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2.
<正> 我市的蚕桑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1993年桑园总面积已达15万多亩。产茧265万公斤,养蚕户获得蚕茧收入2500多万元。但与“八五”末达到产茧10万担、2000年20万担的目标任务相比,无论是生产效益还是发展速度都还有很大差距,蚕桑生产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为此,现对1994年全市蚕桑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农工贸组织蚕桑生产大合唱,我市蚕桑生产有了新的恢复和发展,1990年全市桑园已达8148亩,产茧5.3万公斤。为了使这项利国利民的农村副业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发展,在“八五”期间,特提出如下规划: 一、全市“八五”末桑园面积要求达到2.5万亩,产茧500吨。其中宝鸡县、千阳县各1万亩,产茧200吨和300吨;岐山县2千亩,陇县、扶风县、眉县各1千亩。  相似文献   

5.
<正> 蚕桑是乐素河区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区有桑园面积1700亩,1990年养蚕1464张,产茧4.1万公斤,产值41万元。比1987年产量翻一番。为了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区委、区公所制定了蚕桑“八五”发展规划,计划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安县地处川东,深居内陆腹心地带,矿产资源贫乏,交通信息闭塞,工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经济发展缓慢,是全省的贫困农业大县之一。由于“蚕茧大战”茧价上扬,蚕桑生产在农村种养业中的经济效益相对提高,激发了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府十分重视,作出了《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制定了发展蚕桑生产的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7.
抚州地区蚕桑生产情况及“八五”后两年发展的意见龚震华(江西抚州地区农牧渔业局)蚕桑生产,是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项大的启动项目,列入全省蚕桑工程。几年来、在省、地、县各级领导关心、指导下,经过广大蚕农的努力,蚕桑生产有了突破性发展,面积已达8.6...  相似文献   

8.
浅析我市发展“三高”蚕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蚕桑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蚕茧产量由1981年28万担发展到40万担。蚕桑生产已成为继粮食、生猪之后居第三位的支柱产业,丝绸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产业。但是,从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蚕茧质量、单产却一滑再滑。 “六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6.2公斤,茧丝长为969.2米,解舒率为60.7%;“七五”期间全市平均单产为23.7公斤,茧丝长950.7米,解舒率55.6%;“八五”期间全市平  相似文献   

9.
<正> 同志们: 这次全省蚕桑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经验,表彰了一批为发展蚕桑生产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讨论落实了“八五”规划,安排布置了今年的工作,会议开得很好。现在我再讲几点意见,请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 “七五”期间,东台市蚕桑生产发展较快,桑园面积从9万亩增加到13万亩,增长44.4%,饲养蚕种从19.5万张增加到35.8万张,增长83.6%,蚕茧产量从0.555万吨增加到1.05万吨,增长89.1%。在这样的基础上,蚕桑生产怎样再上新水平,再求新突破?最近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认为: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蚕业科技队伍罗新生自一九八九年我省蚕桑工程实施以来,蚕业发展迅猛,且覆盖面广。目前已有五十四个县市栽桑养蚕。许多县市都办了缫丝厂、织绸厂。至一九九二年止,全省已发展桑园面积76万亩。收购蚕茧2万吨。计划到“八五”中后期将达到130...  相似文献   

12.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是我国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的摧残破坏,到解放前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一落千丈。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蚕桑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现作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4.
蚕桑生产是我县“五龙”经济之一。自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县蚕桑生产逐年发展,到目前为止,桑园面积已达1387.5公顷,年产蚕茧2150吨。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二年全县蚕农种桑养蚕收入分别为2200万元和1800万元,每年为国家提供税收350万元。但是以当前“三高”农业的要求来衡量,我县的蚕桑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低,单产很不平衡,低产桑园尚占相当大的比例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根据国务院提出的“九十年代我国的农业生产应当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上来”的指导方针,现结合我县的实际,笔者就蚕桑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下称“一优两高”)发展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确保我县在本世纪末实现产茧十万担的宏伟目标,力争“八五”期末建成100个年产茧2.5万分斤的科技丰产村和1万个年产茧250公斤的科技示范户,实现全县蚕茧再翻番达到250万公斤,实现“百村万户”新增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人均新增100元的计划目标是: 一、“百村万户”的计划指标:  相似文献   

16.
“八五期间”浙江蚕桑生产的分析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周金钱“八五”期间,浙江省的蚕桑生产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发展的时期,无论蚕茧总产量,还是单位面积产茧量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八五”后三年产量出现了连续徘徊局面,茧质也有所下降。—桑园面积增加1995...  相似文献   

17.
<正> 蓬安县是我省南充地区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1982年的养蚕量、产茧量、单产和人平蚕茧收入已跨入全区前列。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具有发展蚕桑的自然优势,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和多种经营门路少的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他们为了建设蚕桑基地,继续狠抓育苗、栽桑,计划在几年内把蓬安建设成一个蚕茧生产基地县。同时,提高加工深度,改变产品结构,使蚕桑生产向商品化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狠抓基础,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今年计划育苗万亩,利用鸡啄地  相似文献   

18.
蚕桑产业是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广东省蚕桑产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型升级是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持发展优势的根本路径。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论文回顾了广东蚕桑产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就广东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天兴乡位于我县西部,与隆昌、富顺接壤。辖9个村,99个社,3964户,13063人,耕地9523亩。现有桑树428.9万株,其中小桑园1278亩,良桑占67.1%。 1989年初,乡党委、政府根据乡情,把蚕桑生产列入“八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之一,制定了蚕桑“八五”规划,即:1995年养蚕发种1万张,产茧6000担,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的蚕桑生产近10年来有了较大发展,这10年也是主要蚕区从珠江三角洲向新蚕区转移的过程,因此,蚕种生产也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区的转移而有着较大的变化。一、近 10年(1984—1993年) 来广东蚕桑生产的变化广东省从1984年开始,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出现明显萎缩,该地区1980年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