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 ,读了一本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与鸟为伴》。首先吸引我的是其亲近可人的书名 ,其实它的英文原意为“鸟喙 :有关当代人的进化故事”这是美国科普作家乔纳生·威诺的大作 ,书中大篇幅地论述了格兰特夫妇等科学家数年如一日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观测地莺(finch亦名达尔文莺)的经历与成果 ,之所以要做这项繁琐而细腻的工作是因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特殊地位 ,特别是它与进化论的创始人查理士·达尔文的重要关系。1835年 ,正是不同岛上各具特点的地莺给达尔文以启迪 ,才使他摆脱圣经的创世说 ,转而以科学视角来…  相似文献   

2.
行乞仁认徽牡1一…_1旧尽份砂续裹—-一一----一-气~一一一一一一一有1 10篇名为: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据前书《韩非子·卷十三》.1162页.一‘一一《文子·上德》:冬冰可折,夏木可结,16{13一14无篇名、错字时难得而易失,木方盛终日采之两复生,秋风下霜,一夕而零. 《淮南子·说林训》.冬冰可折,夏木可结,时难得而易冤泳方茂盛.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风下霜,一夕而弹.》.《文子·上海古籍年。七.《淮南99页.!丁妇151无篇名篇名为:《荀子·致仕》:树落粪本据《百子全书》工.‘荀子中·致仕篇第十四》.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6}丈8一19书名、标点…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人的和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10月1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主题正是“城市·人·自然”。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124个城市的市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与交流。在峰会结束时,市长们一致通过了2005年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重庆宣言》。市长们郑重宣示,城市、人、自然三者和谐共生是现代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通过这个宣言也使每一个城市管理者明白了自身的责任《。重庆宣言》对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了新的诠释。这是亚太城市市长峰会自1996年创建以来首次以宣言形式形…  相似文献   

4.
·1990年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1998年5月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 ,目标是投入3亿美元 ,到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体基因组图谱 ,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1998年10月23日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声明说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全部基因测序工作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即在2003年完成。·1999年3月1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宣布 ,由于科学家加快工作步伐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将提前至2000年绘出。·1999…  相似文献   

5.
《湖北林业科技》2005,(3):17-17
19世纪之前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树木稀少、荒沙漫天。1872年,著名农学家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向州政府提议设立植树节,以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州政府采纳了他的意见,并由州长发布命令,将每年4月份的第3个星期日定为植树节。当年内布拉斯加州植树就达上百万株。在此后的16a里,这个州共植树6亿株,使6 700hm2荒原披上了绿装,变为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他的生日4月22日为世界上第1个植树节。今天,美国1/3国土为森林所覆盖,这与莫尔顿的功绩是分不开的。(摘自《黑龙江林业》)世界上第1个植树节的由来…  相似文献   

6.
话柚     
抽类原产找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秦《禹贡》就右“杨州……鹰包桔油词贡”的记载;公元前周书更有“秋食护梨桔抽”的佳话,可见油类生产的历史久远,历史上对抽类的记载多夸其果大、花香,西晋《广志》有“成都有油大如斗。”’东晋《装渊广州记》中有“广州别有油,号回香油,实大如斗。”南宋(桂南皮衡志》记载有:“老果、轮子,南州名奥抽.大如瓜,人亦食之!皮甚厚。”明《闽部流》中对抽的描述为“油大…··,柑桔中之最品也,…··花亦奇大,三月开,香气甚郁。”明·《五杂咀》称“成…  相似文献   

7.
序号l页}行原亨错误 类别 勘误后的正确嵘文_(与原书有出入之处加·注)说明及所据书名、 版本、页号《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具其,无篇名、漏字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区,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蔽日竹箭.,一河南日豫州,据前书《周礼》·91~92页·山镇曰华山,其泽蔽曰圃田,·“………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利林漆其泽蔽日杨纤……其利松柏.有无篇名、有漏字《周礼·夏官司马·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一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据前…  相似文献   

8.
张重忱 《国土绿化》2005,(12):14-14
1990年初,应当时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朱俊凤司长之邀,带着汪斌和刘广运两位老部长的厚爱,我踏进《国土绿化》编辑部的办公室。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这个陌生的部机关大院和一个个生疏的面孔,当时我曾经踌躇犹豫:我能够适应这个新的工作环境吗?  相似文献   

9.
在经院哲学出现以前,文献工作就已经有了一千一百年左右的历史。文献工作虽然历史悠久,但正式出现“文献工作”一词只不过八十年光景。1892年比利时的两位律师保尔·欧莱特和汉尼·拉号丹在布鲁塞尔创立了国际书目处,1895年这个处再扩大为国际目录学研究所。这些活动同时也孕育着文献工作。1903年欧莱特在《目录学和文献工作》一文中,首次用“documentation”表示向情报需求者提供文献或参考工具的过程。1907年,他在《情报和文献工作的合理组  相似文献   

