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1%浓度“白垩灭”混悬液即能达到100%杀菌率,025%时亦有95%的杀菌率。用“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蜜蜂及健康幼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蜜蜂大肚病是蜂群越冬期或早春季节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但由于过去无确切的诊断方法,常与其他多种成蜂病混淆在一起,统称为“蜜蜂大肚病”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现已分离鉴定出了蜜蜂败血杆菌,确定了蜜蜂败血病的病原,找出了有效的治疗药物,不但为防治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也为彻底解决蜜蜂大肚病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1%浓度“白垩灭”混悬液即能达到100%杀菌率,0.25%时亦有95%的杀菌率。用“白垩灭”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蜜蜂及健康幼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蜜蜂白垩病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蜜蜂幼虫真菌病。1990年9月在我国浙江省发病后,形成规模流行,对养蜂业造成极大威胁。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的防治药物,我们从40多种抗真菌类中西药中筛选出复方中西药“白垩一试无82145”。经多家蜂场临床治疗对比试验,该药对蜜蜂白垩病治愈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1 防重于治养蜂专家沈育初先生 ,曾多次撰写有关蜜蜂病虫害防治的文章 ,强调防重于治是饲养强群的关键。蜂群发病初期用肉眼是很难看清楚的 ,当看到小蜂螨在子脾上“跑马” ;大蜂螨在成蜂体上爬行 ;白垩子在巢门前堆积 ;幼蜂、成蜂四处爬行……这时的蜂群早已致病 ,若此时才用药物治疗 ,为时太晚。即使能治愈 ,然而得花大力气 ,而且会伤蜂 ,损蜂减收。我称之为“事倍功半”。2 治疗蜜蜂病虫害应坚持治标治本 ,标本兼顾的原则蜜蜂与人和动物一样常被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侵害。弄清病因后 ,施用药物杀灭细菌、病毒 ,杀死寄生虫的同时也杀死了…  相似文献   

6.
防治蜜蜂“爬蜂病”验方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蜜蜂传染病。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此病是由蜜蜂螺原体或螺原体与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等的混合感染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疾病。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多次对比试验,认为用灭滴灵和氟顺酸的混合药液防治“爬蜂病”效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养蜂近30年,受尽了蜂螨危害和假蜂药之苦,今提出一些粗浅建议和假设。希望蜂友们能共同研究探索,开拓防治蜂螨的新途径,彻底改变“华佗无奈小虫”的局面1.选育抗螨蜂种。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为了生存 (包括抗螨性在内 )的自我保护特性。20世纪20年代西方蜜蜂引进我国,60年代全国各地普遍发现蜂螨危害。随即,一些防治蜂螨的药物开始出现。那么西方蜜蜂是怎样传染上蜂螨的呢?还须进一步探索。据报道,世界上的螨类达几千种,而常见的危害蜜蜂的只有几种。另外,西方蜜蜂在上个世纪以前怎么没有受蜂螨危害呢…  相似文献   

8.
人们曾用过多种药物防治白垩病,但经证实对病原菌——蜜蜂球囊菌(Ascophaeraapis)有杀灭作用的只有少数几种。本文作者试验了消毒剂和挥发性杀真菌剂对蜜蜂球囊菌的抑制作用,并对几种最有效的药物做了野外应用试验。一、药物对蜜蜂球囊菌的抑制作用试验所用的蜜蜂球囊菌菌株有两支是从千叶城的蜂  相似文献   

9.
《中国蜂业》2005,56(2):1-1
《中国养蜂》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国养蜂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养蜂科技期刊。设有“试验研究报告”、“蜜蜂饲养管理”、“蜜蜂病虫害防治”、“蜜蜂遗传育种”、“中华蜜蜂”、“养蜂机具”、“蜜源植物与授粉”、“蜂产品加工利用与检测”、“蜂业论坛”、“业余爱好园地”、“蜂业天地”和“世界养蜂科技”等栏目。  相似文献   

