Earth、数字高程模型,借助遥感、GIS技术对研究区内梯地进行目视解译,分析梯地特征,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相关理论,发现梯地具有的美学价值和其他价值,提出梯地景观的配置模式,以此弥补目前对梯地这种特殊景观研究的空白。研究表明: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东部且发育造型特殊,但梯地所在区域景区开发数量较少,区内整体旅游发展不协调;梯地体现出的美学价值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同时梯地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使梯地成为关键的乡村旅游资源;梯地条带状和图形图案状配置模式让景观农业和旅游完美融合,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