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从美国引进的2个灌木玉兰品种简爱和贝蒂的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和抗逆性等的观察和分析,评价其引种适应性。结果表明,简爱和贝蒂玉兰叶片表面有光泽,嫩叶顶端略带铜红色,秋天叶片颜色变黄色或铜红色,与对照品种紫玉兰相比,当年生枝条的叶片较大,长15~20 cm,宽8~10 cm,而多年生枝条的叶片较小,长5~15 cm,宽3~8 cm;杯状大花,花瓣外面为紫色,里面为粉白色,简爱的花瓣边缘光滑,贝蒂的花瓣边缘波状扭曲;简爱和贝蒂的花期、展叶期和落叶期均较晚,平均分别比对照紫玉米晚14,20,3 d,生长速度较慢,在5月底时生长速度达到最快;简爱和贝蒂抗逆性差,叶片易发生炭疽病,发病率分别为30%和50%,越冬枝条易死亡,死亡率达5%。因此,在引种灌木玉兰时,应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夏季喷灌或增加浇水次数,冬季放入温室或拱棚进行越冬保护,以提高灌木玉兰的引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红花玉兰潜在引种气候适生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近年在湖北五峰发现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植物新种,其树形高大,花被片内外纯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和山地景观树种。为科学合理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避免盲目和失败,需要对红花玉兰在中国的可能引种区域进行划分。根据植物引种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9个气候因子,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红花玉兰进行气候适生区划分,确定了红花玉兰引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红花玉兰引种适宜区包括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四川盆地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和两广丘陵北部地区。该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容易形成内涝和病虫害,因此,引种红花玉兰在夏季要及时做好圃地清理、病虫害防治及排水工作;红花玉兰引种次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北部、云贵高原西南部、两广丘陵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晋冀鲁山地丘陵地带、华北平原、辽东半岛、黄土高原中部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该区部分地区持续低温时间较长且极端气温较低,栽植苗龄为3~4年生及以下的红花玉兰易受冻害,应进行越冬防寒;红花玉兰引种不适宜区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新疆、内蒙古等地。表 10参33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玉兰在乌鲁木齐地区脆弱严苛环境条件下的引种栽植效果,对引种驯化7 a的望春玉兰、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3个品种的关键气候因素、物候特性、开花动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适应性评价;以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为试验材料,采用MTT染色法测定了不同散粉方式下的花粉活力,同时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硼酸、蔗糖溶液对紫二乔玉兰进行了花粉离体培养,以期选育出耐寒性、耐旱性玉兰新品种。结果表明:干旱及低温是影响玉兰栽植成功的关键因素;3种玉兰均为早春开花,开花展叶早晚顺序为望春玉兰>玉灯玉兰>紫二乔玉兰;开花过程在乌鲁木齐地区表现为花朵异步雌雄异熟;室内培养散粉的花粉活力大于室外自然盛开时的花粉活力,花粉活力最高达63.39%;紫二乔玉兰花粉离体培养最佳的溶液体系为5%蔗糖+0.001%的硼酸溶液,萌发率达53.49%。  相似文献   

4.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 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响,为西康玉兰的野生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与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西康玉兰主要气候因子的贡献率及对应不同适生等级的阈值范围,分析西康玉兰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统计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和现阶段分布点的比例,在4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6.0、RCP8.5)下,预测未来西康玉兰适生区分布范围以及其质心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西康玉兰潜在生境分布的特征曲线(ROC)训练集的AUC(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72;年均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湿度最小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康玉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8%、26.7%、14.6%、14.3%。现阶段,西康玉兰的高、中、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云...  相似文献   

5.
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系玉兰群红花玉兰新种Magnolia wufengensis和多瓣红花玉兰新变种Magnolia Wufengensis var.multitepala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开发价值。作为一个类型十分丰富的红色系列类群,在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的武汉、咸宁大田育苗获得成功和在北京引种1年生苗正常生长说明,红花玉兰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宽。在成宁1年生播种苗平均地径为0.69cm,平均苗高78.18cm;2年生和3年生移植苗平均地径和平均苗高分别为1.64,1.57cm和107.55,81.66cm,造成3年生移植苗比2年生小的原因是由于3年生苗是2002年在武汉东西湖苗圃地播种育苗和2003年移植(苗圃地土壤肥力不高),2004年又集中移植到咸宁所致,说明红花玉兰育苗需要较好的水肥条件。由于红花玉兰类型多样,而2001—2003年在原产地采集的种子是混系种子,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选优,单系采种或进行嫁接繁殖,培育成品种,同时要加快引种和区域化试验。表4参11  相似文献   

