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 ,我们对鹅掌楸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其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 ,成功地解决了引种与速生栽培中的多项技术问题 ,使鹅掌楸在豫南山区表现出较好的速生、优质特性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形态区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掌楸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濒危景观类植物,作为速生高大落叶乔木,其独特的景观效果使之成为城市中极佳的行道树和庭荫树种;同时,它抗污染性比较强,也用于工矿区的园林绿化.以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马褂木3个不同种鹅掌楸属植物为对象,研究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探究了其主要器官(叶片、花朵、果实)以及生长不同阶段(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形态特征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了造成鹅掌楸属植物产生差异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其致濒原因进行了讨论,并以此为依据,针对鹅掌楸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深入思考其栽培策略,为防止其居群衰败和实施杂种适应性栽培试验,扩大保护植物种植系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对鹅掌楸的受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观察了鹅掌楸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药剂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结果]室内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林间防治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在86%以上。[结论]3种药剂对1~2龄鹅掌楸叶蜂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以来,我们对鹅掌楸进行了引种试验。通过对其生态适应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引种与速生栽培中的多项技术问题,使鹅掌楸在豫南山区表现出较好的速生、优质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鹅掌楸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未来气候环境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空间分布的影响,以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鹅掌楸的保护措施。  方法  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以鹅掌楸的地理分布数据、Worldclim生物气候变量和人类活动强度数据为依据,分析影响鹅掌楸分布的主导因子,并对其在中国的适宜性分布区进行预测。  结果  MaxEnt模型有很好的预测能力,训练集均值为0.973,测试集为0.953。年均降水量、最湿季度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降水量变异系数和昼夜温差月均值是影响鹅掌楸分布的五大因子,总贡献率超过80%;人类活动强度也有影响,贡献率为2.3%。将MaxEnt模型预测结果导入GIS软件中进行适生区分级,发现鹅掌楸高适宜分布区在西南地区的大巴山以南向西南方向延伸到贵州中北部地区;在华东地区为北起天目山,向南延伸至浙南和闽北的丘陵山区。该模拟结果与已有调查结论一致。对21世纪50年代和21世纪70年代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场景(RCP)下鹅掌楸在中国的分布预测表明:鹅掌楸的适宜分布区有向高纬度轻微移动的趋势,分布面积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先稳定后下降趋势;至21世纪70年代,RCP 8.5时,面积较当代减少5.3%,与已有研究认为全球变暖情况下生物适宜分布区减少的结果吻合。  结论  该预测结果表明了气候变化将影响鹅掌楸种群分布,可为鹅掌楸未来的栽培与迁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专著《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2005年1月第一版)的参考文献的引文量、引文年代、引文语种、引文类型、引文学科分布和引文自引率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为科研提供确切的情报资料,并探讨专著的图书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鹅掌楸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繁殖培育技术以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绿化美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静 《广西农业科学》2011,(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刘静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9):1045-1048
近年来,我国对鹅掌楸属植物种苗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鹅掌楸属植物花期不遇,种子发芽率低,扦插、嫁接繁殖比较困难,因此组织培养技术成为鹅掌楸属植物种苗快速繁殖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从外植体的选择、初代和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生根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等方面综述了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分析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鹅掌楸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方向。今后将继续研究解决鹅掌楸属植物组培过程中生根难、褐化等问题,加强在原生质体水平上对鹅掌楸属植物再生繁殖体系及其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鹅掌楸属植物进行种质保存,从而为其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了鹅掌楸属(Liriodendron)中国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3个树种次生木质部的显微构造。经方差分析,3个树种间导管分子、木纤维、轴向薄壁组织和木射线组织等解剖特征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鹅掌楸次生木质部结构兼具亲本特征。首次发现中国鹅掌楸中存在单穿孔导管,约占4%。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导管分子短、导管端壁穿孔板横隔数少、弦切面木射线组织的宽度、高度小以及轴向薄壁细胞束的细胞个数少。北美鹅掌楸与中国鹅掌楸相比具有更多的原始特征,中国鹅掌楸较北美鹅掌楸进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叙述了国外对SinapisarvensisL.的研究结果,包括名称和类别、经济重要性、历史和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繁殖、细胞遗传学、SinapisarvensisL.与Brassica几个种的杂交、对某些寄生物及对除草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等。  相似文献   

