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6700hm2,合计增收节支1.2亿元,解决了2万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环境和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了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该文在传统农业循环经济"四位一体"模式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布式能源系统、吸收式制冷和脱硝工艺,提出"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中,可有效提高沼气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温室大棚农产品增产增收,改变农业只能产出低端农产品的格局,形成工农商联合的新模式。构成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增加农村清洁优质能源供应量并转化为收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中央已经连续12 a将一号文件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巴南区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坚持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业同步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特色农业有"看头"。累计流转土地32.83万亩、流转比例35.17%,适度规模经营24.62万亩、规模经营度26.38%。建成水稻、五布柚、茶园梨园、渔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多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南—南线(南泉—南彭)万亩蔬菜基地和万亩花木走廊、惠—东线(惠民—东温泉)生态休闲渔业带、木  相似文献   

5.
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是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同步建设(一池三改)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相结合,保护了饮用水源的安全,净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实行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实现家庭能源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以此引领山区农民走生态家园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安阳市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根据大量的探索实践,总结分析了安阳市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类型及应用效果。实践表明,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多层次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保护、资源消耗及农村能源短缺等问题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作为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对于解决"农民荒"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单向城市化格局下"农民荒"问题显现出农村人口空心化、农业生产边缘化和乡村文化碎片化的现状,其成因主要是单向的城市化倒逼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促使农民离乡离土和"农二代"跳出"农门"的意愿根深蒂固。在乡村振兴视阈下解决"农民荒"问题可通过农村产业发展重构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健全撂荒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兼业化与职业化农民、农业转型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就地城镇化构建田园牧歌式乡村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农业与生物质工程对循环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析了循环经济理论的产生、发展、应用及农业、农业生物质工程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农业是集约化进行生物质生产的过程,生物质工程(能及材料)应是生态农业工程的重要组分,并通过它与循环经济全面对接。通过农业领域的这种拓展,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现代经济,反过来也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推进的"五小水利"建设,主要是指小塘坝、小水池、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目前,全市已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2万余处,蓄水总量7.5亿立方米,有效灌面220万亩。"五小水利"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毛细血管",在保障农民生活、稳定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态、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重庆市山地丘陵的自然条件,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仍然比较突出。一是现有设施隐患  相似文献   

10.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和核心,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经济发展。因此,要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先进技术成果,进行规模生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就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