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60Coγ射线与HNO2复合处理辣椒干种子,研究M2代的开花期、株高、单株果数、侧枝数4个性状的诱变效应以及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诱变效应相关性.结果表明,诱变剂在辣椒M2代株高,单株果数,开花期性状表现了生理损伤.数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3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70min,质量性状变异的最优诱变剂量组合为60Coγ射线70(1×10)Gy 0.05 mol·L-1 HNO2处理60min.M1代的发芽势,根长,成苗率损伤效应与M2代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相关不显著.M1代的株高损伤效应与M2株高,单株果数突变率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EMS对玉米花粉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用含有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10个玉米材料的成熟花粉,研究了EMS对花粉离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以及M2代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花粉离体萌发率随EMS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并与M1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M1受到严重的生理损伤,表现为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成株率下降;M2代中,子粒突变性状以粒色突变为主,苗期突变性状主要是叶片颜色突变,成株期突变性状有株高、株型等多方面;同一处理浓度下,花了体萌发率、M1代生理损伤和M2代的诱变效应的大小因材料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 N离子束诱变处理的烤烟 NC89和 K32 6后代 (已经过两代筛选 )变异材料 M1 和 M2 进行了性状鉴定。结果表明 ,M1 和 M2 在主要植物学及农艺性状上发生了较多的优良稳定变异 ,M1 株型优化 ,M2 产量提高 ,M1 、M2 烟碱含量、钾氯比均优于对照 ,而抗病性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4.
以3个普通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种子先经理化诱变处理后(EMS_(0.2)M,r—射线30KR,SA2mM),接种M_1代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了再生R_2代不同处理的变异频率。结果表明,EMS 处理后R_2代的变异频率和不分离变异所占比例最高;有益变异频率的提高以r—射线处理的R_2代最为显著,SA 处理也具有提高R_2变异频率的作用,但其有益变异及不分离变异与R_2对照接近。诱变处理后R_2代与R_2对照相比,对变异谱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NaN_3(10~3M、pH=3)处理水稻干种子3~48小时,诱发抽穗期和株高突变的效果,旨在探索获得较高突变率的适宜剂量。研究结果表明,M_1的生理损伤(苗高、发芽率、成苗率和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M_2的诱变效应(株高、抽穗期突变率和总突变率)与剂量成显著正相关。考虑到M_1的生理损伤,我们认为,株高和抽穗期突变的适宜剂量以10~3M处理12小时为宜。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于1985~1988年,用~(60)Coγ射线诱发重瓣叶子花突变,选育新的花色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3KR和3.5KR处理的发根插条,在VM_1代均获得不同花色突变株,其中3 KR处理的出现一株分别有鲜红和橙黄色的变异,突变率为0.74%;3.5KR处理的出现两株分别为橙黄色和红黄嵌合花色变异,突变率为1.64%。通过无性繁植,已从VM_1代突变株分离纯化出两个花色各具特点的突变系,分别编号为“85-1”和“85-2”。经继代繁殖到VM_3代,表现性状稳定,花期特长,花色艳丽,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目前正在加速繁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EMS诱变进行茄子种质资源创新,为茄子新品种选育及其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方法]在25℃下利用不同浓度(0、0.5%、1.0%、1.5%和2.0%)的EMS溶液诱变处理茄子种子,筛选出适宜的EMS诱变浓度;然后以适宜浓度的EMS诱变液处理茄子种子,经过催芽后播种、定植,在植株的整个生育期进行相关性状调查.[结果]以1.0% EMS诱变处理18h后,茄子种子的发芽率可达80%,适宜构建茄子突变体库.209茄子种子经1.0% EMS诱变处理18h后催芽播种,最终获得984份M1代突变材料,且这些突变材料在长势、叶片形状、叶片颜色、分枝数、果实长度、果实颜色及雄性不育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结论]经EMS诱变处理获得的M1代茄子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可为其新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电聚焦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微核技术,分析检测了三种激光对小麦L_1代的诱变效应,电冰分析表明:激光确有提高酯酶活性的作用,表现在酯酶带增加、电泳扫描图上反映出峰面扩大且色泽加深;在形态上植株生长健壮;在花粉母细胞分裂间划,微核率比对照增加0.13~1.99%,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能诱发小麦L_1和L_2代性状的变异,对经激光处理后的L_1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且使L_2的部份经济性状产生了变异,如出现的高秆突变率>矮秆突变率,以15 W的CO_2激光处理2分钟的诱变效果最好,我们利用CO_2激光辐射处理小麦干种子,选育出了浙娄3号和浙麦4号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育对苯达松敏感的水稻恢复系的突变体。利用350 Gy的60Coγ-射线对粳稻恢复系C418和籼稻恢复系浙恢7954进行辐射诱变,M0代舒城育种基地种植并单株收种,收回的M1代分别取6000粒种子于光照培养室中培养,在3叶期用浓度为400.0 mg/L的苯达松溶液涂抹叶片进行筛选。60Coγ-射线诱变对水稻种子有很大的生理损伤,M1代植株育性发生变化的有70%左右;M2代的苗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白化苗和黄化苗。用浓度为400.0 mg/L苯达松溶液涂抹叶片筛选出4株C418敏感突变体,突变率为0.07%,筛选出3株浙恢7954敏感突变体,突变率为0.05%。