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日渐凸显,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详细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其互动性、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交流的平台。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许多学生因为忽视网络文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与不道德的行为,这些可能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生自身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极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悄然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青少年正是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青少年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易接受,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然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极大地助长了青少年的侥幸心理和放纵的心理,表现出了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从而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坚持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强化网络制度建设等网络道德教育对策,以规范高职大学生网络言论和行为,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社会的网络化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主旋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化空间里,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主要表现在不文明使用网络语言,沉迷网络社交,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等。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依托高校从思想上、顶层设计上、培养方案上、文化建设上、网络建设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高校的网络学术道德、网络交往道德和信息选择的价值取向失范严重。规正网络行为势在必行。加强网络教育是网络道德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完善校园网络是提高网络道德水准的重要保障;健全行为规范是避免网络道德“越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由于其开放性、虚拟性、自由性,既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又对其道德观念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网德失范”现象。教育工作必须深刻剖析失范的原因,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作为高科技的卓越代表的国际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社会逐渐迈进一个新阶段——网络社会。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的变化,呼吁全社会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社会主体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别在网络使用群体较为集中的高校中,大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避免或减少网络道德失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应以耻感教育为基础,以道德责任感教育为重点。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道德责任机制以及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道德感化--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是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道德感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道德感化效果的取得,需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途径论述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其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它是高校德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从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在全社会的越来越普及,涉及到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探讨网络道德面临挑战的根源,提出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突出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性,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基本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体育道德作风教育、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及审美教育等;其基本方法是: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严密的组织教法、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的集体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德育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双边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寓素质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消除学生对空泛素质教育理论的反感和抵触情绪,以及对专业教学枯燥乏味的厌倦心理,使两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收到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养分,分析了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为本”的观念认为,大学德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生存、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而确定的,德育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更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在参与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在德育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中的对象,也应是这一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自清末创建以来,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目前,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载体。研究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类型及德育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和增强大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