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45份玉米亲本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瘤黑粉病表现感病的有豫奥2♀等14个,占供试亲本31.1%;表现中抗品系有豫奥2♂等11个,占24.4%;其余20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占44.4%。玉米丝黑穗病表现感病的有吉单29♂等12个,占26.7%;表现抗病的有33个,占73.3%,其中中抗品种有临奥2♀等11个,占24.4%;抗病品种有吉单29♀等6个,占13.3%;高抗病品种有16个,占35.6%:对2种黑粉病均表感病的有豫奥2♀等3个,占6.7%。表现为中抗的有北玉6号辛等2个,占4.4%。抗病的有吉单29♀等3个,占6.7%。表现为高抗品种德玉28♀等8个,占17.8%。因此,抗2种黑粉病的品种占28.9%。  相似文献   

2.
张掖市甘州区制种玉米亲本的田间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张掖市甘州区120份制种玉米亲本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对玉米黑粉病表现感病的亲本有‘隆玉5号’♀、‘HF-0518’、‘纬玉5号’♂、‘ZT701’♂4个亲本,其发病率均在20%以上,占参试材料的3.3%,其余116个自交系均为抗病或高抗材料;参试玉米亲本对丝黑穗均表现抗病,但抗病程度有差异,如‘DN20’♂、‘纬玉5号’♂和‘ZT903’♂等7个亲本发病率在12%~18%之间,其余材料均表现高抗;有12个材料对玉米锈病表现感病或高感,其余108个自交系均为抗病亲本,占参试亲本的90.0%;在120个亲本中,感染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0%以上,同时又感染玉米锈病的亲本共有5个,仅占亲本的4.2%,其余占95.8%的亲本均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研究抗病力遗传效应,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研究评价了72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其中高抗系18个,占25%,抗病系15个,占20.8%,中抗系12个,占16.7%。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属细胞核遗传,无正反交差异。F1和F2的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无超亲优势,F1与抗病亲本回交的后代基本表现为抗病,与感病亲本回交后代表现为感病。要选育中抗以上类型杂交种,其双亲之一必须为抗病系,其杂交方式有:高抗×高抗、高抗×抗病、高抗×中抗、抗病×抗病、抗病×中抗。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省29个中熟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人工接种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9个玉米新品种中,高抗品种和抗性品种分别为11个和12个,中抗品种3个,而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分别为2个和1个。能达到抗病以上的品种所占的比例达79.31%,而感病和高感品种占10.35%。说明吉林省所选育的中熟期玉米新品种多数为抗病品种,但也存在着感病甚至高感的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安徽天堂寨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情况分析,即对安徽玉米60个品种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根据发病后的平均严重度评判其对玉米锈病的抗性类别。结果表明,高抗品种占6.7%,抗性品种占40%,中抗品种占25%,感病品种占6.7%,高感品种占21.6%。  相似文献   

