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水产养殖用投饲机投饲范围固定、投饲不均匀、饲料利用率低及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并研制了基于气力输送和单片机控制的投饲范围可控的自动投饲机.根据其工作原理,对该自动投饲机的供料系统、抛撒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气力作为供料能源,喷嘴和凸台组合作为抛撒机构,选用STC90C516RD+作为控制单元.工作过程表明,与传统投饲机相比,该自动投饲机具有结构简单、饲料不易破碎、饲料利用率高、噪声污染小等特点,并可实现对投饲范围的调节和控制,达到预期投饲范围调节和均匀投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渔业自动投饲机类型、结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投饲机类型1 .1从应用范围分1 .1 .1池塘投饲机池塘投饲机是所有类型投饲机中应用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由于池塘养殖饲料主要为颗粒饲料 ,其抛撒机构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 ,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根据池塘大小 ,其抛撒面积达到 1 0~ 5 0m2 。1 .1 .2网箱投饲机网箱投饲机根据使用状况分为水面网箱投饲机和深水网箱投饲机。单个水面网箱面积一般为 5m× 5m ,抛撒位置应在网箱中央 ,抛撒面积一般控制在 3m2 左右 ,面积过大可能使饲料随水流涌出网箱。深水网箱投饲机需把饲料直接输送到距水面几米以下网箱中央。1 .1 .3工厂化养鱼自…  相似文献   

3.
对异育银鲫进行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处理,分析体质量(107.2±7.0)g的异育银鲫的生长率及卵巢发育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饥饿处理2周后,异育银鲫恢复投喂2周,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投喂组,体质量增长接近正常投喂组,出现完全补偿生长.在饥饿过程中,卵巢发育相关指标性腺成熟系数、肝体指数、血清磷含量、血清钙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饥饿1周,性腺成熟系数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饥饿2周,肝体指数血清磷、血清钙含量和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恢复投喂后,4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仍显著低于投喂组水平.说明异育银鲫饥饿2周后恢复投喂2周,其卵巢发育的恢复滞后于身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魏友海 《科学养鱼》2005,(12):80-80
养殖南美白对虾一般采用颗粒配合饲料,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以保证对虾生长迅速,避免饲料的浪费。1.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早晨7点投日投饲量的30%,11点投10%,晚上18点投40%,23点投20%。2.掌握适宜的投喂量。办法是沿池四周设置几个1米2左右的饵料台,投喂时沿池均匀泼洒。投喂1.5~2小时后检查对虾的摄食情况。正常情况下若饱胃率占60%~70%,则投喂合理。3.根据虾情投喂。虾生长旺盛,无疾病时适当多喂,反之则少喂;虾大量蜕壳时少喂,蜕壳1天后多喂。4.根据水温投喂。水温低于18℃或高于32℃时少喂;25~30℃时多喂。南…  相似文献   

5.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是其中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饲料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只有坚持科学投喂,才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一些养殖户由于不能正确掌握饲料投喂的数量,不讲究投喂的方法,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现将几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幼鱼投喂策略,探讨了大泷六线鱼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及不同时间投喂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分段式连续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设1个处理,每天投喂8次)和一次饱食投喂法(将一昼夜划分为8个时段,每个时段作1个处理,每天每个处理投喂1次)研究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28.7±0.5)℃、盐度29.0±0.3条件下,研究虾片、黑粒、螺旋藻粉3种人工饵料单独投喂及与虾元和B.P.饵料添加剂混合投喂14d后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与添加剂混合投喂时幼虫的存活率、壳高、壳长及特定生长率高于单一投喂试验组。混合投喂组中以螺旋藻粉+B.P.组的效果最好。在单一人工饵料试验组中,投喂3种人工饵料的方斑东风螺幼虫在试验初期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投喂螺旋藻粉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独投喂虾片与黑粒组(P0.05);试验后期单独投喂黑粒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高,其次为虾片,单独投喂螺旋藻粉的幼虫特定生长率及存活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方斑东风螺幼虫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及人工苗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1.投饲原则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投喂饲料时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2.投饲场所投喂颗粒饲料的精养池塘,投喂食场的选择很重要。食场应选择在池塘的下风头或偏下风头处,一般水深在0.8~1.5米处为宜,食场处底质较硬,淤泥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江鳕稚鱼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的影响,采用枝角类、水丝蚓、鲤鱼苗和配合饲料等4种不同饵料进行了江鳕稚鱼的饲养试验.21 d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枝角类的稚鱼成活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成活率最低.试验开始后的前2周,投喂枝角类的稚鱼生长速度最快;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生长明显最慢;自第3周起,投喂鲤鱼苗的稚鱼生长明显加快,到试验结束时,其生长速度超过了投喂枝角类和水丝蚓两组的稚鱼,全长相对增长率最高;而投喂配合饲料的稚鱼,其全长相对增长率最低.可见江鳕稚鱼对饵料有很强的选择性,在稚鱼生长初期,枝角类是保证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最优饵料.当稚鱼生长达到一定体长后,应及时调整饵料种类(投喂鲤鱼苗),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投喂策略在鱼类人工养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投喂不当不仅浪费饵料和劳动力,而且污染水质,导致菌、藻大量繁殖,最终危及鱼类的健康快速生长.因此,投喂策略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平均体重(114.71±3.631)g、体长(15.70±0.352) cm的点篮子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的投喂频率对其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点篮子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试验期间各个试验组存活率均为100%.而投喂频率对点篮子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日均增重(DWG)和增重率(WG)有显著影响(P<0.05).每天投喂1次(F1)到4次组(F4)的点篮子鱼的SGR、DWG和WG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性升高,而每天投喂5次组(F5)的SGR、DWG和WG显著低于F4组.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点篮子鱼的摄食率(FR)逐渐上升.饵料系数(FCR)与投喂频率呈正相关.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下降,F1到F4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4到F5无显著性差异.各试验组鱼体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脂肪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显著增加(F1到F4组间差异显著(P<0.05),F4与F5无差异).综合本试验点篮子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和体成分变化,认为人工养殖点篮子鱼的最适投喂频率为4次/d.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绝对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的投喂频率:1、2、3和4次/d,每次投喂体重的6%,每隔20天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为80天,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绝对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饲料转化率和肥满度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根据试验结果,建议最佳投喂频率应该是3次/d.  相似文献   