6.
娇红2号为红花玉兰系列新品种,具有极高观赏价值,但是红花玉兰娇红2号移栽后缓苗时间较长.为了缩短移栽缓苗期,促进苗木正常生长,尝试对红花玉兰娇红2号施用ABT-1号生根粉和EM菌剂,并分析其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为揭示移栽后苗木生长响应规律及引种推广提供参考.以1年生红花玉兰娇红2号嫁接苗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的ABT-1号生根粉和EM菌剂进行浸根、浇水试验.设置对照(CK)、A1、A2、A3、A4、B1、B2、B3、B4共9个处理,分别于5月、7月、9月进行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测定,分析各处理的苗木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表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苗木根系生长恢复期缩短和结合体内保护酶系统的正向调节,促进了苗木正常生长;A3处理(ABT-1号生根粉)可缩短缓苗期2个月左右,用生根粉处理比EM菌剂处理的效果要好;A3处理(ABT-1号生根粉)能明显促进移栽苗木根系2-3级细根的分化吸收运输水分和营养,并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调节自身保护酶系统活性,促进苗木恢复正常生长状态,缩短缓苗期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栽培条件下白玉兰(M agnolia d enud ata)、望春玉兰(M.biond ii)等玉兰亚属(sub-gen.Yu lan ia)植物的形态变异类型,结合野外观察和标本查阅所获得的玉兰亚属植物形态变异信息,探讨了该类群的形态变异幅度和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依据雌蕊群、小枝的性状及其他分类特征,将玉兰亚属亚洲组(sect.Yu lan ia)的种类分为4个亚组:白玉兰亚组(subsect.Yu lan ia)、武当木兰亚组(subsect.M utitep a la)、望春玉兰亚组(subsect.B uergeria)、黄山木兰亚组(subsect.Cy lind rica)。  相似文献   

8.
辛夷挥发油含量及良种选育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5种辛夷树种,即望春玉兰Y.biondii(Pamp.)D.L.Fu,腋花玉兰Y.axillfloram(T.B.Zhao et a1.)D.L.Fu罗田玉兰Y.pilocarpa(Z.Z.Zhao et Z.W.Xie)D.L.Fu,玉兰Y.denudata(Desr.)D.L.Fu和紫玉兰Y.liliiflora(Desr.)D.L.Fu的46个品种资源的挥发油含率、百蕾重和百蕾油量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辛夷5树种间数量性状差异显著,其中望春玉兰的挥发油含率和百蕾油量均显著高于总体平均值,望春玉兰挥发油含率最高可达7.2%.紫玉兰的挥发油含率、百蕾重和百蕾油量明显小于总体平均值,百蕾油量达到极显著差异.望春玉兰和玉兰辛夷数量性状的种内变异也很丰富,其中,望春玉兰挥发油含率种内变异系数为27.3%、百蕾油量的种内变异系数42.4%,均明显大于玉兰变异系数.依据46个辛夷品种的性状测定结果,提出辛夷良种选育指标为挥发油含率大于4.1%、百蕾重大于42.3g、百蕾油量大于1.61mL以上研究结果为辛夷的良种选育与推广、辛夷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白玉兰(M.denudata)、‘红运二乔玉兰’(M.×soulangeana‘Red lucky’)为材料,用石蜡切片和体式解剖镜观察了花芽分化的过程。研究表明:3种玉兰花芽分化时间集中在4月底到6月中上旬,望春玉兰比白玉兰、‘红运二乔玉兰’提前8 d进入花芽分化。望春玉兰花芽分化过程历时39 d,白玉兰和‘红运二乔玉兰’花芽分化需41 d和34 d。3种玉兰花芽分化的形态变化相似,望春玉兰的花芽分化过程可以分为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6个时期;白玉兰和‘红运二乔玉兰’都可以分为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5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鉴别中药材辛夷及其混伪品,应用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用来区分辛夷及其混伪品的基源植物。选用了21条ITS序列,经比对后用MEGA 5.0计算种间的K2P距离并基于该距离建立了NJ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种间最小的K2P距离(0.003)大于种内最大的K2P距离(0.002)。系统发育NJ树显示这几个物种可明显分开,辛夷玉兰与望春玉兰、黄山木兰的亲缘关系最近,其中二乔玉兰与荷花玉兰种内发生了变异,表明ITS序列可作为区分辛夷和其常见近缘种混伪品荷花玉兰、景宁玉兰等的参考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 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16%)和柠檬烯(8.12%)等22种化合物,占总量的71.72%;飞黄玉兰主要释放紫苏烯(62.46%),顺-芳樟醇氧化物(9.56%)和顺-马鞭草烯酮(7.54%)等化合物;深山含笑花释放的VOCs中苯甲酸甲酯(65.31%)占有最高比例,其次是莰烯(4.41%)和2-甲基丁酸(3.76%)。图2表1参22  相似文献   

