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2种药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柑橘疮痂病菌、茶树芽枯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嘧菌环胺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40~1.78 mg/L,氟嘧菌酯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13~0.94 mg/L;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混配比例为1∶3时,对柑橘疮痂病菌和茶树芽枯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95.03和201.48;混配比例为6∶1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6.29;混配比例为1∶5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5.27;混配比例为1∶10时,对葡萄黑痘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89.综合比较并考虑防治成本,嘧菌环胺与氟嘧菌酯防治柑橘疮痂病以1∶5~3∶1复配较好,防治茶树芽枯病以1∶5~9∶1复配较好,防治芒果炭疽病病以1∶9~9∶1复配较好,防治苹果腐烂病以1∶10~5∶1复配较好,防治葡萄黑痘病以1∶10~5∶1复配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法,以草莓枯萎病菌、西瓜炭疽病菌、烟草猝倒病菌、葡萄霜霉病菌和月季灰霉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对5种病菌的联合毒力,为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混配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嘧菌环胺对5种病菌的有效中质量浓度(EC50)为0.19~1.92 mg/L,缬霉威对5种病菌的EC50为0.23~1.02 mg/L;当嘧菌环胺和缬霉威的混配比例为15∶1时,对草莓枯萎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17.70;混配比例为8∶1时,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3.59;混配比例为3∶1时,对烟草猝倒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196.29;混配比例为1∶6时,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1.98;混配比例为9∶1时,对月季灰霉病菌的共毒系数最大,为202.56。表明嘧菌环胺和缬霉威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2种药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柑橘疮痂病菌、茶树芽枯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嘧菌环胺对5种病原菌的EC_(50)为0.40~1.78mg/L,氟嘧菌酯对5种病原菌的EC_(50)为0.13~0.94mg/L;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混配比例为1∶3时,对柑橘疮痂病菌和茶树芽枯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95.03和201.48;混配比例为6∶1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6.29;混配比例为1∶5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5.27;混配比例为1∶10时,对葡萄黑痘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89。综合比较并考虑防治成本,嘧菌环胺与氟嘧菌酯防治柑橘疮痂病以1∶5~3∶1复配较好,防治茶树芽枯病以1∶5~9∶1复配较好,防治芒果炭疽病病以1∶9~9∶1复配较好,防治苹果腐烂病以1∶10~5∶1复配较好,防治葡萄黑痘病以1∶10~5∶1复配较好。  相似文献   

4.
《农业质量标准》2008,(2):56-56
近日.美国环保署颁布了有关杀虫剂嘧菌环胺(cyprodinil)限时许可限量的最终法规。法规延长了以下作物内/表嘧菌环胺残留的限时许可限量:干球茎洋葱:0.6mg/kg;  相似文献   

5.
为延缓吡唑醚菌酯抗药性发展及科学防治杧果蒂腐病,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 Pat.)毒力增效的最佳配方,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嘧菌环胺及松脂酸铜对杧果蒂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orsfall法定性筛选复配药剂的增效比例,以孙云沛共毒系数法测定联合毒力并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增效配比体积为7∶3、6∶4、5∶5、3∶7、2∶8和1∶9,其中以6∶4增效作用最显著,CTC值达880.96;吡唑醚菌酯与松脂酸铜按Horsfall法设计9种配比均无拮抗作用,除配比8∶2为相加作用外,其他配比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3∶7增效毒性比率最大,CTC值为430.30,增效显著。吡唑醚菌酯与嘧菌环胺、松脂酸铜2种杀菌剂复配对杧果蒂腐病菌最佳毒力增效配比体积分别为6∶4和3∶7。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以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为供试药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地控制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根据试验结果,建议该复配剂适宜的田间有效成分使用量为133.3~200 mg/kg(2000~3000倍),不产生药害,对人畜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出防治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高效、低毒药剂,为生产中蓝莓灰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得到这6种杀菌剂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供试6种杀菌剂对蓝莓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由大至小依次为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400 g/L嘧霉胺SC、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它们的EC_(50)值分别为0.9056 mg/L、1.1760 mg/L、1.3123 mg/L、3.2539 mg/L、7.8960 mg/L和15.2423 mg/L。其中62%嘧菌环胺·咯菌腈WG、50%嘧菌环胺WG、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WG对蓝莓采后灰霉菌室内抑制作用较好,可以进一步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250 g/L嘧菌酯SC的抑菌作用较差,不建议在蓝莓采后灰霉病的防治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进行3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600~750 mL/hm2,对水量不少于450 kg/hm2,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兰花根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剂混配增效筛选实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对兰花根腐病菌的EC_(50)分别为9.87mg/L和14.28mg/L。二元混配增效药剂筛选结果显示: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按照2∶1体积比混配,对供试病菌的室内抑菌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增效配比。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稻瘟酰胺悬浮剂、30%嘧菌环胺悬浮剂、30%甲基硫菌灵·嘧菌环胺悬浮剂、30%稻瘟灵乳油、5%已唑醇悬浮剂、35%已唑醇·稻瘟灵悬浮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药效较高,因此均可用来防治水稻穗颈瘟。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大米及灌溉水中嘧菌环胺残留量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检测方法,并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对嘧菌环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大米样品经乙腈提取,氨基固相萃取柱(NH2-SPE)净化;大米灌溉水经二氯甲烷提取,在GC-MS/MS上进行检测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嘧菌环胺在0.01~0.50 mg·L~(-1)内相关系数可达0.999以上,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共选择3个离子对,其中1组用于定量m/z224.10/208.10,另外2组用于定性确证m/z 224.10/197.10、224.10/131.10。样品中添加0.01、0.1、1.0 mg·kg~(-1)的标准品,其回收率为85%~1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研究表明,该方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嘧菌环胺在灌溉水中半衰期为3.12 d,在室温、正常光照条件下,1 d内稳定,2 d后降解速度加快,4 d后降解速度减慢并趋于稳定,为实际生产中如何施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筛选25%啶菌噁唑水乳剂、25%啶菌噁唑乳油、42.4%吡唑·氟酰胺悬浮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进行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防效表现优异;25%啶菌噁唑水乳剂375、500、750倍防效随着有效剂量降低,防效也下降;25%啶菌噁唑水乳剂750倍和乳油750倍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和嘧霉胺对草莓灰霉病的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142 6、1.219 7、2.150 4、3.699 4、11.317 8、11.645 2、23.076 7和25.054 4 mg·L-1。8种杀菌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咯菌腈>戊唑醇>啶酰菌胺>异菌脲>百菌清>嘧菌环胺>腐霉利>嘧霉胺。其中,供试草莓灰霉病菌对咯菌腈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对设施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选用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设施甜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对设施甜瓜白粉病防治具有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通过叶面喷施在温室内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的防效最好,两次施药后第7天的防效分别为92.80%和61.16%。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8%宁南霉素水剂,在第一次施药后第7天,防效分别为90.18%和81.96%。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添加增效剂乙氧基改性聚三硅氧烷的处理防效明显优于未加增效剂的处理,较常规处理增效39.34%,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荐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生物农药8%宁南霉素水剂防治甜瓜白粉病。  相似文献   

