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脂肪酸含量.方法:以二氯甲烷为抽提剂,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种子中的脂肪酸,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青蒿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中分别鉴定出10个和1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7.59%和96.06%.棕榈酸(6.67%,11.82%)、亚油酸(81.99%,73.61%)及硬脂酸(3.31%,3.31%)为2个产地青蒿种子的主要脂肪酸.结论:2种青蒿种子的脂肪酸组成大致相同,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分析牛心朴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从牛心朴子种子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牛心朴子种子中分离鉴定了15种脂肪酸成分,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99.39%.主要为亚油酸(0.79%)、反亚油酸(0.21%)、油酸(2.11%)、反油酸(58.85%)、亚麻酸(0.32%)、十七酸(0.45%)、14-甲基十六烷酸(2.17%)、硬脂酸(7.8%)、棕榈酸(9.12%)、棕榈油酸(17.11%).结论:牛心朴子种子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反油酸和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3.
为核桃跨生态气候区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产于亚热带生态气候区湖北保康县和暖温带生态气候区河北临城县早实核桃‘香玲’和晚实核桃‘清香’坚果为试材,采用连续两年的平均数据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坚果表型数量性状、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两个生态气候区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地处亚热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脂肪酸含量丰富(67.4%),脂肪酸(ω-6PUFA/ω-3 PUFA =8.06)、氨基酸均衡性好(SRC=68.18),晚实核桃‘清香’坚果重(单果重14.27g)、出仁率高(53.18%)、氨基酸均衡性好(SRC=70.45);地处暖温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坚果重(单果重12.83g)、出仁率高(66.53%)、氨基酸总量(21.84 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5.91 g/100g)丰富,晚实核桃‘清香’则脂肪酸含量丰富(72.41%)且均衡性好(ω-6PUFA/ω-3 PUFA =5.77)。说明不同品种类型的核桃坚果品质受生态气候区气候、果园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核桃跨生态气候区引种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产于亚热带生态气候区湖北保康县和暖温带生态气候区河北临城县早实核桃‘香玲’和晚实核桃‘清香’坚果为试材,采用连续2年的平均数据比较分析它们的坚果表型数量性状、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及脂肪酸和氨基酸均衡性。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2个生态气候区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地处亚热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脂肪酸含量丰富(67.4%),脂肪酸(ω-6PUFA/ω-3 PUFA=8.06)、氨基酸均衡性好(SRC=68.18),晚实核桃‘清香’坚果重(单果重14.27 g)、出仁率高(53.18%)、氨基酸均衡性好(SRC=70.45);地处暖温带地区的早实核桃‘香玲’坚果重(单果重12.83 g)、出仁率高(66.53%)、氨基酸总量(21.84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5.91 g/100 g)丰富,晚实核桃‘清香’则脂肪酸含量丰富(72.41%)且均衡性好(ω-6PUFA/ω-3 PUFA=5.77)。说明不同品种类型的核桃坚果品质受生态气候区气候、果园土壤等环境因素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杂交狼尾草对草鱼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表明,在配合饲料和杂交狼尾草比例为11(干物质比例)条件下养殖的草鱼与全配合饲料养殖的草鱼在背肌脂肪酸组成的对比中,饲草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相对含量为(40.18±1.36)%,是饲料鱼(21.64±0.9g)%的1.86倍.饲草鱼n-3 PUFA的相对含量为(14.72±1.27)%,是饲料鱼(2.43±0.49)%的6.06倍.其中,最明显的是饲草鱼183n-3的相对含量(10.27±1.21)%是饲料鱼(1.01±0.02)%的10.17倍.实验也对比了杂交狼尾草叶片与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发现在杂交狼尾草(叶片)的脂肪酸组成中183n-3的含量高达(66.23±0.16)%.而在饲料中183n-3的含量仅为(4.34±0.03)%.杂交狼尾草和饲料中未检测到EPA和DHA.草鱼利用杂交狼尾草中丰富的183n-3生物转化生成了EPA和DHA,从而显著提高了饲草鱼鱼肉中n-3 PUFA的含量,促进草鱼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改善鱼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7.
<正>(1)肥鱼一项研究发现,补充ω-3脂肪酸可以使焦虑症状减轻20%。有专家表示,经常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肥鱼,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2)菊花茶经常喝花茶可有效舒缓神经,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经常喝甘菊茶,可缓解压力、改善焦虑症状。(3)鸡蛋据科学研究发现,大脑需要大量的B族维生素,否则容易出现易怒、焦  相似文献   

8.
通过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石油醚提取法和索氏石油醚提取法3种方法提取红树莓籽油,比较提取率、鉴定脂肪酸成分、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总皂甙含量。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18.55%,UAE-PE和SE-PE的提取率分别为10.18%和13.58%。GC-MS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共在红树莓籽油中鉴定出32种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含量分别为82.71%(UAE-Et)、85.76%(UAE-PE)和88.83%(SE-PE),均超过80%;ω-6/ω-3脂肪酸比例为2.22∶1~2.32∶1。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抗氧化活性最强,其IC 50(半抑制浓度)为4.36 mg·mL^-1。总皂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UAE-Et红树莓籽油中总皂甙含量最高,为351.88 mg·g^-1,这与GC-MS吻合。  相似文献   

9.
亚麻籽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亚麻是山西省高寒山区的主要油用作物之一。亚麻籽含油率达到42%,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到主要脂肪酸组成的91%,其中,ω-3脂肪酸含量高达49%,比其他油用作物含量高7倍~50倍。ω-3脂肪酸营养油具有预防冠心病、心脑血管病,降低胆固醇,抗血栓,降血压,提高动脉系统柔性的功能,极具开发价值。ω-3脂肪酸营养油是在常规油脂加工工艺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工艺的改进,使产品中α-亚麻酸的含量较传统工艺提高了38.9%。  相似文献   

10.
探讨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差异,明确类乌齐牦牛肉脂肪酸的特征。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类乌齐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用SPSS方法分析不同乡镇和不同部位牦牛肉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肉主要含有11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平均含量分别为42.53%、53.27%和4.21%。类乌齐牦牛肉中脂肪酸的主要组成为油酸(C18:1n9c,44.47%)、硬脂酸(C18:0,21.08%)和棕榈酸(C16:0,14.78%)。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各乡镇之间差异不显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各乡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2.74%)、花生四烯酸(0.66%)、亚麻酸(0.39%)、二十碳五烯酸(0.11%)和二十二碳六烯酸(0.07%)等。类乌齐牦牛肉中n-6/n-3均值为4.85,其臀部肉和腱子肉的n-6/n-3均值分别为3.20和3.35。类乌齐牦牛肉中油酸和硬脂酸含量较高,不同乡镇的牦牛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其臀部肉和腱子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