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锈菌属Albugo,隶属于菌物界Mycosyste。真菌门EUmycota鞭毛菌亚门Mistigomycotina卵菌纲m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d。白锈菌科Albuginaceae,该科仅一届,均为高等植物地上部分的专性寄生菌,其寄主专化性强。由于在寄主上产生白色状抱子难,症状象锈病,故称白锈菌。至90年代初,世界上已知白锈菌属约有45种及10个变种和生理型,主要为害草本被子植物。我国已知白锈菌约15种。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有十字花科的白锈菌、菜菜白锈菌和苋菜白锈菌。据有关资料报道,1979年广西桂林发现苋白锈,Albugo,bliti为害凹头党,发病株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2.
苹果锈病又称苹果赤星病、羊胡子,因其秋冬为害桧柏,春夏为害苹果,又称苹桧锈病。病原为苹果东方胶锈菌或称山田胶锈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苹果锈病近几年在陕西、山西、山东等苹果产区大面积发生,严重时,叶  相似文献   

3.
竹茎扁蚜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茎扁蚜Pseudoregma bambusicola(Taka-hashi),又名居竹伪角蚜,属同翅目、扁蚜科。在杭州地区仅为害丛生竹,其中又以孝顺竹受害最重。以孤雌蚜和若蚜群集在嫩梢和竹秆上刺吸汁液为害,发生时单株虫口密度非常高,危害集中,常常盖满一层,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竹秆变黄、变  相似文献   

4.
阿勃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之一,该研究采用经典遗传分析、单体分析等方法,通过不同条锈菌系鉴定,系统分析了阿勃抗条锈性的遗传基础及抗性特点.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阿勃在苗期对中国小麦条锈菌系水源致病类型1(Su-1)和印度菌系79009的抗性均由2对抗条锈病基因控制,属细胞核遗传,抗79009茵系的2对基因分别定位在3B和7B染色体上,是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未知新基因,分别暂定名为YrAbb1和YrAbb2.  相似文献   

5.
正孝顺竹,又名慈孝竹,为禾本科灌木型的丛生竹。其竹秆丛生,四季青翠,且婆娑秀丽,故常见其配植于宅旁、草坪角隅、建筑物前或河岸边。近年来,居竹伪角蚜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对孝顺竹的为害越来越大。在江苏地区,居竹伪角蚜一年发生多代。1生活习性居竹伪角蚜,又名竹茎扁蚜,属同翅目,扁蚜  相似文献   

6.
黄朝光 《植物保护》1985,11(6):45-45
蝗虫种类很多,在我国对农、林、草造成较大危害有记录的不足20种,除著名的东亚飞蝗外,稻蝗为害稻苗、竹蝗为害竹林、蔗蝗为害甘蔗,这3属蝗虫中每属造成大害者也只一两种而已。这些蝗虫虽属杂食性,但对农林作物为害则较专一。北方草原牧区,为害牧草也有一些著名的种类,习惯上统名为土蝗,约有11—12种。而在广西,今年却发生一个危害多种农林作物的蝗种,即越北露腹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aris will,发生于桂东的恭城县,笔者于6、7月间前往考查,并协助群众进行防治,深感此种蝗  相似文献   

7.
<正>柳刺皮瘿螨Aculops niphocladae Keifer,属蝉螨亚纲、真螨目、瘿螨总科、瘿螨科,为害柳树、千屈菜等。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河北、天津、北京、上海、陕西、山东等地。近几年,由于各地大力发展竹柳产业,将该瘿螨带到了全国各地,所以,除上述地区外,该螨在西北、西南等地为害也非常严重。在重庆万州主要为害竹柳,被害株率63%,被害叶率29%,其中幼树平均受害叶率高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由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引起的谷子锈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可在短期内大面积流行,通常导致减产10%~30%。谷子锈病病原菌U.setariae-italicae,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柄锈菌科(Pucciniaceae)、单胞锈菌属(Uromyces),是一种多孢型转  相似文献   

9.
 引起小麦叶锈病的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主要为唐松草属(Thalictrum)种类,也包括扁果草属(Isopyrum), 牛舌草属(Anchusa), 铁线莲属(Clematis)和蓝蓟属(Echium)的个别种类。然而,迄今,中国仅有亚欧唐松草和瓣蕊唐松草被报道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本文对采集于陕西的东亚唐松草(T. minus var. hypoleucum)、甘肃的贝加尔唐松草(T. baicalense),通过人工接种小麦叶锈菌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同时,本文作者收集自然条件下贝加尔唐松草组织上受侵染产生的锈子器样品,通过其ITS区序列分析以确定小麦叶锈菌的有性循环是否在田间条件下发生。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的担孢子均可侵染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完成其性子器和锈子器阶段,产生的锈孢子可侵染感病小麦产生夏孢子堆,从而证实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均可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来自贝加尔唐松草22个锈子器样品的ITS区序列比对,表明其与NCBI网上提交的小麦叶锈菌享有95%~96%的序列同源性。由此推测,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叶锈菌可能侵染感病唐松草完成有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王思政  黄桔 《植物保护》1981,7(4):22-22
竹舟蛾Bireta goddrica(schaus)亦称纵褶竹舟蛾,幼虫俗称竹蚕,竹青虫等,属鳞翅目舟蛾科。近年来在毛竹产区发生为害较重。据了解,毛竹上舟蛾为害在我国曾小面积发生过三次:第一次是1961年于江苏宜兴县,发生面积2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二次为1967年于湖南,发生面积达4万亩,竹林死亡800余亩;第三次为1973年于浙江省发生面积在千亩以上。在这三次中湖南发生  相似文献   