筛选出的突变株基本保持起始亲本的农艺性状。辐射诱变与杂交转育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单、周期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小菊自交种子离子束注入育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贺兰  张西西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8):30-31,236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处理小菊自交种子,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均受影响,2.6-2.86×1016ions/cm2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种子的始发芽日期、高峰期延后,发芽率急剧下降.0.78-2.86×1016ions/cm2剂量处理,M1代平均株高、冠幅与对照组比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平均叶片厚度比对照组增厚0.136cm,叶片长度比对照组长1.14cm,M1代植株光合速率明显提高,翌年植株脚芽萌发力增强.红色花具有遗传优势;白色花花色变异谱宽.小菊种子的适合剂量应在1.56×1016ions/c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1000.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辐射对出苗率、成苗率及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②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出苗率的差异依材料不同表现不同。③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④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子经低能离子束处理后,其后代蛋白质含量发生改变。M1代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高于对照,M2代蛋白质含量比M1代降低,其平均值与对照相当。M2代群体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较大,出现了比M1代蛋白质含量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4.
EMS诱变剂对玉米自交系改造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用含有甲基磺酸乙酯(EMS)的石蜡油溶液处理5个玉米自交系的成熟花粉,处理后代采用系谱法种植;在后代群体中筛选各种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性状。试验得出:延迟抽雄性状绝大部分是诱变处理造成的生理损伤,M1代表现出来,但并不能真实遗传。提前抽雄性状在M1代选择全部无效,因此,在诱变后代选择生育期突变体应从M2代开始;成株期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粗和叶型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降低的突变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6.
离子注入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以克新18马铃薯脱毒试管苗茎段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试管苗及继代苗进行诱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茎段的白化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浓度为0.8%的EMS处理2h可使马铃薯茎段半数死亡,是马铃薯EMS诱变的适宜条件。对M1、M2、M3代试管苗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M1、M2、M3代试管苗的茎长、叶片数、根长和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茎长、根长和根数与对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EMS对试管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可以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8.
彭家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88-1788,1799
对油菜品系优3进行了N+诱变处理研究,结果表明:N+诱变处理后,油菜品系优3 M2代产生1株乳白花突变体(正常黄花突变为乳白色花),自交后M3代表现白花∶乳白花∶黄花为1∶2∶1的分离比;用白花个体测交,后代表现白花∶乳白花为1∶1的分离比;用黄花个体测交,后代表现乳白花∶黄花为1∶1的分离比,表明油菜白花性状和黄花性状均受一对纯合基因控制,白花对黄花为不完全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叠氮化钠对豌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种子在蒸溜水中预浸24h 后,放入0.000,0.002、0.020、0.200、2.000 m mol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24h,研究叠氮化钠对豌豆的诱变效应。试验所用的测定指标包括 M_1代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萌发延滞时间、根长、染色体畸变率、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及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率.试验结果表明:(1)高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L~(-1))降低种子萌发率和田间出苗率,抑制根的生长,延滞种子萌发,抑制酶活性随萌发过程的增高;(2)低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 L~(-1))处理刺激根的生长和酶活性的增高;(3)叠氮化钠有效诱发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所有突变体中,黄绿苗突变体发生频率最高.0.200 mmol 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高达50.53%;(4)叠氮化钠不诱发根尖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20.
电子流注入甜椒种子对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电子流注入甜椒干种子和萌发种子,通过不同时间剂量的处理,观察种子发芽率、成苗率以及大田M1代的表现,结果确定电子流注入干种子适宜剂量为4-6s,致死剂量为12s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