10.
灵长目出现在7000万年前,从那时以来,这个大家族已衍生出325个种类。但其中的一个种类——人类,正在威胁到其他种类的生存。科学家发出警告,猿猴近亲中至少有30个种类处在灭绝的边缘。 达尔文《物种起源》在1859年发表,就像犁开了白蚁巢一样,在神学界掀起轩然大波。这个把人类的祖先说成是低等灵长目动物的学说震撼了梵蒂冈。为了封杀这个将《旧约全书》中的《创世纪》归类为神话传说的异端邪说,天主教会成立了宗教——科学组织,并让这些组织的首领出面诋毁达尔文及其追随者。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山野人之谜关于喜马拉雅山野人的报道,最早出现在200多年前,而当地人发现得似乎更早,西藏藏民中就有称野人为“朱泰”的;尼泊尔人则称之为“米泰”;格巴人称之为“米者”;门巴族又称之叫“者布”。1932年,伯·施·霍奇森第一个发表了关于喜马拉雅山...  相似文献   

12.
古书中的云南奇树,笔者介绍未尽,兹续引如下。野桑树乾隆《云南通志》引《南诏传》云:“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向两屈而不直,取以为弓,不筋漆而利,名曰瞑弓。”唐樊绰《蛮书》卷七亦载:“野桑木,永昌巴西诸山谷有之,生于石上,及时月择可为弓材者,先截其上,然后中割之,两向屈,令至地,候木性定断,取为弓,不施筋漆而劲利过于筋弓。蛮中谓之瞋弓者是也。”清四库全书编者按云:“按《新唐书·南诏传》作暝弓。”当是。《礼记·内则》云:“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郑玄注:“桑弧蓬矢,本太古也。”按“桑弧”即桑弓,即此野桑树所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事,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怎样对待自然和同样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世界不只是人类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人不能凌架于万物之上,人类无限制地侵占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实反而让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倡导天人合谐,最早的《易经》和后来的《老庄》中都可以发现这种传统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讲求和谐,特别是人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在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种思想。杜甫可以说是在生态伦理上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如他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  相似文献   

14.
秀竹节节发清音─—竹制乐器漫笔王本泉竹子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汉字的“笑”,就是根据竹子的形态设计的。《说文解字》对“笑”字注解是:“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古人由于迷信,连在梦中见到竹子也认为是大吉大利。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说:“凡察梦之大体...  相似文献   

15.
在大兴安岭的林间空地上,有着一个个坟状的土丘,那里居住着成千上万的小生灵——蚂蚁,它们不仅是人类难得高级营养品,而且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早在我国周代就有食用蚂蚁的记载.《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中记载了皇帝祭礼和馈食中有以蚂蚁卵作成的酱.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又发现了蚂蚁的药用价值,制成了“金刚丸”用以治疗腰腿软弱。当时的药物学家称蚂蚁为“玄驹”。  相似文献   

16.
7月19日,在多尔多湟省,一位42岁的妇女被一只胡蜂叮了之后身亡。每年夏天,法国都有人因胡蜂的叮咬而死去。胡蜂是害虫吗?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家克莱尔·锥尔芒解释说:“在这个环境中,少一只胡蜂就会多1000只苍蝇和1000只毛虫。一位英国研究人员计算过,在七八月份,每天有3000—4000只苍蝇被弄到一个胡蜂的巢中。”克莱尔·维尔芒说:“胡蜂的社会比其他群居昆虫更简单。”胡蜂的出生、生活和死亡都是在同一年里。4月初,从冬眠中苏醒的年轻蜂后开始建立自己的群体。它建立整个蜂巢的第一个巢体,然…  相似文献   

17.
注:括号内,,橄为翔号,后橄为页号重要讲话一九八五年林业战线的主要任务 (在贯彻《森林法》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一杨钟(1 .1)推动全国绿化工作不断前进 (在中央绿化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杨钟(2。1)在南方十一省(区)林业厅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杨钟(3.1)贯彻中央一号文件,认真作好木材议购议销工作 (在木材议购议销间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4·…  相似文献   

18.
松树的雅号     
松树,冬夏常青,木质坚硬,是长寿的象征,人们常说“寿比南山不老松”,画家也都爱画松鹤延年图.松树还是坚贞的象征,人们常用“松心”来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革命家陶铸就曾经写过名篇《松树的风格》,歌颂品格高尚的人.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便爱松、敬松,为松树起了不少雅号.十八公.“松”可拆为十、八、公.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松之注云:丁固梦松树生其腹上,丁固对人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的权利》可以称作是环境伦理学发展史中的开山之作。《大自然的权利》评述了一连串在环境伦理思想史上贡献过智慧和勇气的名字:约翰·缪尔、梭罗、施韦泽、利奥波德、蕾切尔·卡逊……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有一种共通的精神情怀,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也许真的如“译者前言”所说,只要人们多少接受一些他们的教诲,大自然和人类的文明会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大自然的权利》罗德里克·纳什著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一生致力于自然保护的约翰·缪尔,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夏日走过山间》是他走访内华达山区的日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给人类文明史留下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往事,也留下了许多让人类在下个世纪警策的教训。保护好人类创造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在这个世纪才开始重视并希求能解决好的课题。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了第17届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同时成立世界遗产组织。这是一次全球性的文化启蒙。我国在1978年即加入了世界遗产组织,是为保护自然遗产生态最早行动起来的一批国家之一。我在上世纪末出版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龙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