11.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6,4(2):61-61
反应型:又叫感病型,是指植物受病菌为害以后产生的反应和外部表现出的不同病变。例如小麦锈病菌要在活的寄主上才能生存,不同小麦品种对锈菌的抵抗能力有很大差异,有的品种受锈菌侵染以后,根本不表现症状,是免疫型反应,有的  相似文献   

12.
资源县有毛竹面积7 800 ha,2016年林区毛竹黄脊竹蝗大面积发生为害。本文对资源县毛竹林区的黄脊竹蝗发生期、发生面积、为害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为害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小麦条锈病在西藏的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俐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1):28-30
小麦条锈病是西藏小麦上主要病害之一。从侵染循环、病菌群体结构、发生区划、为害情况等方面揭示了该病在西藏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分析了该病在西藏流行的温、湿度条件、小麦品种、桥梁寄主等因素。认为小麦主栽品种抗源单一、抗性差、菌源面积大以及锈菌新的生理小种不断产生等是小麦条锈病在西藏流行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小麦条锈病在西藏发生为害特点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茭白广泛栽培于许多地方,对调剂蔬莱淡季起重要作用。根据南昌、抚州调查得知,茭白锈病发生普遍,危害一般减产10%~20%,危害严重的可减产30%~40%。1989~1990年间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研究。一、症状茭白锈病病原菌为茭白单孢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属锈菌目蔬单孢锈菌属。茭白锈病发生在叶部,叶面及叶背生黄褐色斑点(夏孢子堆),冬孢子堆与夏孢子堆生在同一叶面,呈黑褐  相似文献   

15.
桑田新害虫--越北腹露蝗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越北腹露蝗(Fruhstorferiola tonkinensis Will.)属直翅目斑腿蝗科腹露蝗属.据记载,该蝗虫1985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发生为害;1988年在本省阳山县杜步镇首次发生为害,继而沿河发展,至2004年已扩展至阳山、连南、连山3个县及连州、英德2市的46个乡(镇).其中,在阳山县、连南县、连山县和连州市主要为害沿河两岸的野生植物,2003年在英德市首次发现为害毗邻河滩种植的桑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喜马拉雅区系中的一些真菌新种和新记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中国-喜马拉雅区系中的一些真菌新种和新记录"(1979年)的继文,本期报导本区系中新种黄花木夏孢锈菌Uredo piptanthus sp.nov.和西藏柄锈菌Puccinia tibetica sp.nov.;高原特有种和古化石种中国鞘柄锈菌Coleopuccinia sinensis Pat.、日本明痂锈菌Hyalopsora japonia Diet.及珍贵树种、药用植物病原真菌Peridermium complanatum Berc.、乔松鞘锈菌Peridermium brevius Berc.、麻黄色被锈菌Peridermium ephedrae CKE当归柄锈菌Puccinia angilicae Fuck.、最后描述了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病原-角落叶松锈菌Melampsora laricicaraearum Kleb.和木蓝锈菌Raveneia indigoferae Trans.。  相似文献   

17.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 Westend.)引起,该病害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小麦条锈菌侵染与繁殖均需要较低温度,过去研究表明,条锈菌在夏季最热旬均温23℃以下地区才能越夏[1].近年调查研究发现,小麦条锈菌的越夏海拔下限明显降低,病菌在夏季最热旬的旬均温超过23℃的地区也能越夏.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代小麦条锈菌群体对温度的敏感性,有助于了解温度对条锈菌群体进化的影响,明确在小麦条锈菌群体中是否产生了耐高温菌株,为小麦条锈病菌源区勘界、病害流行测报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报道了对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的初步研究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采自全国不同流行区、不同年代的小麦条锈菌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26个条锈菌菌株.  相似文献   

18.
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离体叶片接种培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小檗(Berberis)被鉴定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从而发现了小麦条锈菌存在有性生殖,使得研究条锈菌与转主寄主小檗相关的生物学、遗传学成为可能。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 sp. tritici Erikss. et Henn.)是活体营养的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体上侵染繁殖。当前,小檗对小麦条锈菌感病性的测定只能在活体上进行~([1])。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途径繁殖小檗均耗时较长~([2]),影响利用小檗进行小麦条锈菌相关研究。利用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测定或繁殖已在  相似文献   

19.
华中五味子锈病菌及其重寄生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五味子春孢锈菌(Aecidium schisandrae J. Y. Zhuang)引起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锈病为国内外新报道。该病在四川省雅安市喇叭河自然保护区华中五味子生长地造成严重危害,其病株率91%,病叶率36%,造成叶片枯斑、脱落。华中五味子锈病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为国内外首次报道。该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达35.5%,重寄生菌寄生在华中五味子锈菌春孢子器(锈子器)出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华中五味子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华中五味子锈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15年以来,通过在老挝开展黄脊竹蝗发生情况及产卵地调查,明确了黄脊竹蝗在老挝北部琅勃拉邦、华潘、丰沙里、川邝、乌哆姆赛5省的为害和产卵情况。初步掌握了该害虫为害、产卵地由村庄周围向森林迁移的扩散动态,并根据黄脊竹蝗的发生情况,提出因地制宜、可持续控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