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色链孢霉(Neurospora spp.)属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脉孢霉属的好食链孢霉白色变种,又称脉孢霉、面包霉或串珠霉.以往食用菌污染袋链孢霉主要以红色链孢霉为害,致病病原以好食链孢霉和粗糙链孢霉为主[1],该类菌是食用菌制种和袋料栽培中最易污染的杂菌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红枝 《食用菌》1993,15(1):36-37
脉孢霉(Neurospora)又叫链孢霉、串珠霉或红色面包霉,它是食用菌菌种生产及代料栽培中最易污染的杂菌之一,一旦被污染,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从1982年开始对多种食用菌菌种的制作和代料栽培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到了脉孢霉侵染的一些原因及防患措施。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栽培种生产中脉孢菌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孢菌(Neurospora sp.),也叫链孢霉,因为最早发现这种橘红色霉菌大面积发生于烤好的面包上,因此又称其为“红色面包霉”。脉孢菌是腐生菌,是食用菌栽培袋生产中最常见到的污染杂菌之一,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产生的分生孢子容易通过空气传播,迅速侵染其它菌袋,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整个发菌室很快就会变成“满堂红”,还会进一步殃及邻近的发菌棚室,使食用菌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治理不彻底甚至会影响到下一季生产的开展。据调查,目前广大菇农遇上脉孢菌污染情况时,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高山蔬菜种植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靠种菜获取收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然而,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蔬菜病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温、低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蔬菜的品质,进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吉林蔬菜》2012,(2):62-62
根霉是菌种生产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污染杂菌,发生普遍,危害也相当严重。由于没有气生菌丝,污染后,扩散速度较毛霉慢,范围也较小。培养基或培养料受根霉侵染后,初期在表现出现匍匐菌丝向四周蔓延。后期在基物表面形成许多圆球形、  相似文献   

7.
浙江温州市近郊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1200hm2,其中大棚栽培面积约666.7hm2,露地蔬菜主要栽培有十字花科、葱蒜类、豆类和绿叶蔬菜类(芹菜、菠菜、生菜为主),大棚蔬菜主要栽培有茄果类(番茄、  相似文献   

8.
番茄灰叶斑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但温暖潮湿地区发生严重,主要分布在安哥拉、利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塞舌尔群岛、印度、日本、泰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喀  相似文献   

9.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 平菇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丹  李宝聚 《中国蔬菜》2008,(12):56-57,I0002
食用菌行业在我国兴起较晚,食用菌病害研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没有形成明确的、系统的研究方法.2007年9月以来,我们走访了沈阳、山东以及北京周边地区的食用菌种植户,发现一种被种植户称为黄斑病的平菇病害大面积发生,尤其在深灰平菇上发生严重.同时,我们还收到了北京市房山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送来的平菇黄斑病病样.随后,本实验室历时一年多进行了大量取样、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设施草莓生产的一种常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草莓发生灰霉病后,一般减产20% ~30% ,重者达50% 以上,甚至绝收。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由于田间环境的多变性及品种差异,近年来草莓灰霉病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番茄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00 年Salmon首先在意大利发现番茄白粉病,将其病原菌鉴定为蓼白粉菌(Erysiphe polygoni DC.)。1919 年日本泽田兼吉首先报道我国台湾省番茄上的白粉病菌为蓼白粉菌(E. polygoni DC.)。在我国的云南、河南、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也曾有过对番茄白粉病的报道。近些年,随着我国温室番茄种植面积的增加,白粉病在我国的番茄生产中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5%~15%,严重地块达80%~100%,已经成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大敌。  相似文献   

12.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 000 m 以上,20 世纪80 年代,拉萨七一农场、城关区、堆龙德庆县、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及日喀则等地开始建造温室或大棚进行设施蔬菜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当地人民对各种蔬菜的需求,西藏蔬菜播种面积由1985 年占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61%提高到2011 年的9.49%。由于设施条件的不可移动性以及设施内的环境特点,加上连茬栽培,导致土壤中各类病原微生物大量累积,根部病害发生严重,成为制约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2011 年笔者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等设施蔬菜主产地进行了根部病害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14.
辣椒白粉病在我国大陆,60年前便有记载,但一般均发生较轻,不需要防治,经常有一些地区诊断错误,误称为“辣椒霜霉病”。近十年来,该病在我国许多设施和露地栽培地区经常严重发生,在设施环境较好的寿光等地区,白粉病已成为设施栽培辣椒最重要的也不病害之一。现将我们积累的辣椒白粉病方面的经验和资料整理出来,以便为病害诊断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浙江温州拥有蔬菜生产基地面积约1 200 hm2(18 000 亩),其中大棚种植面积为666.7 hm2(10 000 亩),主要栽培蔬菜有茄果类(番茄、茄子为主)、瓜类(黄瓜和瓠瓜为主)、十字花科和绿叶蔬菜类(李宝聚等,2010)。特别是当地春季大棚栽培番茄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然而随着番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连年种植的现象日趋严重,一种被当地人称为“番茄髓部坏死病”的病害在番茄种植棚中普遍发生,严重发生时减产可达到10%~20%,直接影响了种植者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是设施草莓生产的一种常见病害,危害日益严重。草莓发生灰霉病后,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果实、叶柄和叶片,不同部位表现症状不尽相同。由于田间环境的多变性及品种差异,近年来草莓灰霉病不断表现出一些新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很多地方均有分布,我国各地也均有发生。甜瓜白粉病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掌握甜瓜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和相关防治技术对控制其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柳街道是武汉市6667hm2无公害蔬菜基地和湖北省优势农业板块基地。豇豆播种面积3333hm2,年产量十几万吨,年总产值达2亿多元,成为湖北最大的豇豆生产基地(彩色图版1)。当地试验总结示范推广了三高三省蔬菜周年栽培模式,如早春苋菜—套  相似文献   

19.
张宝军 《食用菌》2020,(2):72-73,86
脉孢霉又称红霉、粉霉、链孢霉、串珠霉、红色面包霉,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粪壳霉目,粪壳霉科,脉孢霉属。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丝孢科,链孢霉属。危害香菇的主要有粗糙脉孢霉和好食脉孢霉,是香菇主要的竞争性杂菌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花椰菜的需求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连作现象严重,使得花椰菜上的病害频繁发生,尤其软腐病,是威胁花椰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一般软腐病造成的损失达15% ~ 20%,严重时可以导致绝收,直接影响了花椰菜的生产和种植者的收入。在全国范围内病害调查发现,目前软腐病在各花椰菜主产区普遍发生和流行,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在福建、浙江等冷凉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病原菌的繁衍,对于花椰菜软腐病很难控制。因此,掌握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