6.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抗病材料18份,其中: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9份,占鉴定材料的25.7%;抗病材料5份,占鉴定材料的14.3%;中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4%。筛选到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8.6%。自交系Z16HEB-397、Z16HEB-401、Z16HEB-407、Z17HEB-5和Z17HEB-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春玉米区135份品种进行丝黑穗病监测。结果表明:对丝黑穗病表现抗病(高抗-中抗)的品种有93份,占总数的68.9%;表现感病(感病-高感)的品种有42份,占总数的31.1%。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9.
特用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6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抗型占8.1%,中抗型占6.8%;感病型占50.0%,高感型占33.9%。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表现有较大差异,中抗以上的品种,高油玉米较多,占该品种的46.2%;青贮玉米次之,占20.3%;糯玉米较少,占13.2%;甜玉米最少,只占6.9%。通过山西省审定的30个特用玉米品种中,仅有3个表现抗病,生产上要注意丝黑穗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特用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次特用玉米杂交种对玉米茎腐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25.2%,抗病型占10.5%,中抗型占26.9%,感病型占8.0%,高感型占29.4%。在不同类型的特用玉米品种中,对茎腐病的总体抗性表现差别不明显,中抗以上的品种在青贮玉米中较多,占该类品种的75.7%;糯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占61.3%和60.0%;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表现中抗的23个,占审定总数的76.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特用玉米品种对穗粒腐病的抗性,采用针刺果穗注射法,对2001~2010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的青贮、糯、甜、高油4种特用玉米杂交种共计238份,进行了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特用玉米种质对穗粒腐病抗性较高,其中高抗型占4.2%,抗病型占66.4%,中抗型占22.2%,感病型占5.5%,高感型占1.7%。青贮、糯和高油玉米对穗粒腐病的抗性表现差别不大,达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数占其相同类型参试品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4.7%、97.1%和94.7%;而甜玉米中仅有65.9%的品种达到中抗及以上,且该类型玉米高感品种所占的比例为4种特用玉米类型最高。通过山西省审定的30个特用玉米种质中,有26个品种表现抗病,占86.7%。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2018—2020年连续3 a对36份玉米自交系材料进行了瘤黑粉病菌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11份,占鉴定总材料的比例为30.6%;中抗材料2份,占鉴定材料的5.6%;抗病材料6份,占鉴定材料的16.7%;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7.2%。利用F2群体对11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6HEB-325、Z16HEB-333、Z16HEB-339、Z16HEB-347和Z16HEB-352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瘤黑粉病人工接种鉴定,筛选到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8份,占鉴定总材料的23.5%;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8%;中抗材料7份,占鉴定材料的20.6%;感病材料15份,占鉴定材料的44.1%。利用F2群体对8份高抗材料进行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抗感植株分离比例和适合性测验证明,自交系Z17HEB-19、Z17HEB-29、Z17HEB-35和Z17HEB-3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该研究结果为今后我国玉米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行推广黄瓜品种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中国现行推广的204份黄瓜品种和54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枯萎病的人工接种鉴定。204份黄瓜栽培品种中,豫艺春优、绿剑金春、吉杂十八等18个品种对枯萎病表现为高抗,占鉴定品种总数的8.8%;5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55个品种中抗;4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27个品种高感。从54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份高抗枯萎病材料D0327,且该材料能够对枯萎病免疫。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抗玉米黑粉病、优质、丰产的玉米品种,对35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生产特性及黑粉病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玉米品种中,登海3622、龙生1号、正大12、敦玉10号产量较好,分别为12 301.3、11 178.6、10 869.8、10 763.8 kg/hm2,且属中早熟品种,株高、穗位高适宜,高抗黑粉病,是种植首选品种。在鲜食玉米品种中,兴科糯2008、京科糯2000、富尔银糯商品率居前3位,生育期适中,空秆率、倒伏率低,其中京科糯2000双穗率达43%,均高抗黑粉病。对35个玉米品种灌浆期田间自然发病率及抗性评价可知,豫玉22号、庆玉101、种旺花香糯、超甜黑玉米、富尔金糯、绿色超人、甜玉4号为抗病(R),东方甜1号为中抗(MR),其余玉米品种均为高抗。总体来说,常规玉米品种较抗病,甜玉米、糯玉米较感病。  相似文献   

16.
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新选育的玉米自交系进行抗大斑病、禾谷镰孢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人工接种精准鉴定,筛选出一批高抗和多抗的资源。在35份待鉴定材料中,12份玉米自交系对大斑病具有抗性,占鉴定材料的34.3%,其中高抗材料1份,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10份;17份玉米自交系抗禾谷镰孢茎腐病,占鉴定材料的48.6%,其中高抗材料7份,抗病材料2份,中抗材料8份;抗灰斑病材料11份,占鉴定材料的31.4%,其中高抗材料3份,抗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5份;对瘤黑粉病具有抗性的自交系18份,占鉴定材料的51.4%,其中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5份,中抗材料3份。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共15份;Z16HEB-360、Z16HEB-362、Z16HEB-371、Z16HEB-385兼抗3种病害;Z16HEB-382、Z16HEB-391兼抗4种病害。该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我国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灰斑病和瘤黑粉病抗性种质的引进及改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抗病育种是防治玉米病害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田间调查了71份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对玉米大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病性,旨在明确不同种质资源的抗病能力,为抗病育种提供资源.结果表明,69%的种质对4种病害表现为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抗大斑病材料占59.2%,高抗和抗病种质各有21份;高抗灰斑病材料67份,抗病材料1份,总占比为95.8%;瘤黑粉病高抗和抗病材料分别为36份和24份,占鉴定材料的85.9%;对丝黑穗病表现抗性以上的种质68份,占总鉴定种质的95.8%.71份新选育自交系中高抗丝黑穗病和灰斑病的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差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在井冈山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2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抗稻瘟病性差异较为明显,对叶瘟表现高抗、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18、10、6、3个,对穗颈瘟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19、15、8个;抗性综合评价为抗病的品种占54.7%,表现为感病的品种占45.3%。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江西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在井冈山采用田间病圃自然诱发的方法鉴定了42个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抗稻瘟病性差异较为明显,对叶瘟表现高抗、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5、18、10、6、3个,对穗颈瘟表现中抗、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分别有19、15、8个;抗性综合评价为抗病的品种占54.7%,表现为感病的品种占45.3%。  相似文献   

20.
玉米品种抗茎腐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7,(2):32-33
本试验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东北春玉米区103份玉米主推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评价与监测。结果表明:对茎腐病表现高抗29份,表现抗病3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感病13份,表现高感3份。筛选出抗性较好品种87份,占总数的8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