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火对土壤细根系生物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 2 0年不同年份 10块火烧迹地进行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 ,发现不同年限不同强度的火烧迹地土壤中细根系 (直径 <2 m m)生物量的变化不同 :( 1)火烧后 ,细根系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 ,且高强度火烧后增加最显著 ,其次是低强度火烧 ,中强度火烧最不明显 ;( 2 )低强度火烧 ,当年细根系生物量增加最多 ,以后逐年下降 ,至火烧 6年后基本达到未烧前的水平 ,以后随着火烧后年限的增加 ,细根系生物量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中强度火烧对细根系生物量增加的影响呈现不规律的变化 ;而高强度火烧对细根系生物量的影响除了在当年比较显著以外 ,在火烧 10年、 2 0年后最显著 ;( 3 )无论何种强度的当年火烧迹地 ,一场雨过后 ,细根系生物量增加都是最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林火迹地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繁花  李秀珍  尹海伟 《林业研究》2004,15(1):33-38,J002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林区,也是容易发生林火的地区。1987年6月5日发生的一场大火,使1.33?06公顷原始森林被毁,并产生了不同火烧强度的森林景观斑块。本文以图强林业局的两个林场作为典型区(124°05′-122°18′E,53°34′-52°15′N),通过绘制和比较1987年和2000年数字化的森林组分图,分析了火后森林景观的变化情况。本文将森林覆被类型分为12类,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苗圃、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农用地、沼泽、水域、建筑用地和荒草地。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林火迹地已几乎全部演替为其他森林景观类型,林火迹地主要是通过自然演替成为阔叶林,其次是通过人工演替成为针叶林,其余的则大部分演替为沼泽和荒草地。2)研究区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47.6%变为2000年的81.3%。为了今后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本文提出了加强防火意识和注重树种多样性培育等对策。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3.
林火生态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生态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地球上许多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需要一定的火干扰。回顾了林火生态的发展历史,把它划分为3个阶段;(1)1900-1960年,研究初期;(2)1961-1985年,认识转变阶段;(3)1985年以后,火生态学分支学科形成阶段,还阐述了火生态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分别介绍了火对植物、土壤、水文、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林火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方面,对计划火烧的应用与作用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发展水土保持林,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是全球性的公害问题。林业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它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而且久远。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委七届四次会议提出,力争用15年时间把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建设成为农业强省。但我省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它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已经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极大灾害。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搞好以林业措施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建设农业强省做出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黑河地区林火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河地区1987~2006年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黑河地区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近20年林火次数、林火面积随时间发展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并明显分成1987—1999年的低发阶段和2000—2006年的高发阶段,爱辉区和嫩江县是黑河地区林火次数的主体。黑河地区及各区火烧轮回期均小于黑龙江省的平均值,为黑龙江省火灾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林火动态研究与林火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火动态是一个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稳定指标, 准确掌握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特性是制定合理林火管理策略或规划的基础。林火动态与可燃物积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森林可燃物积累过程是开展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综述了林火动态及可燃物变化的研究进展。林火动态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 许多区域林火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并影响可燃物积累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变化, 林火管理对策也需要相应调整。我国重点林区的林火管理策略也应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可燃物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变化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相似文献   

7.
8.
林火与土壤肥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世界上一些国家有关林火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指出林火对土壤肥力影响受火强度、火持续时间、可燃物种类和数量、土壤性质、降雨状况及植被恢复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林区用炼山方式清理迹地,对地力长期维持不利。建议对皆伐火烧地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林农复合经营方法,以维持地力,促进林木持续生长。  相似文献   

9.
结合保护区开展的控制性火烧工作,分析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林火具有火强度低、蔓延速度慢的特点.认为开展控制性火烧工作可有效缩短火灾周期,减少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机率,对增加野生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物种的组成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均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藉此提出了全面开展利用林火管理生态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林火监测,可以解决各类林火监测方式之间相互独立、数据难以共享的问题。该研究在物联网林火监测系统架构基础上,实现了视频监控、无人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林火监测的集成,初步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林火监测系统,并在珠海等多地得到了实际应用,证明了建立基于物联网的林火监测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依据城市森林和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文提出考查城市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的指标。并对北京、伦敦等城市和河南长江流域山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流失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是考察城市地区和一般林地水土流失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森林火灾损失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友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65-67,74
森林火灾是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有上升的趋势,文中就国内外目前对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以便对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进行研究并计算或评估。  相似文献   

13.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是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内容,森林火灾评估标准制定及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建设对于森林火灾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编制任务,介绍了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编制背景,回顾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现状,分析了我国森林火灾损失评估中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标准的森林火灾损失评估系统,为科学准确评估森林火灾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比各类植物群落都更能全面地起到防止侵蚀、保护土壤的作用。林冠可阻挡大量雨水,从而减轻雨水落地时对土壤的冲击力。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森林内,腐朽的枯枝落叶层覆盖着土壤,其作用就象巨大的海绵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喷淋方式,对防火林带喷淋1 h,连续测量喷淋前52 h至喷淋后70 h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其进行差异性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喷淋前后的林内土壤温度和湿度差异显著(P<0.05),喷淋后林内土壤温度下降最大值为1.8℃,降幅9.5%,降温效果维持114.4 min;林内土壤湿度升高最大值为11.3个百分点,增幅148.7%,加湿效果维持3 d.  相似文献   

16.
AboutSoilErosionandSoilandWaterLossZhangHongjiang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1ig100083,P.R...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德庆县马墟镇深涌小流域地区典型森林群落生长量、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各群落林地土壤条件状况、枯枝落叶层的调查分析,提出了防护地段以针阔混交林为主,沟谷缓坡发展果园,以林果结合为主的生态经济型防护系统,实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防护地段马尾松 木荷,罗浮栲 木荷的混交林有较好的防护效能,乔木层丰富度分别为针叶纯林的3倍和2倍,生物多样性指数为针叶纯林的153%和183%,林下土壤微生物含量和枯枝落叶层吸水系数也远高于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8.
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水土流失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水河思茅松人工林试验区不同造林类型、不同造林年限、不同坡度的泥沙流失量的观测,进行水土流失分析,得出了以下两个重要结论:①坡度为18°的新造林地比坡度为22°新造林地水土流失少35.42%。②2年生林分与1年生林分比较,水土流失大为减少,水土流失减少了95.00%~96.77%,与天然林相比已无多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区森林消防的特点,研制出包括高扬程森林消防泵在内的一整套远距离供水灭火机具,其具有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便于携带等优点。介绍了该供水灭火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特点以及实际应用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