12.
白玉兰始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金华市2000—2012年白玉兰始花期物候记载和同期气象资料,研究了白玉兰始花期的物候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金华市白玉兰始花期年际间波动幅度较大,最早出现在2 月12 日,最迟出现在3月21日;(2)影响白玉兰始花期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上年2月的雨日和日照、当年1月、2月的日照和平均温度以及当年1月负积温;(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基于主要气象因子的白玉兰始花期预测模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白玉兰始花期,模型实用性较强、拟合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陈赵良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28-130,145
凹叶厚朴与杉木、马尾松的不同混交比例、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混交比例,对凹叶厚朴、杉木、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以及凹叶厚朴的树皮率都有极显著影响。马尾松是凹叶厚朴优良的伴生树种,种间关系良好。凹叶厚朴、马尾松的混交比例以5马5朴较为合理。杉木与凹叶厚朴混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叶面滞尘法测定了西藏5种常见园林植物白玉兰、女贞、白柳、北京杨和日本晚樱的滞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种园林植物滞尘能力差异较大,5种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顺序为女贞〉白柳〉日本晚樱〉北京杨〉白玉兰。在北京杨、白玉兰、日本晚樱、白柳4种落叶树种中,白玉兰的滞尘能力最弱,而白柳的滞尘能力最大。白玉兰的树冠郁闭度最小,而白柳的树冠郁闭度最大。可见,滞尘能力的大小和园林植物的树冠郁闭度呈一定的正向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nd.et Wils.)中7种代谢产物含量。[方法]色谱条件: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6mm,5μm);检测波长:320和294n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1%甲酸,采用梯度洗脱。[结果]峰面积(y)对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溶液浓度(x)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E+05x-306360(r=0.9998)、y=5E+04x-79920(r=0.9994)、y=5E+04x-55280(r=0.9999)、y=5E+04x-60530(r=0.9999)、y=2.5E+04x-57010(r=0.9998)、y=2E+04x+7102(r=0.9999)和y=2E+04x+11028(r=0.9999),各对照品溶液在3.125~100.00μg/ml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厚朴酚和和厚朴酚对照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98%、101.65%、99.17%、103.59%、103.59%、102.44%、104.62%,RSD分别为3.37%、2.86%、3.02%、2.89%、2.86%、1.18%、3.67%。厚朴中各部位7种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叶中,7种代谢产物均有积累,其中和厚朴酚、厚朴酚和槲皮苷的含量较高,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较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法简捷、方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厚朴提供依据,并为同时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及酚类化合物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17.
在生长季节,对天女木兰幼苗采取四个遮光率处理(A(CK):0;B:30%;C:60%;D:90%),采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天女木兰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在不同的遮光处理下均呈现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为B>A>C>D;在四种遮光处理中,叶绿素含量为D>C>B>A.综合得出:苗期采取30%遮光处理是最适宜的遮光率,适度遮光可促进幼苗生长.本研究为天女木兰在吉林地区的育苗、绿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台湾农业技术引进的必要性与适应性的基础上,简述了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农业技术引进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永春芦柑栽培技术引进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台湾农业技术引进的思考与建议:(1)多渠道加强人员交流;(2)技术引进要结合地区的适用性;(3)农业技术的引进要“软硬”兼备;(4)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需加强知识产权的保障;(5)通过各种渠道搭建交流平台;(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钱兰华  戴培培  刘备  盛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19-3321,3406
通过对苏州市公园绿地中乡土树种的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查阅确定60种优良乡土树种,利用应用频率及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优良乡土树种应用种类偏少,大部分种类应用频率很小,均小于1%;层次评价表明:20种常绿乔木中,广玉兰、圆柏、龙柏的综合分值较高;20种落叶乔木中,国槐、黄连木、臭椿、朴树、白玉兰、刺槐的综合分值较高;20种灌木中,紫玉兰、南天竹、琼花、蜡梅的综合分值较高.综合评价分析得出,综合分值较高的均可作为苏州市公园绿地中景观建设、生态环境维护的骨干树种.  相似文献   

20.
以采自吉林省通化石湖林场的天女木兰叶片为研究材料,对天女木兰色素提取工艺及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纯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干叶中的色素效果最好;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天女木兰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0℃、时间4 h、m(固)∶V(液)为1∶30(g/L);在色素稳定性试验中发现天女木兰色素受光、温度和pH的影响都很大,而在常用山梨酸钾防腐剂中可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天女木兰色素在不同浓度的糖溶液中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