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玉米收获机分禾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刁培松  张道林  王洪涛 《农机化研究》2007,(11):145-146,149
分禾器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对整机性能影响较大.一方面,要求分禾器具有扶禾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求分禾器能够适应不同行距要求.分禾器直接决定着玉米植株能否被顺畅地喂入并导入到摘穗装置,完成摘穗工作.为此,通过对分禾器结构参数与玉米植株折断临界角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分禾器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了分禾器的扶禾能力,有效地降低了玉米植株在喂入过程中折断与被推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植株抗弯特性对分禾器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收获机分禾器结构直接影响玉米植株的分禾和输送效果,是决定机具能否正常作业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对玉米植株抗弯特性进行了测定,测量出玉米植株的横向最大偏移量,并计算出玉米植株偏折角。得出了分禾器宽度与玉米植株抗弯特性之间的关系方程,找到了影响分禾输送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植株自身的抗弯特性,为分禾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依据。在理论上解释了作业时分禾器离地越高越不易碰伤植株的现象,且对比了不同地区品种玉米植株抗弯强度的差异性,结论是最佳收获期内山东省、北京市地区品种的玉米植株抗弯能力比吉林省地区品种强。  相似文献   

3.
从有关资料及引进样机试验情况看 ,今年投放市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在性能、质量及生产效率等方面 ,较往年有了一定提高 ,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机型。但大部分玉米收获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适应性不强、质量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一、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当前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动力不足 由于玉米收获生物量较小麦大 ,有些机型配套动力相对不足 ,生产效率低。2 .适应性差 尤其是三行机、四行机 ,一般设计适应行距为 65~ 75cm ,大部分机型行距不能调 ,当前玉米种植行距多为 4 0~ 50cm ,难以适应。3.损失大…  相似文献   

4.
玉米收获机实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收获机是当前农业机械的发展重点,玉米收获机实验台的建立可以为玉米收获机械设计提供完备的理论参考.为此,阐述了玉米收获机实验台各关键部件的设计思想,描述了实验台的工作工艺过程.目前,实验台已完成了分禾器测试实验、玉米收获机籽粒破损与籽粒损失因素测试实验、玉米收获机工作时摘穗辊扭矩-转速影响实验,并建立了相关理论,通过实验证明了玉米收获机实验台的研制是成功.  相似文献   

5.
小型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小型卧辊式玉米收获机分禾与摘穗装置进行了仿真分析.运用Pro/E建立了该机割台三维模型,运用ADAMS建立了其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分禾器与玉米植株以及摘穗辊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型分禾器形状和底面锥角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植株推倒严重,导致玉米秸秆不能正常喂入;同时给出了摘穗辊工作的最佳转速为800~1 000 r/min,最佳摘穗倾角为30°.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玉米收获机不对行收获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玉米收获机不对行割台。本割台主要由分禾器、茎秆切割装置、摘穗装置和扶禾装置组成。扶禾装置能有效避免因行距不适所造成的推倒拉断等现象。茎秆喂入过程分为聚拢和脱出两个过程,通过ADAMS对脱出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关键参数,为割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机》2014,(8):67-67
<正>1.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开辅助割道,可以从田间不同位置进入作业,作业效率高,非常适合于机手进行跨区机收。2.考虑投资收益问题我国目前的玉米收获机主要分为自走式、牵引式和背负式3大类型。自走式机型庞大,价格较贵,投资回收期较长;牵  相似文献   

8.
1.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都是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开辅助割道,可以从田间不同位置进入作  相似文献   

9.
一、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们先后对50马力轮式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和25~3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单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考核试验,发现国产玉米收获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对行距适应性差 目前生产的玉米收获机,存在着割道距离不可调、扶禾装置结构简单、持禾效果差等问题。由于各地农民种植玉米行距亦不尽相同,所以当玉米行距与两个割道距离相差较大或玉米秸秆稍有倾斜时,就会使玉米植株无法进入收割道,即出现玉米穗漏摘现象,随后漏摘的玉米穗将被秸秆  相似文献   

