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灌浆进程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不同小麦品种花期叶面喷施MS增抗剂、丰收素及481,有显著的促粒增重和增产效应.每穗增加0.5~3.3粒;每粒平均日增重0.1346~0.5110mg;穗重增加41.81~109.78mg;每穗干物质日积累量灌浆前期较对照平均增加2269mg/d·穗,中期增加16.11mg/d·穗,后期降低10.07mg/·d穗;净增产375~1500kg/hm2.其中,MS增抗剂促粒增重效应最为显著,每穗净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高177.87mg,灌浆速度最大值的出现比对照提前1.1~2.4d.  相似文献   

2.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下,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2)土壤肥力水平排序依次为稻蛙>稻鸭>稻虾>稻金鱼>稻蟹;(3)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隶属度最小,为不同生...  相似文献   

3.
稻田种养模式对推进农业和渔业循环、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西推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种养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振兴乡村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介绍了广西近两年创新发展的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十大模式,并分析其取得的成效,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稻渔生态综合种养、促进广西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江淮平原"一藕两虾"生态种养模式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集成了绿色种养、绿色营养、绿色防控技术于一体的"三绿"生产技术;并从荷藕种植、小龙虾养殖的生产实际出发,阐释了"三绿"生产技术的田间工程建设、时空耦合、苗种选择、水质调控、投饵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等关键技术要点,为"一藕两虾"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可操作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增效施肥模式对小麦旗叶衰老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肥奠定坚实的数据支撑。【方法】以济麦22作为处理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磷增效施肥组别,进一步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酶、丙二醛的具体变化情况,并对小麦的产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在整个开花阶段尤其是在小麦开花后期通过使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小麦旗叶的衰老指标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麦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明显增加,而丙二醛的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这对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能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结论】在冬小麦生产中,合理施用 N、 P协同肥料,既能延迟冬小麦剑叶衰老,又能提升冬小麦单产,为冬小麦的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绿荣追施宝对水稻品种305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昌平沙河松来堡试验基地喷施绿荣追施宝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均显著,穗粒数分别平均增加5,6粒,千粒质量分别平均增加0.5,0.6 g,分别增产915,1 09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5.6%和19.3%。海淀上庄长乐基地,喷施绿荣追施宝与清水对照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穗粒数分别平均增加8,9粒,千粒质量分别平均增加0.5,0.7 g,分别增产1 110,1 260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2.6%和16.7%。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对小麦旗叶衰老以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生产中科学施用氮磷增效肥提供依据。以烟农999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大田与盆栽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氮磷增效肥施用量,测定旗叶衰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以及最终的产量,来探究不同施用量的氮磷增效肥对小麦旗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整个花后时期,施用增效氮磷肥处理(大田为T1、T2、T4;盆栽为T1、T2、T3、T5)的小麦旗叶衰老指标均有所改善,小麦旗叶的SOD、P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对于缓解小麦旗叶衰老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合理施用增效氮磷肥可以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并有助于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虫草害不仅影农业种植业的基本效益,对生态也有着严重威胁。因此,需要将综合种养模式进行拓展,并拓展全面的控制技术,进而有效改善病虫草害的负面影响。本文就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进行分析,并依据控制作用及应用机理进行探索,以期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试验,设置6个浓度:0 (CK)、375 (T1)、750 (T2)、1125 (T3)、1500 (T4)、1875 (T5) g/hm2,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分析了施用不同浓度大量元素水溶肥对小麦灌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T2、T3、T4处理降低了最大灌浆速率,缩短了缓增期持续时间,但增加了快增期、慢增期及总灌浆天数; T5处理缩短了缓增期、快增期、慢增期及总灌浆天数,但提高了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T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T4、T5处理显著提高穗粒数。T3、T4、T5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 04%、2. 02%、2. 31%,差异显著。本研究条件下,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各喷施1次1125g/hm2大量元素水溶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8种叶面喷剂对小麦产量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小麦生育后期干热风频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为害的问题,采用化学防御措施,在灌浆初期(5月17日)和灌浆中期(5月22日)进行2次叶面喷剂喷施处理,以不喷施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喷剂种类(0.1%醋酸溶液、0.1%黄腐酸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2%蔗糖溶液、0.05%硫酸锌溶液、清水、3.5 mg/L吲哚乙酸溶液)对小麦叶片SPAD值、籽粒灌浆特性、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剂处理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小麦粒重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喷剂种类的增产效果不同,喷施8种叶面喷剂的小麦增产率为3.96%~18.94%,其中,喷施0.1%黄腐酸溶液、0.1%醋酸溶液、1%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0.05%硫酸锌溶液和2%蔗糖溶液小麦增产效果十分显著;用Logistic模型描述籽粒灌浆进程(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显示,叶面喷剂处理延长了到达第一拐点和第二拐点的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使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延长了快速灌浆的持效期;从光合机理的角度看,叶面喷剂处理提高了灌浆后期叶片的SPAD值,延缓了叶片衰老,是光合产物增加、粒重提高的源基础。喷施叶面喷剂对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后期抗干热风的能力作用明显,是抵御干热风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沈向磊  沈荟祥  葛昌斌  郭春强  曹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74-15675,15683
[目的]研究不同供肥措施对强筋小麦灌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找到较理想的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措施。[方法]以郑麦366为供试品种,设置5种供肥措施。[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强筋小麦的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有利于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增加,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结论]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强筋小麦产量有促进作用,在5种处理中优化施肥方式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小麦拔节期(2018年3月21日)和灌浆期(5月5日)喷施不同叶面肥黄腐酸、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抗旱营养保苗剂,以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抗逆性、株高和叶面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叶面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旗叶的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旗叶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株高与喷清水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叶面积差异均显著;产量显著提高。说明4种叶面肥均可改善小麦的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提高叶面积和产量。其中抗旱营养保苗剂效果最好,平均增产率为9.50%。  相似文献   