12.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在鹅掌楸杂种优势利用时,应重视杂交亲本的选择。同时,利用Eberhart和Russell模型评价了各杂交组合的生长适应性与遗传稳定性,并初选出生长快、适应性强、综合性状较优的组合J×L,而组合BK1×H和Z×WYS1生长较快,但稳定性较差。表5参16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统计的方法对1985—2009年我国山药相关专利申请进行了文献分析,研究了与山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这3类专利,并且从年限分布、研究内容、申请人地域分布等方面重点分析了与山药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对山药的开发利用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以为我国山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种群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为研究疮痂链霉菌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及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从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春冬两季分离得到的67株疮痂病链霉菌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不同区域、季节和马铃薯品种上的分离频率和种类,分析地理纬度、海拔、土壤pH、容重和孔隙度与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和种类的相关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揭示影响疮痂链霉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调查发现,云南省疮痂链霉菌的种类和分离频率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其中昆明和曲靖分别分离得到5种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分别为19.40%和17.91%;丽薯6号品种上分离获得的疮痂链霉菌种类为10种,分离频率为86.57%,而合作88品种仅分离获得S.enissocaesilis,分离频率为13.43%;春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为70.15%,明显高于冬季种植区的29.85%。春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及种类随纬度上升均呈下降趋势,与海拔存在二项式相关;冬季种植区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和种类在北纬24°~25°区域均最高,在北纬23°~24°和25°01′区域均有所下降,与海拔存在二项式相关性;在不同土壤物理条件下疮痂链霉菌的分离频率和种类与pH、容重及孔隙度存在二项式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H、纬度和海拔是影响疮痂链霉菌分离频率的主要因素,纬度和海拔是影响疮痂链霉菌种类的主要因素。【结论】马铃薯疮痂链霉菌分布受种植季节、马铃薯品种、地理纬度、海拔及土壤pH的影响较大,生产中可利用疮痂链霉菌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5.
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光合特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利省  徐立安  王章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22-3224,3233
[目的]研究马褂木不同种源苗期光合特性,为马褂木种源选择、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及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个种源马褂木1年生幼苗为试材,研究其光合特性种源差异。[结果]马褂木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率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最高种源为最低种源的2.36倍;大部分种源光饱和点在800~1 200μmol photons/(m2.s);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三者均与光补偿点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马褂木种源苗木光合特性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气孔导度可能是导致马褂木净光合速率差异的重要因素,马褂木苗木的良好生长需要较高的光强和较充足的水分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100株杂种马褂木半同胞子代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马褂木无性系生根率差异显著,变异系数达到了26.6%;无性系扦插生根性状的重复力为0.34,表明生根性状受近中等遗传控制;初选21个生根率较高的无性系,最终结合生根率和生长量指标,选择出11号、10号和17号3个生根率高、生长快的无性系,生根率高但生长量稍差的12号和20号无性系,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设立样地对二仙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二仙岩具有湖北最大的鹅掌楸群落,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其分为3个群丛:鹅掌楸-锥栗 野漆树-四照花 水竹-三褶脉紫菀群丛,鹅掌楸-四照花-日本金星蕨 三褶脉紫菀草群丛,鹅掌楸-杉木-南川卫矛-三褶脉紫菀群丛;二仙岩的鹅掌楸是数量下降式种群。鹅掌楸分布在二仙岩、湖北省都具有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特点。二仙岩是鹅掌楸原地保护和建立基因库非常适宜的地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湖南常见的步甲亚种4种,蝼甲亚科3种,记述了该7种步甲的形态特征、分布、主要食性及活动,并提供了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五金木柄加工的特殊要求,选取对原料树种有重要影响的产量特性、适应性、造林特性和木材材性的四大类9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所选16个树种(无性系)进行优选评价。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立地要求、萌芽更新能力和木材材性等5个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占有较大权重,是影响目标选择的主要因子。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综合评价最好,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综合评价最差。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树种特性和目前的推广应用情况,建议选择鹅掌楸,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二道柳Salix spp.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等作为当前浙中地区速生木柄原料林主要造林树种,因地制宜进行首批推广。图1表4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