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罗麦8号’高产栽培施肥量数学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小麦高产栽培进行肥料运筹试验研究,建立了小麦新品种‘罗麦8号’的肥料运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量的优化方案为N 290.91~302.28 kg/hm2、P2O5 74.07~86.02 kg/hm2、K2O 71.82~96.18 kg/hm2;各肥料因子对‘罗麦8号’产量的贡献率为氮>磷>钾.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上海地区的大田种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播种密度及施肥量对优质啤麦品种‘海花1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对‘海花1号’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适时的早播可有效增加其有效穗数,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施肥量未对其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为获得高产,较合适的播期是11月16日、播种密度240万/hm2基本苗、施肥量270 kg/hm2纯氮.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植密度与施肥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不同肥料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新品种绥农30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与种植密度和肥料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绥农30高产栽培的施肥方案为密度33.28万株/hm2,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施用量分别为165.90、75.93、90.93 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并建立了双低油菜‘沪油17’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沪油17’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250 kg/hm2的农艺方案为:10月23-24日播种,密度41.25万~49.95万株/hm2,纯氮202.95~227.85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顺序为:播期>施氮量>播期与施氮量.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麦套中早熟棉高产优质的施肥量、密度、播期、化控量、叶面喷硼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模型及最佳组合方案。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皮棉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化控量播期施肥量叶面喷硼,皮棉产量达到1750kg/hm2最佳栽培组合方案为:施纯N170.7~188.9kg/hm2、P2O585.4~94.5kg/hm2、K2O170.7~188.9kg/hm2,密度3.6万~3.8万株/hm2,4月18日-20日播种,DPC化控量88.1~89.0g/hm2,喷硼砂量937.8~1108.2g/hm2。  相似文献   

6.
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能通过充分发挥单株优势,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省劳力、节约成本,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方式。[方法]对油菜品种"HRS-1"的播期、密度、施肥(N)做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播种期(X1)、密度(X2)和施肥(X3)对小区产量(Y)的数学模型为:Y=1443.45-578.25X1+642.87X2+174.94X3-588.42X1X2-195.47X1X3+106.41X2X3+556.36X12+99.61X22+302.36X32。3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播期>施肥。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早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早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8月29至9月2日期间播种,密度为26130-31230株/hm2,施肥(纯N)为283.8-348.5kg/hm2时,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毕粳39号为供试材料,以产量为目标,以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黔西北高寒山区水稻产量与播期、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解析和模型寻优,提出了产量≥7 500k g/hm2、≥8 250 kg/hm2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晚播和播量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甘蓝型油菜主推新品种‘陕油28’(矮秆抗倒伏)和主栽品种‘秦优7号’(高秆不抗倒伏)为材料,设置3播期和5播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分析其对油菜成株密度、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质量显著降低,群体角果数、群体产量显著降低。随着播量增加,油菜成株密度增加,株高、分枝数、主花序长、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质量变化不显著,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先增后减。‘陕油28’‘秦优7号’群体角果数和群体产量最大值对应的播量分别为5.56~6.67 kg/hm、4.44 kg/hm。播期对‘陕油28’产量的影响小于对‘秦优7号’的影响。由此可见,晚播导致油菜农艺性状变劣、产量降低。播期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陕油28’的耐密性和耐迟播能力优于‘秦优7号’,播期9月21日和播量5.56 kg/hm是‘陕油28’播种的最佳组合,对应成株密度46.24万株/hm,可获得最高小区产量4 811.35 kg/hm,晚播条件下,播量6.67 kg/hm(对应成株密度67.65万株/hm)对产量有较强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兴化市周奋乡仲二村进行了科棉4号肥料与密度2个栽培因子组合对产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科棉4号在兴化地区的适宜施肥量为345kg/hm2,密度以3.3万株/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直播油菜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为油菜的高效栽培和四川丘陵区直播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影响直播双低油菜产量的农艺措施,建立双低油菜国豪油8号在四川丘陵区直播种植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并对8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之间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四川丘陵区,直播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国豪油8号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条件下,该品种直播栽培获得产量2 799 kg/hm2的农艺方案:9月25—30日播种,密度45.0万~52.5万株/hm2,施肥量0~750 kg/hm2。农艺措施增产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播期、密度、播期与施肥量、施肥量。8个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段长、二次有效分枝数、有效分枝高度、千粒重、株高、根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结论]直播油菜的二次有效分枝、根茎粗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二次有效分枝对产量起直接作用,而根茎粗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起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1],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为调控因子[2,3],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旱地小麦品种洛旱3号高产栽培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只有在合理配置播期与播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表现为X1>X2;并得出洛旱3号的优化技术组合:最佳播期为10月7~8日,最佳播量为12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焦尹1号豌豆春播优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焦尹1号豌豆密度施肥量,播其三因子五水平试验,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各因子对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播期〉密度〉施肥量,在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综合选优,提出了该品种春播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淮北地区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淮北地区不同生态点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的栽培技术模式,采用正交设计和多年多点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地区北部、中部和南部区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组装。结果表明,稳产性较高的处理有:品种为‘烟农19’和‘皖麦52’,施氮量240 kg/hm2,基追比例5:5~4:6,密度120~180万苗/hm2,促控措施以中耕划锄和美洲星叶面肥为主;‘周麦22’则以施氮量300 kg/hm2,基追比例5:5,密度180万苗/hm2的稳产性较高。早播和晚播条件对产量有减产效应,以10月15日播种较为适宜。早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该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适当减低密度,返青期以镇压和化控为主。晚播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应该选择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当增加密度,增加施肥量,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增强籽粒灌浆强度,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水分对早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肥量和水分对早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栽培因子组合。[方法]对杂交早稻金优402进行播期、密度、施肥量和水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金优402的生育期和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早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显著。早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播期3月22日,密度135万/hm2,施肥总量225 kg/hm2,水分刚淹没土表。[结论]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播期、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5个因子对徐豆13号产量的综合效应,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确立了徐豆13号在江苏淮北大豆主产区的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方案:播期6月8-9日,密度15.05万~15.63万株/hm2,N 127.44~138.56 kg/hm2,P2O5 126.00~145.55 kg/hm2,K2O 93.52~109.84 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研究青杂2号产量与种植密度、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青杂2号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种植密度为田间种植密度24.3~26.7万株/hm2,尿素施用量247.5~270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300~412.5kg/hm2。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氮肥。  相似文献   

17.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在日喀则地区的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西藏日喀则地区甘蓝型油菜品种种植问题,以青海农科院引进的‘2137’、‘青杂4号’、‘青杂7号’和‘京华165’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时期播种的方法对引种的甘蓝型油菜生育期、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缩短,植株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以4月27日播种的最高;超过5月17日播种,在生育期后期易受秋季早霜影响,大部分品种不能正常成熟。因此甘蓝型油菜品种在日喀则地区的适宜播期可定为4月下旬。  相似文献   

19.
水稻2301S/288 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301S/288 作双晚栽培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和施氮量(x3)对产量的影响效应,建立了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和仿真优化,提出了7 500 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黑农65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农65播种密度在24~30万株/hm2较为适合,早播施肥量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70kg+尿素45kg+钾肥60kg较为适宜,正常播期施肥量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25kg+尿素45kg+钾肥60kg较为适宜,晚播产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