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生态农业的观点初步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生活能源问题,指出:农村生活能源短缺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营造和发展薪炭林是农村生活能源开源的有效措施,发展沼气是农村生活能源节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合理开发农村能源同发展生态农业的关系,指出沼气及综合利用能较好地兼顾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农民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5.
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通过对江苏张家港市农村、吉林省吉林市农村、湖北浠水县等农村进行的农村环境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不利于农村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由利用生物能向燃煤过渡,农村大气质量面临严重的威胁;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排放方式简单;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导致能源消耗和相应的废弃物增加;农村居民对“环保”理解的偏颇,导致不合理的环境行为;农村婚姻家庭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弱化了农村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北方能源生态模式是一项高效的生态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山西省已推广近667 hm2(万亩),经济、能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但是,现在的推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和我省生态环境脆弱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大面积推广这一技术。因此,针对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加强宣传、扩大规模,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多方集资、加大投入,扩大队伍、强化服务,加强技术培训,市场化引导、产业化发展等相应对策,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不合理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和落后的能源消费方式是破坏森林植被的重要原因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必须妥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在退耕还林地区进行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改变以秸秆、薪柴为主要能源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沼气和推广以煤代柴,逐步建立以沼气为主,煤炭、电力、薪柴为辅的多元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现状出发,客观、具体地分析了广西开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大意义,总结了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方法,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12个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县为例,分析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商品能源供应增加很少的情况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使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用能显著增长。在分析概括相关学者关于我国农村用能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农村能源的类型与特点,探讨了我国农村能源政策以及我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情况,总结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多因子模糊聚类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能源进行了综合区划,为科学地划分综合农村能源区,推动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中县四个乡的十二个村对384户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人均用能8.76GJ,日获有效能4.41MJ;用能品种主要是秸秆(62.2%),并表现出多元性结构;人均用能随收入、秸秆收获量、家庭人口、生猪头数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收入段表现出不同的增长速度;家庭能源消费态度和行为表现出对高质量、高品位、方便性能源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陶战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5,3(3):4-8
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农业在当前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中国生态农业的科学性、实践效果和当前农村发展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实际需要。同时指出中国生态农业在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制度以及研究实践,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护内容下,从生态景观角度,重点讨论了我国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在认识、工程技术和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认识和研究有待提高、生态景观化工程技术有待开发、工程技术精细化和集成化有待提高、农业/农业生态景观管护制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提出了我国生态景观管护对策,包括:(1)拓宽和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如恢复农业景观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加强灾害适宜性管理及提高水土安全、加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和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2)加强以农户或村集体为主体的管护制度建设;(3)加强部门协同机制和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目前亟需提高公众和管理者对农业/农村生态景观管护的认识,培育良好的管护能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和景观管护工程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管护制度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kg·(人·d)-1和0.4~0.9kg·(人·d)-1,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左右;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组成的特点,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技术路线,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全过程专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