14.
姚广平  蒙星  王楠  汪娟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3,(7):2944-2944,2992
[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孕穗期不同追肥方式对籽粒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西农9871为材料,于2009~2010年度陕西三原县在小麦孕穗期进行了5种追肥方式在小麦上的试验。[结果]土壤追施尿素的产量最高为9.4 t/hm2,比不追肥(CK)增产36.2%,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分别比CK增产18.8%和11.6%。[结论]在小麦孕穗期土壤追施尿素、叶面喷施旺得丰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均可明显增加每穗粒数、小穗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而叶面喷施尿素并不能明显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麦42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磷肥与密度,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绵麦42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 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6.35-250.65×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2.85-197.55 kg/hm2,P2O5用量119.4-130.8 kg/hm2,K2O用量79.65-113.85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强筋小麦生产提供施肥依据,以西农979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氮磷钾肥配施做底肥,研究其对群体、产量及其结构的效应。结果表明,高磷处理各生育期群体数量最高,磷肥对群体调节有显著作用,氮磷钾构成对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效应不尽相同,以越冬前生物量与成熟期关系最为密切。在各处理中,高氮处理的产量最高,比CK0增产33.1%,比CK增产19.1%。增施一定量的氮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传统施肥水平下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5.8%,氮磷水平相同条件下适量增加钾肥可增产11.8%,钾肥过多增产效果不明显;磷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可增产12.6%,氮肥过高则减产3.9%;氮钾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增加磷肥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叶面喷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笑梅  郑义  苗子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60-3761
研究了在中、高肥力壤质潮土上叶面喷施不同品种肥料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产量为4 500~6 500 kg/hm2的试验点上喷施0.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锌、0.05%钼酸铵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喷施2%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可提高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基础产量达7 000 kg/hm2的试验点喷肥对小麦产量及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品种间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产量形成特性的差异,应用12个新育成品种(系),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对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和百粒体积变化及产量形成进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授粉后6-12 d,产量〉9 000 kg/hm^2的4个品种平均籽粒灌浆速率分别比产量8 000-9 000 kg/hm^2和〈8 000 kg/hm^2的8个品种平均值高57.58%和107.42%;灌浆高峰出现时间较早,较其它产量水平的品种提早6 d左右,授粉后18 d的籽粒干重分别高出其它水平23.2%和64.8%,产量建成早。籽粒灌浆期内,产量〈8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高,百粒体积较小,而产量〉9 000 kg/hm^2品种的籽粒含水率较低,百粒体积相对较大。这对于产量建成和后期脱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氮肥用量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农大3 号’为试验材料,在磷、钾肥等量的情况下,通过变换氮肥用量,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速率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无论是一次枝梗还是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均随着穗位下降而降低;灌浆高峰期之后,一次枝梗粒随着穗位的下降而增高,二次枝梗粒除了高肥处理(160~240 kg/hm2)中部>上部>下部外,其他处理均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同穗位的一、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则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一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大于二次枝梗粒;灌浆高峰期以后,二次枝梗粒高于一次枝梗粒。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灌浆速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和穗位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