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日渐凸显,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详细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其互动性、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交流的平台。但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许多学生因为忽视网络文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与不道德的行为,这些可能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大学生自身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极具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快速发展正悄然地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青少年正是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阶段,青少年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易接受,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力量之一。然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极大地助长了青少年的侥幸心理和放纵的心理,表现出了大量的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从而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因此,应积极探索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坚持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强化网络制度建设等网络道德教育对策,以规范高职大学生网络言论和行为,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社会的网络化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主旋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化空间里,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主要表现在不文明使用网络语言,沉迷网络社交,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等。治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依托高校从思想上、顶层设计上、培养方案上、文化建设上、网络建设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郑又贤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63-66
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高校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急待解决的难题。高校的网络学术道德、网络交往道德和信息选择的价值取向失范严重。规正网络行为势在必行。加强网络教育是网络道德健康发展的首要基础;完善校园网络是提高网络道德水准的重要保障;健全行为规范是避免网络道德“越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德失范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由于其开放性、虚拟性、自由性,既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又对其道德观念与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大学生“网德失范”现象。教育工作必须深刻剖析失范的原因,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加强网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末,作为高科技的卓越代表的国际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下简称网络)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社会逐渐迈进一个新阶段——网络社会。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网络社会中人的道德的变化,呼吁全社会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社会主体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华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4):132-135
分析了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别在网络使用群体较为集中的高校中,大学生如何正确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避免或减少网络道德失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4):9-10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应以耻感教育为基础,以道德责任感教育为重点。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道德责任机制以及优化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加强德育教育、准确定位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开展咨询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运用现代传播工具与手段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等5项对策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胡兆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2):122-125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德育家,他的德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研阅《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构建了一个既完备而又成型的德育内容体系,运用了一系列尊重主体、合乎规律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道德修养方法,这些德育资源是当前高校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中的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如何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为研究对象,围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做好榜样,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协作力量,全面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教学是传播外来文化的直接途径和载体,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和形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高等学校应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英语跨文化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别和选择能力,摈弃西方文化腐朽、消极的成分,感知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优秀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的人生观和优良生活品质的重要阵地,也是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可以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争优评先活动等方面,积极进行宿舍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工作面对21世纪,在摆上首要位置、加强理论教育、拓宽德育渠道、抓好队伍建设、强化保证体系五方面应作出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李静明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1997,(3)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突出体育教学中的教育性,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基本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体育道德作风教育、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及审美教育等;其基本方法是:结合学生心理特征、严密的组织教法、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学生的集体作用。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德育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双边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继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9(1):19-21,31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信息素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加强信息素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有责任也有条件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本研究叙述了信息素质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状况,阐述了新型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