13.
丁常云 《水产养殖》2012,33(11):52-52
1 饵料投喂 秋季是河蟹育肥时期,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使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占投饵总量的70%,另外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小麦、大豆、南瓜等.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8%~12%,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日投饵量的70%,饵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随着温度的降低,投饵量也应相应减少,水温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多层水槽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人工投料操作空间局促、劳动强度大、饲料利用率低等缺点,设计了一套基于K60单片机的小微型智能投饲车。该投饲车由循迹小车、投饲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在特定投饲跑道上行驶,根据红外对管采集的轨道信息和压力传感器采集的饲料信息判别是否投饲或补料,进而实现智能定点定量投饲。初步试验运行结果显示,该投饲车运行稳定可靠,运行速度0. 5~2. 2 m/s,投饲的定位精度误差在2 cm以内,投饲量误差在10 g以内,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6%、8%和10%,每个处理组放鱼60尾,饲养为期42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试验鱼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存在二次相关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投喂频率、投喂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是一致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高;血清溶菌酶(LYS)含量在投喂水平为6%、投喂频率2次/d和3次/d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综合生长和免疫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6%的投喂模式更利于长吻鮠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饥饿与再投喂及不同投喂频率对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饥饿与再投喂的实验结果表明:条石鲷幼鱼体质量、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体质量与蛋白酶活力在饥饿6d后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在饥饿9d后才与对照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淀粉酶活力在饥饿过程中呈波动性变化;恢复投喂后,除饥饿3d的幼鱼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处理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蛋白酶与脂肪酶活力在恢复投喂后均有明显回升,且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性差异,但较长时间的饥饿处理(9~12 d)并未使脂肪酶活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投喂频率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在投喂频率达到投喂2次/d后,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消化酶活力及肝体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3d后再经投喂,条石鲷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补偿生长的效应逐渐降低.对条石鲷幼鱼而言,选择日投喂两次最合适.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投饲船能根据实时船速自动调整投饲速率,从而把虾饲料比较均匀地抛撒至沿着虾塘四周的"食道"上,研制了一种根据虾塘四周"食道"而设计的实时船速自动调节投料量的投饲系统.该系统采用超带宽(UWB)定位系统来定位船体的位置,由单片机解算出投饲船的实时行驶速度,根据船速、虾塘"食道"周长和总投饲量计算出投饲船的实时投饲速率...  相似文献   

18.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同投喂量下,不同投喂频率(3,6,8次/d)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水平及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水体氨氮变异系数由14.9%逐渐减弱到0,但总体平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投喂后,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由67.02%升高到85.71%(P<0.05).研究发现,采用8次/d投喂频率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更稳定,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表1不同料比饲料的单包产值效益差测算表 365科学养殖模式中,6大关键技术之首便是“精准组合投喂技术”.众所周知,养殖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是饲料成本,约占到总成本的60-70%,因此选择好的饲料和和投喂方式是养殖过程中降低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精准组合投喂技术关注鱼的营养需求和全程料比,使饲料发挥其最大价值,产值更高,养殖效益更好. 下面简要介绍精准组合投喂技术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的实质是一种以"物"换"物"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水产养殖,把饵料或肥料转化为水产品的过程.水产养殖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饵料是否合理和投饵的技术是否科学.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正确合理地选用饵料,科学合理地投喂,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降低饵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饵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饵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目前对于鱼类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养殖技术、营养和饵料开发方面,对于科学的饵料投喂的报道较为少见.而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于我们开展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节省成本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很重要的.因此,科学把握水产养殖中饵料投喂显得尤为重要.投饵技术包括投饵量的确定、投饵时间、投饵次数、投饵方法和投饵原则.下面就投饵技术几个方面以及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期望能使读者对科学投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对于解决饵料投喂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