10.
蜜蜂白垩病病原分离及防治药物选择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从四川彭县某蜂场大量死亡的蜜蜂幼虫中,分离到蜜蜂球囊菌,经过抑菌试验,初步筛选出了几种防治蜜蜂白垩病有效的药物,其中防霉剂Ⅰ号、Ⅱ号抑菌效果较好,可望成为理想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近年来已能有效遏制。但有些地方还是有反弹现象。 有很多药物可治此病,但要花费不少,且费工费时。经过多年试用,这里介绍给广大蜂友一种花费最少,省工省事,方法简单,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药物就是食用白碱,它能有效防治蜜蜂白垩病。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区蜜蜂“爬蜂病”发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各阶段的症状有所差异。从春季发病的症状诊断 ,主要是由孢子虫、螺原体等病原引起的 ;夏季发病主要是由花粉、花蜜中毒和螺原体等病原引起的 ;秋季主要是蜂螨、麻痹病等病原引起的。通过增强蜜蜂自身的抵抗力、消毒灭菌减少病原物的致病力、阻断感染和利用药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有效地防治“爬蜂病” ,从而减少和降低“爬蜂病”给蜂群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冯峰 《蜜蜂杂志》1999,(1):17-18
蜜蜂疾病的预防与蜂具消毒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冯峰蜜蜂寿命短,世代更替快,因此,对于蜜蜂疾病的防治原则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蜂具消毒等综合防治技术。预防蜜蜂疾病应经常保持蜂场环境卫生,并结合春季繁蜂奖励饲喂选择适宜药物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蜜蜂“爬蜂病”是当前严重危害我国养蜂生产的一种成年蜜蜂急性传染病。为了寻找“爬蜂病”的主要病原和防治方法,我们于1989年组织开展了“蜜蜂爬蜂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该项目为“浙江省1990年科技研究计划项目”。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在“爬蜂病”的病原学、流行规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并研制出一些较有效的综合防治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蜜蜂病害防治的难度越来越大,令养蜂人感到头痛。蜜蜂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采用“分区管理措施” (一)工作原理:根据蜜蜂茶花蜜中毒是与茶花蜜中含有较高的多糖成分有关,而蜜蜂又是把茶花蜜作为食物而摄取的原理。因此,在防治措施上除了要考虑用药物解毒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从饲养管理上采取措施,以达到既要采集利用茶花蜜源,而又要尽可能让蜜蜂少取食茶花蜜。这就是蜂群采取“分区管理”的理论依据。 (二)蜂群的组成:“分区管理”根据蜂群的强弱,可分为“继箱分区管理”和  相似文献   

17.
多功能生物制剂综合防治蜜蜂疾病中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功能生物制剂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室内测定对蜜蜂安全 ,对病原微生物有效的基础上于 1998~1999年 ,开展综合防治蜜蜂疾病的试验。参加中试的有吉林、山东、云南、辽宁、新疆、河北、北京等 7个省、市、自治区的 12个县、市 30个蜂场 ,2 74 6群蜜蜂。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多功能生物制剂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为 97 4 % ,防治由病毒和螺原体引起的“爬蜂病”效果为 98% ,防治细菌病效果为 10 0 % ,此外 ,该药对蜂螨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为6 2 5 %~ 70 %。  相似文献   

18.
蜜蜂白垩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恶性传染病,其病原菌为真菌蜂球囊菌(Ascosphaeraapis)。应用中药10~15ml/脾防治蜜蜂白垩病效果好,使用方便,对卵、幼虫、蛹及成虫无毒副作用,蜂产品中无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19.
蜜蜂孢子虫病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蜜蜂孢子虫病的病原是蜜蜂微孢子虫(NosemaapisZander),蜜蜂微孢子虫的抗逆性强,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采用酸饲料加氯霉素防治 ,有效率为93.5 %,宜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育抗病品种提高防治效果·刘显武对于蜜蜂的某些疾病,过去只重视用药物防治,虽然能降低危害,但有效期短,易复发,对蜂产品有污染,损失较大。根据蜜蜂种群习性与蜜蜂疾病流行的关系,定向选育抗病品种,可控制蜜蜂疾病流行(发生),提高防治效果。选育抗病品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