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利用GIS 与TM数据集成技术估算中国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ARC/INFO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数字化,建立拓朴关系后将其转化为栅格,然后进行投影变换,使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图、TM数据具有相同的坐标,最后利用土地现状图,提取水田分布图,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种植面积.不同方法比较结果表明:非监督分类法不能用于提取丘陵山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只用TM资料估算龙游县早稻面积,与统计数据相比,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分别达到82.83%和59.95%;而用GIS 与TM数据资料集成技术对水田分布图进行分类估算早稻面积,平行六面体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的估算精度分别达到93.98%和60.65%,所以利用平行六面体分类法对南方丘陵山地早稻种植面积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SPOT-5遥感图为判别对象,采用监督分类的三种不同分类器-最大似然法则,最小距离法则和平行六面体法则对林场乔木树种进行判别分类.结果表明最大似然运算法则适合该地区乔木分类,分类总精度为86.25%.运用最大似然法则的总分类精度要比运用最小距离法则得到的分类总精度提高12.14个百分点,而平行六面体法则在此次分类中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TM数据耕地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4):374-375,378
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等信息是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以昔阳县为研究区域,主要应用TM数据,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基于光谱信息,提取了耕地和非耕地信息,最后利用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得出耕地面积为29242.1 hm2,分类结果精度达到93.3%。  相似文献   

4.
以Landsat TM影像数据为参照标准, 中巴卫星CBRES CCD影像为基础数据,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实地考查资料, 综合应用了RS和GIS技术手段, 对重庆市梁平县进行地物分类和水稻种植面积提取, 获得的研究区水稻种植信息与TM数据提取的结果相比较, 精度达到92.37%. 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 (1) 利用CBRES-02 CCD数据提取研究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2) 水稻识别精度受到海拔高度与地形因素的影响, 海拔越低, 地势越平坦, 水稻分布越集中, 水稻识别精度越高; 海拔越高, 地形条件越复杂, 地块越破碎, 水稻识别的精度越低.  相似文献   

5.
SPOT5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的优劣,为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结合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和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为主要技术,对陕西佛坪长角坝乡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基于传统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面向对象分类法的总精度达到90.67%,较结合纹理特征的SVM法提高了8.34%,而与最大似然分类法相比提高了近20.32%,克服了其他分类方法存在的同谱异物现象及分类结果中地物破碎等缺点,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结论】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法不仅达到了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的目的,而且精度高、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基于RS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及最佳时相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TM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实地调查和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的物候历,利用TM数据提取了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同时为了提高解译精度,结合GIS进行了两次目视解译过程,消除了分类器分类会出现的多分和漏分现象。结果表明:通过分类后计算混淆矩阵与地面真实感兴趣区(ROI)进行比较,发现Mahalanobis Distance分类法阈值(最大误差距离)为2.9时分类效果最佳。得到2007年研究区域冬小麦遥感监测面积为560 650 hm2,提取精度达到了95.23%。三个地区以临汾地区提取精度最高,而晋中地区最低。因此利用该方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着手,以山西省蒲县为例,采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以遥感影像为载体,利用支持向量机和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进行分类,分析了蒲县2000~ 2014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国产高分一号(GF-1)卫星影像在作物面积提取中的适用性,以冬小麦主产区山东省菏泽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F-1卫星携带的多光谱宽幅相机(WFV)16米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菏泽市土地利用类型和野外地面调查数据作为辅助,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和监督分类—最大似然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区解译方式,分别提取出菏泽市2014和2015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并利用地面样方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同时开展年际变化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以GF-1/WFV 16米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多源信息引入决策树和监督分类模型,进行种植结构复杂地区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方法是可行的。GF-1/WFV 16米影像在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业务运行中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2014和2015年菏泽市冬小麦位置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5%和96.7%,面积总量提取精度分别达到96.8%和95.0%;遥感提取的两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均略小于官方提供的统计数据,但两者呈现出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菏泽市两年间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辽宁省瓦房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RS与GIS技术,以两个期TM影像(1981年和2009年)和相对应时间土壤化验分析数据为数据源,使用Erdas9.2遥感影像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分类为标准,对瓦房店市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生成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瓦房店市的土壤图进行GIS的空间叠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瓦房店市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中北部丘陵平原地区土壤碳密度要低于东部低山区和西南部丘陵区.2009年土壤有机碳密度在空间上无明显变化,并且1981年与2009年相比,3个地貌类型区的土壤有机质碳密度均随时间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有机碳储量减少了20.83Tg.  相似文献   

10.
杨国东  梁爽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90-92,96
利用1988和2014年2期的Landsat TM/OIL遥感图像,应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完成两期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测量,并且基于GIS提取和统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长春市经济开发区1988—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旱地、水田、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城镇、居民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该变化的原因,揭示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采用单一传感器的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存在着识别的土地利用类别少、某些类别混分现象较严重、分类结果的精度较低等问题。以TM多光谱数据和SPOT全色光谱数据的融合为例,提出了适宜于该地区的两种影像融合方法:主成分变换法和乘积运算法,并从影像的光谱质量、纹理信息和目视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与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变换法为较理想的融合方法。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实验样区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应用使土地利用各类别的提取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体、水田和城镇用地等面积较小的类别分类正确率提高达到10%以上;坡耕地与林草地的混分明显减少,分类精度均提高了5%以上;分类总精度从82.0%提高到89.2%,取得了良好的分类效果。此研究对于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评价与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基于TM遥感数据和林业二调数据,对云南省宜良县北古城镇进行土地监测和土地利用分类,利用ArcGIS和ENVI软件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裁剪,运用支持向量机(SVM)监督分类方法,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地、建筑用地、水域、针叶林、裸地6个类别,并且达到一定的分类精度,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类型,并以林业二调数据为ROI(感兴趣区域)来验证分类精度。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研究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生态结构的变化,并提出了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3.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张旭亚  孙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86-8588,8610
以重庆市忠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5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TM及其衍生指数、DEM及其衍生数据,借助ENVI4.8、ArcGIS10.0以及eCognition软件,进行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分类和基于样本的最近邻分类,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并与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方法相比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较,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技术的山阴县盐碱地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芳 《山西农业科学》2013,(12):1350-1351,1357
朔州平原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盐碱地状况对于盐碱地改良和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GIS,RS技术的支撑下,基于ENVI 4.7和ArcGIS 10.0平台,以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00年(ETM+)、2006年(TM)和2009年(TM)三景Landsat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对山阴县10 a来盐碱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0—2009年盐碱地面积呈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刘莹  祝善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15-13718,13747
以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19861、995年的Landsat TM以及2006年的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根据国家分类标准以及地区特征,利用人工解译和监督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信息,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大幅减少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明显增加,综合土地变化速度为0.68%。  相似文献   

17.
张丽  高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97-6900,6908
利用2002、2009年抚顺市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ENVI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和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分析了抚顺市2002~2009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并简要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GPS在沿海围垦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agellan PorMARK X-CM手持GPS接收机,以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海为实验区,通过野外实地数据采集、室内数据差分后处理、与TM影像准等,探索了一套GPS与遥感图像分析相结合、快速、准确析沿海围垦动态数据的工作流程。结果表明:GPS应用于TM影像几何纠正,可提高TM影像几何纠正的精度,GPS采集的数据可以辅助目视解译,提高目视解译精度:GPS可以补充TM影像成像后最新的动态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利用ETM 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 (GIS) ,根据目视解译 ,进行了新疆石河子 148团土地利用及作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与 1997年相比 ,全团耕地面积增加 ,园地面积减少 ,其他地类面积变化不大。同时 ,棉花种植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