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可用于治疗两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症。猪苓多糖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等作用。据调查显示,药材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在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6,(4):F0004-F0004
猪苓是真菌药材,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由于野生稀少,全国药商高价抢购,价格在本年度65元/公斤的基础上,有望突破百元大关。人工栽培猪苓是种植户挣大钱的最佳机遇。  相似文献   

3.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据有关部门对猪苓市场产销现状与后市走势的专题调查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市场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价格也同步攀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需求量与出口量逐年上升,成为我国中药材市场俏销紧缺品种,价格涨幅逐年加大,已引起药厂、药企、药市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猪苓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已有2000年。我国是猪苓生产大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猪苓野生蕴藏量在10000吨以上。但进入21世纪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资源枯竭,产量下降,年年缺口,今年产量(估算)将降至800~900吨。野生猪苓面临濒危,因此,国家已将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  相似文献   

5.
猪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乡 《农村百事通》2007,(10):33-33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今年入春后,中药材猪苓开始走俏市场,目前已成为菌药材中畅销的品种之一.近日,笔者在江西樟树药材专业市场上获悉:由于交易量较大而贷源不多,猪苓商品价格升幅较大,现已达到35元/公斤.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野生猪苓的驯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别名猪尿苓、亥苓、野猪苓、鸡屎苓、枫苓、乌桃等,学名[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为担子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味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通淋消肿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热痛的淋病、湿盛水肿、泄泻、白带等症。猪苓含粗蛋白、多糖类物质,对利尿、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猪苓多糖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癌症的作用,还可用于化妆品生产。近几年,国内药材市场猪苓需求量较大,价格坚挺,由每千克18~2 5元上升到每千克30~37元。由于货少价扬,导致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资源被大量采挖,破坏了生态…  相似文献   

8.
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属多孔菌科真菌,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主治肿胀满腹急痛。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的山区,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适宜的山区生态条件发展猪苓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别名猪尿、亥苓、枫苓、乌桃等,为多孔真菌猪苓的菌核,其地下的菌核干燥后是常用的中草药。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而猪苓多糖不但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且对慢性肝炎和肿瘤病有一定疗效。进入21世纪,抗癌药走俏及以猪苓为原料的中成药开发,使得市场对猪苓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野生猪苓资源紧缺,而人工伴栽的猪苓与野生猪苓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因此,采用半野生伴栽方法生产猪苓事在必行,市场行情看好。林地猪苓伴栽技术是在海拔800~1 000 m的林中进行,充分利用适宜的山区生态条件发展猪苓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既利用了林间空地,扩大了种植面积,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又将疏伐和间伐的林木及枯枝落叶就地充分利用,与农时不争劳力、与粮食不争农田,并提高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因此说,利用适宜的山区生态条件栽培猪苓,是利国、利民、利己造福社会的朝阳项目。  相似文献   

10.
野生猪苓的寻找及新法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又名猪茯苓,其菌核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中药之一,其子实体从土中的菌核长出,俗称“猪苓花”,是山区难得的美味佳肴。近年研究表明,猪苓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刺激剂,能显著地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细胞的功能,使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医学界对猪苓研究的重视,并研制出治疗病毒肝炎和抗肿瘤药———猪苓注射液,治愈总有效率达95.9%。由于猪苓野生资源稀少,远远满足不了制药行业及药市的需求,据权威人士预测,猪苓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热点药材之一。为此,学会寻找野生猪苓和人工栽培方法将是山区脱贫的新项目。一、寻找方法猪苓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人工液体浅层培养的方法成功培养出猪苓菌丝体.用热水浸提法分别提取猪苓菌核和猪苓菌丝体中的多糖,并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其糖含量,进一步纯化处理后,用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红外光谱图相似.通过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免疫学检测,表明从猪苓菌丝体中提取的多糖和从猪苓菌核中提取的多糖均有提高机体免疫器官重量的作用,统计学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猪苓别名为猪屎苓、亥苓、野猪苓、鸡屎苓、枫苓,乌桃等。为担子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多年生牛菌类。猪苓是一种药用真菌,以菌核供药用。昧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通淋消胖的功能。主治小便不利、尿道热痛的淋病,湿盛水肿、泄泻、白带等症。猪苓含有粗蛋白、多糖类物质。药理研究证实有较好的利尿作用,近年发现对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猪苓多糖有抑制恶性肿瘤增生的作用。所以,制成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癌症。猪苓除药用外,还广泛用于保健饮品及化妆品行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用量增大,自然资源较少,在经多年大量采挖,野生猪苓已濒临绝迹。药材市场供求矛盾目趋突出。目前,经农业科技人员多年潜心研究、试种,野生变家植猪苓菌种已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猪苓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以利水渗湿的特殊功能闻名遐迩.21世纪之前,猪苓是个小三类品种,销势平平,价格低迷.进入21世纪后,猪苓市场峰回路转,需求升温,用量连年增长,拉升价格逐年大幅攀升,特别是在2012年全国药材市场走势不畅、多数品种价格低迷的大环境下,猪苓却逆势上扬,销量持续增加,价格稳中趋涨,成为药材市场多商关注的紧俏品种.业内关注的焦点集中在:猪苓价格缘何连年上涨?后市走势如何?对此,笔者进行了市场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道如下,仅供业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猪苓室外露天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属多孔菌科猪苓属。在我国,猪苓主要产于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吉林、黑龙江等省。近年来,山西、浙江等地对猪苓进行人工栽培已获成功。猪苓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的功效。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全身浮肿、小便不畅、尿急尿频、急性肝炎等疾病。近年来,经药理、药化和临床试验证明,猪苓多糖体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刺激剂,能显著地加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因此,猪苓场应选择在气候凉爽的山林地带;土壤以砂壤或砾壤土较好;土质要求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含水量在35%~55%为宜,不宜过湿;其坡度以30~6…  相似文献   

15.
猪苓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主用药物之一,而作为中药绿色上品,在国内外医疗保健市场应用也很广,市场前景好。我国猪苓人工种植历史较短,采用传统种植方法种植的猪苓个小质次,难以达到出口标准,只能在国内市场上低价出售,经济效益低下。我们在猪苓种植实践中发现,经雷电闪击种植区后,猪苓的个大质优,并能提前百天膨大速成,于是进行人工模拟电磁实验,  相似文献   

16.
猪苓是名贵稀有中药材,目前野生猪苓产量逐年下降,市场产量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只有发展人工种植才能缓解市场的需求,为我县药材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药农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7.
猪苓栽培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猪苓资源濒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前景广阔。简要阐述了猪苓的栽培研究概况,并对我国人工栽培猪苓的几种模式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药用植物猪苓人工培植技术,主要包括猪苓繁殖、蜜环菌的培养、繁育场地选择与菌材培养、栽苓、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人工培植猪苓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猪苓,又名野猪食、猪屎苓、地乌桃等,为多孔菌科真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是稀有中药材,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野生猪苓分布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以1200~1600米的地区生长较多。近几年,随着猪苓抗癌作用的发现,产区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锐减,猪苓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市场前景一路看好。这里介绍一种林区半野生栽培猎苓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猪苓属多孔菌 科真菌药 物,具有 利水、渗 湿作用。 广泛用于 医药和高 级化妆品, 市场缺口 很大。传 统的栽培 方法是采挖野生小猪苓,栽培4~5年才出成品,每平方米可产猪苓4公斤~5公斤。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