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组分聚氨酯胶生产多层复合地板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组分湿固化液态聚氨酯胶(PUR)不同于传统水基胶黏剂,用于生产多层复合地板时,可避免生产过程中因水分和热量的介入对木材尺寸稳定性的影响.配合专用设备,可以优化传统复合地板的生产工艺,节省资金投入和场地,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木材胶黏剂.  相似文献   

2.
介绍反应性聚氨酯胶(PUR)快速辊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于PVC薄膜、皮革等多种装饰材料帖面加工的关键技术。生产试验数据表明,与传统冷压工艺生产的PVC薄膜、皮革帖面装饰材料产品相比,采用PUR快速辊压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剥离强度提高,耐冷热循环周期延长,且无鼓泡、起皱等缺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秦理哲  胡拉  杨章旗  段文贵 《林产工业》2019,46(3):36-39,44
采用铜氨(胺)季铵盐(ACQ-D)防腐剂处理马尾松木材,以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聚氨酯(PUR)和间苯二酚-苯酚-甲醛树脂(RPF)为胶黏剂制备防腐材胶合试样,研究胶黏剂种类和防腐剂处理浓度对马尾松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PI、PUR、RPF适用于ACQ处理马尾松的胶合,平均剪切强度和木破率均达到GB/T 26899—2011《结构用集成材》要求。胶黏剂种类对防腐材胶合强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PUR和RPF的剪切强度优于API。与未处理材相比,ACQ处理对API胶合有负面影响,对PUR胶合有增强效应,对RPF胶合没有显著影响。在ACQ浓度为0.1%~1.0%范围内,胶合强度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凝固剂替代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卡拉胶、魔芋胶、黄原胶和相关胶的复合试验以及对转接苗的分化试验,寻找可代替琼脂的新型培养基,新型培养基无论从弹性、透明度、杂质方面来说还是从对组培苗的生长来说都是可观的。最后通过成本计算,新型培养基的成本要比使用琼脂粉每升低0.261元,如果进行大批量的工厂化生产,结合成本看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5.
脲醛树脂胶是胶合板生产的主要胶粘剂,占总用量的80%以上。其优点是成本较低,不污染板面,有一定的耐水强度。但在树脂合成、调胶热压、贮存等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游离甲醛,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胶合板甲醛释放量为6~29.6mg/l。我们于1985年9月至1986年3月对国内几个厂家生产的胶合板,用24小时干燥日法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6.
刨花板调供胶系统工艺控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调供胶技术在刨花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新旧两种调供胶系统的工艺控制.加强调供胶系统的工艺控制,提高调供胶工段装备水平,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大幅度降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克分子比)是减少脲醛树脂胶中游离甲醛含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低摩尔比(甲醛比尿素≤1.3)的脲醛树脂胶用于刨花板生产早有所闻,但用于胶合板生产尚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固化速度慢。从微观上讲,其树脂分子的交联程度低,用一般的固化剂难以达到良好的胶合性能。因之低摩尔比脲醛树脂胶如用于胶合板生产也必须解决固化问题。其途径,一是增加胶合板坯中的热压时间(或  相似文献   

8.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对制胶厂进行优势资源配置,调整制胶厂布局,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加工、标准化管理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作为承担国内天然橡胶加工任务的制胶厂,必须强化管理和科技创新,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重点,构建制胶厂标准化体系并在制胶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研制的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PUF)以热压压力、时间、温度3个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进行竹胶板模板热压工艺试验,结果表明,PUF压制的竹胶板模板物理力学性能优良,超过JG/T156-2004<竹胶合板模板>质量要求,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PF胶压制的竹胶板模板性能相当,但用胶成本可节省13.5%;PUF压制竹胶板模板的较优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2.5 MPa、热压时间1.2 min/mm、热压温度150℃.  相似文献   

10.
以加拿大西部所产铁杉锯材为基材,采用单组分聚氨酯(PUR)和双组分异氰酸酯(EPI)两种不同胶黏剂,0.28 MPa和0.83 MPa两个不同压力参数,制造正交胶合木(CLT)小样(609 mm×609 mm),对其进行胶层剪切测试和浸渍剥离测试,分析判断胶黏剂种类和压力对铁杉CLT胶合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胶黏剂种类和压力大小对cLT的胶合性能、剪切破坏中木材破坏率和耐久性均有显著影响:当使用单组分聚氨酯(PUR)、压力0.83 MPa时,相比于0.28 MPa,其胶层剪切试验中木材破坏率更高;浸渍剥离试验中胶层剥离率更低。虽然在北美现行标准中尚没有利用加拿大铁杉制造CLT的相关规定,但加拿大铁杉的各项性能符合CLT制造的要求。建议进行进一步研究,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将加拿大丰富的铁杉资源用于制造CLT。  相似文献   