15.
葡萄中嘧菌环胺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嘧菌环胺是一种新型的嘧啶胺类杀菌剂,化学名称4-环丙基-6-甲基-N-苯基嘧啶-2-胺.它是由瑞士诺华公司(现先正达公司)创制,主要用于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网斑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试验目的明确不同用量的30%嘧菌环胺.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二、试验条件试验地为连作7年的水稻田,2015年水稻穗颈瘟发生较重,平均发病级数为3级。试验安排在一个自然池子内,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由于水稻叶瘟未发生,所以试验针对穗颈瘟进行防治。三、试验设计和安排1.药剂试验药剂:30%嘧菌环胺.戊唑醇悬浮剂。对照药剂:戊唑醇水分散粒剂,75%三环唑可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云南地区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及对不同杀菌剂的抗药性,为生产上月季灰霉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单孢分离法从云南15个月季切花主产区灰霉病株上分离月季灰霉菌株,将灰霉菌株孢子悬浮液无创伤接种于月季品种粉红雪山完整花瓣上,通过测量花瓣病斑面积大小鉴定不同灰霉菌株的致病力;将灰霉菌株菌丝块接种于添加有不同杀菌剂的PSA培养基中,通过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抑菌率)鉴定月季灰霉菌对甲基硫菌灵、腐霉利、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嘧菌环胺和吡噻菌胺7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抗药性。【结果】从云南地区15个月季主产区采集的灰霉病株中分离获得141株灰霉菌株,根据月季灰霉病田间症状、菌株形态特征及显微特征判定属于葡萄孢属(Botrytis spp.)真菌。不同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明显,病斑面积为3.10~781.50 mm2,未检测到完全不致病的灰霉菌株,弱致病力灰霉菌株较少。来自不同切花产区的灰霉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明显。月季灰霉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为:啶菌恶唑(吡啶恶唑啉类)>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环胺(苯胺嘧啶类)>啶酰菌胺(烟酰胺类)>腐霉利(二甲酰亚胺类)>吡噻菌胺(酰胺类)>甲基硫菌灵(苯并咪唑类),其中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对灰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95.49%、85.78%和77.70%;啶酰菌胺和腐霉利的效果次之,抑菌率为69.73%和64.37%;甲基硫菌灵和吡噻菌胺的效果最差,抑菌率仅为44.36%和56.16%。【结论】云南地区不同月季灰霉菌的致病力差异明显,月季灰霉菌株的致病力与菌株采集地区无关。啶菌恶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可作为目前云南地区月季切花生产中灰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  相似文献   

18.
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和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共6种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菌和卷叶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为0.469 9 mg·L~(-1),在试验设计的最大剂量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90.30%;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和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对甘蔗卷叶病菌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247 4、0.784 0、2.657 4和4.189 7 mg·L~(-1),在试验设计的最大剂量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3.45%、73.88%、79.21%和83.11%。可分别对22.5%啶氧菌酯悬浮剂和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240 g·L~(-1)噻呋酰胺悬浮剂进一步开展防治甘蔗梢腐病和卷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最佳药剂,选用4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嘧菌环胺WDG 30 g/667 m~2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后7天防效达67.04%,第2次施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79.02%,其次是3%中生菌素WP40 g/667 m~2,第1次施药后7天的防治效果达60.94%,第2次施药后7天防治效果达73.65%。生产上防治草莓灰霉病,推荐使用50%嘧菌环胺WDG30 g/667 m~2和3%中生菌素WP40 g/667 m~2,轮换或交替使用可减少和预防抗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人参为试验材料,研究杀菌剂嘧环·咯菌腈在人参生长过程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咯菌腈和嘧菌环胺自喷药至收获在人参中的残留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喷药后14 d含量积累最高,而后开始下降,采收期分别降至0.001 3、0.001 4μg/g;4个喷药浓度中高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626 g/hm2,低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313 g/hm2,最终残留量均为喷药2次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