10.
一、如何选购玉米联合收割机l、要考虑区域适用性。我国目前生产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大部分都要求对行收获,而我国各地玉米种植行距又千差万别,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区域适应性都受到限制。因此,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就是用户的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右适应不同的行距,适合驾驶员进行跨区机收作业。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高油葵割台的收获性能,针对目前油葵割台装置工作效率低、丢盘及损失率较高等问题,结合油葵种植特点,设计了一种拉茎辊式油葵割台.首先,阐述了机具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及前期试验确定以前进速度、拉茎辊转速、分禾器倾角为试验因素,油葵籽粒损失率为目标值,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对其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割台仿形存在的问题,基于超声测距原理,研制了一种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该系统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安装在割台分禾器前端,用于实时检测割台分禾器与地面高度差,将高度差信号传输至玉米收获机的中心控制终端,由控制终端发出相应调整指令,控制割台调整液压系统进行割台高度调整,实现玉米收获机在作用过程中的割台自适应仿形。以190kW四行的穗茎兼收鲜食玉米收获机为样机,搭载所研制的割台自适应仿形系统,开展仿形系统验证试验,玉米机作业行走平均速度4km/h,割台转速400r/min,安装在2个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割茬高度控制在90-110mm范围内,试验结果显示,在累计作业8小时的整个过程中,割台调整平稳,割台无触地现象,试验结果验证了所研制的割台仿形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的搂集清理工作劳动密集度高且费时,如果雨天没有及时收获,很容易导致秸秆的变质[1].现阶段玉米秸秆基本上由搂草机搂集,由于作物和耕种方式的不同,引进国外的搂草机存在适应性问题,且搂草机搂集的玉米秸秆含土量大、漏搂率高.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多参数可调节的指盘搂草机实验台,在满足搂草机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14.
There are regions in Europe such as Italy, Portugal, or Holland in which capillary water ri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op water regime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work were: to modify an existing simulation model (CERES-maize) by including a capillary rise submodel; to use it for predict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of corn grown above a shallow ground water table; and to compare model predicti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Portugal.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apillary rise determines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soil water profile within the root zone, just before the sowing day.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sever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ituations for forage cor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reaches an optimal yield whe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oil, air and water is obtained. Capillary ris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yield, at high irrigation level. At low irrigation level,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air and water was obtained when ground water table depth was about 1 m below surface. The good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2=0.92) indicated that results of simula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upward flow from shallow water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in the irrigation water balance of corn.  相似文献   

15.
乔庆勇  张锋 《农业工程》2013,3(6):131-13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研究起步晚且发展缓慢,玉米剥皮是玉米机械化收获中最薄弱的环节。玉米剥皮机械的研发尤其是与玉米收获机相配套的剥皮机械,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类型的与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的剥皮装置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开发一种5YPJ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解决玉米联合收获机剥皮装置存在的玉米苞叶剥净率低,子粒损失率、破碎率过高的问题,并提高与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玉米秸秆收储、利用难及现有秸秆收获机械可靠性低、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切割揉碎打捆理论与试验研究角度,探明秸秆切割揉碎打捆作业技术。设计了一种对田间直立、铺放或散状整株玉米秸秆可一次性完成切割、揉碎、输送和打捆作业的牵引式玉米秸秆切割揉碎方捆打捆机。对牵引架、切割揉碎装置、网筛式物料导流装置和压缩打捆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开展了样机试制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样机破节揉碎率91.3%,成捆率99.0%,秸秆捆密度167 kg/m3,规则秸秆捆率95.6%,秸秆捆抗摔率93.5%,样机作业性能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究成果实现了直立、铺放或散状整株玉米秸秆切割、揉碎和打捆一体化技术融合,可为秸秆打捆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无链式玉米收获机不对行收获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必须解决制约我国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不对行收获问题.为此,研制了无链式玉米收获机,通过对此收获机不对行收获技术的分析、研究,从而为玉米的不对行收获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推动玉米机械化进程.经田间试验证明,此收获机的不对行收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机器视觉的农业导航路径规划是精准施药的关键,而作物行提取是其准确识别作物行路径的基础。为此,以玉米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相切圆原理和形态学相结合的作物行检测算法。首先在室外田间环境下采集生长早中期的玉米作物行图像,选择作物行比较规整的图像进行处理;其次,利用改进的超绿灰度化(1.8R-G-B)算法对玉米作物行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大大减少了噪声的干扰,通过中值滤波基本消除了噪声;然后,运用Otsu阈值算法获取了玉米作物行的二值图像。由于作物行呈线型,在此基础上,采用5×1像素的线型结构元素和3×3像素的方形结构元素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二值图像进行腐蚀、膨胀运算,并采用提出的最小相切圆与形态学结合的方法提取中央玉米作物行的骨架并进行中央作物行直线的拟合。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且对作物行边缘噪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进一步研究精准施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