11.
以红松、落叶松、杉木和桦木为试验材料,采用苯酚-间苯二酚-甲醛树脂胶(RPF)和酚醛树脂胶(PF)进行胶合,使用专用卡具,在长期、恒定的荷栽作用下,研究胶合试件在各种使用条件下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RPF树脂的抗蠕变性能优于PF树脂,落叶松、红松试件的抗蠕变性能优于桦木和杉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木材用胶粘剂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胶粘剂的概念、组成、种类以及人造板工业中用得最多的三种胶粘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阐明了天然胶的复苏情况和生物技术利用在木材胶粘剂的现状,并对木材胶粘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及其在木材粘接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朝晖 《木材工业》1997,11(2):11-13,18
本文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工艺,测试了固化后的聚氨酯胶粘剂胶片的性能,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聚氨酯粘剂用于含水率木材粘接的试验,结果表明,具有线型结构的,高分子量的胶粘剂延伸性好,但拉伸强度稍低,聚氨酯胶粘剂可以用于高含水率木材的粘接。  相似文献   

14.
复合变性淀粉制备淀粉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备Ⅰ、Ⅱ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黏剂的工艺.选择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作为影响因素,以压缩、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 6806-1995指标要求的Ⅰ、Ⅱ型淀粉基API胶黏剂的配方,对影响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验证实验证明,所优化出的最佳配方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交联剂多异氰酸酯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材胶合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用A(助剂)分子链上的羟基与UF(脲醛树脂)的醛基缩合交链合成不需脱水的A-UF胶的新方法。在终点投完物料后,添加0.4%A直接合成A-UF胶可用于三层、多层板的生产,且每吨A-UF胶多获利400余元。  相似文献   

16.
啤酒瓶贴标用复合淀粉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聚乙烯醇( P V A)缩甲醛工艺的改进,合成一种高固含量、高粘性的 P V A缩甲醛粘合剂,该粘合剂与淀粉复合,形成一种啤酒瓶贴标用粘合剂。  相似文献   

17.
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单组分、室温湿固化的端异氰酸酯聚氨酯胶粘剂。本研究考察了物料的化学组成对胶粘剂粘接木材的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改性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 I)相比,PAPI合成的胶粘剂对木材粘接干压剪强度提高了60%;将相对分子质量(MW)为800、1 000和2 000的聚氧化乙烯二醇(PED)、MW为300和3 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N303和N330)以及聚四氢呋喃-氧化丙烯二醇(NG220)按优化的比例复合使用,以改性胺和有机锡复合催化,可有效提高粘接木材的干和湿压剪强度、固化速率以及木破率。FT-IR光谱证实聚醚多元醇的—OH与PAPI的—NC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NHCOO—),但N—H和C O均以氢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以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PAPI)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单组分、室温湿固化的端异氰酸酯聚氨酯胶粘剂。本研究考察了物料的化学组成对胶粘剂粘接木材的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与改性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相比,PAPI合成的胶粘剂对木材粘接干压剪强度提高了60%;将相对分子质量(Mw)为800、1000和2000的聚氧化乙烯二醇(PED)、Mw为300和3000的聚氧化丙烯三醇(N303和N330)以及聚四氢呋喃一氧化丙烯二醇(NG220)按优化的比例复合使用,以改性胺和有机锡复合催化,可有效提高粘接木材的干和湿压剪强度、固化速率以及木破率。Fr-IR光谱证实聚醚多元醇的-OH与PAPI的-NC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NHCOO-),但N—H和G=O均以氢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羧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水平,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取乳液胶黏剂合成的较佳条件。结果表明:聚合温度设定75℃,软硬单体配比1: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用量0.25%为较佳的合成条件。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纤维素-丙烯酸酯乳液固含量为:22.7%,黏度为38.4 mPa·s ,表面张力为36.6 mN/ m,剪切强度为1.81 MPa,pH 值为3.72。  相似文献   

20.
以尿素为改性剂,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到大豆分离蛋白(SPI)上制备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基料.研究了尿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基料的黏度和耐水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尿素浓度3 mol/L,预处理时间30 min,反应温度50℃,NaHS03、APS和GMA分别占大豆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10%和84%.合成的基料黏度为59.68(mPa.s),胶膜水溶物含量为44.12%,对桦木的拉伸剪切强度为5.85 MPa,基本满足木材胶黏剂要求.红外光谱证明GMA和SPI发生了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