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规范按照自治区“试验示范与推广并进,水地与旱地并进,黄灌区与井灌区并进,高产田与中低产田并进”的地膜小麦推广技术路线,从实际出发,兼顾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盟市小麦生产特点,提出“全生育期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规范”和“旱地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末,甘谷县大石乡的农民针对当时地膜穴播小麦栽培技术幼苗与播种穴错位、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以及常规地膜穴播小麦栽培技术一次覆膜只种植一茬作物、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出膜上覆土能够有效解决地膜小麦苗穴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是全地面平铺地膜+膜上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改传统露地条播小麦为全地面地膜覆盖加膜上覆土,改传统地膜穴播小麦一次覆膜种植一年(茬)为一次覆膜覆土连续种植3年~4年(茬),改传统小麦的大播量播种为精量播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丰产栽培技术不仅具有有效利用天然降抑蒸保墒、增温防冻的效果,又能除草防病虫及地膜多次利用,达到少耕、免耕的目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主要介绍了甘州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是我们经多年研究、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并已成为我国北方旱地小麦抗旱节水实现高产的突破性栽培技术,其优点是将条播—盖膜—揭膜改为覆膜穴播用机械一次完成,全生育期不再揭膜,从而使节水抗旱增产效果较为明显。1998年是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项目区2000公顷地膜小麦获得丰收,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到241公斤,比对照增产103公斤,增幅42.7%,其中地膜冬小麦样板田平均产量达403公斤,个别地块达489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23公斤和220公斤。1999年全市推广50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黑色全膜垄沟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黑色全膜垄沟穴播栽培是指整地起垄后用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然后在沟内或垄上穴播作物的栽培技术,沟内穴播称黑色全膜沟内穴播;垄上穴播称黑色全膜垄上穴播。垄上播种有小垄单行(简称黑色全膜单行垄上穴播)和大垄双行(简称黑色全膜双行垄上穴播)两个模式,是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提出的旱作冬小麦新技术。该技术整合了集雨、增温、保墒等增产要素,大幅度提高降水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放苗和膜下杂草危害的突出问题,是对冬小麦全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的突破。该技术并可延伸运用于其它密植作物和灌区膜上沟灌节水栽培,在干旱半干旱区和灌溉区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是采用覆膜穴播机,改旱地条播小麦为覆膜穴播。该技术能够增强小麦抗旱能力,加快小麦生育进程,提高出苗率和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穗数.提高干粒重,增加产量。一般667平方米(1亩)可增产100公斤以上,且节水效果显著,667平方米可节水60~80立方米,增加纯收入约10076。适宜在我国北方麦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旱作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的经济有效性和科学可行性,进一步优化并充实完善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对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农艺性状和产量水平等结果分析,初步确定了清水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播期和密度。  相似文献   

9.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0.
地膜春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石建业干旱是制约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旱作农业,大幅度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西地区于1995年引进示范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并针对旱地的特点,对...  相似文献   

11.
地处六盘山区的郑河、永宁、通化、韩店、岳堡、杨河等6个乡是庄浪县的主要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12000 hm2以上。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是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制的地膜小麦全覆盖穴播免放苗栽培技术,集集雨、保墒、增温于一体,免放苗,少除草,显著的提升了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青稞是临潭县西路地区的主要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位居各类作物之首。青稞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膜小麦穴播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克服了地膜覆盖自然降水不能直接渗入、作物生长后期高温早衰等缺点,提高了自然降水的  相似文献   

13.
一膜两茬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玲 《甘肃农业》2004,(10):122-122
“一膜两茬”栽培技术,即在我区不保灌水川区前茬地膜玉米收获后,割去地上部秸秆,当年不揭膜、不耕作。一直到第二年春播期间在前作地膜上用穴播机点种胡麻、小麦等密植粮食作物的一种少免耕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是由我区一农民因偷懒偶然创造,启发农技人员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总结而来。从2001~2003年我们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应用该项技术后较露地平均增产30~50公斤/667m^2,  相似文献   

14.
甘谷县地膜穴播小麦栽培技术推广历程及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种阶段、技术探索突破阶段、推广阶段总结了甘谷县地膜穴播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模式的创新特点,包括全膜覆盖、膜上覆土、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膜多用效益高对小麦进行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当小麦收割之后利用麦茬地膜栽种夏播作物,既可保持土壤肥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具体作法是,当小麦收割之后,在地膜没有完全受到破坏的情况下,在原地膜畦中,按照作物的密度要求,抢时栽种粮油作物或蔬菜。...  相似文献   

16.
进行地膜小麦膜上穴播和膜下条播2种模式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条播和膜上穴播的成熟期差别不大,虽然膜下条播的基本苗、有效株数较高,但由于膜上穴播穗粒数、千粒重都较膜下条播的高,因此膜上穴播产量比膜下穴播高。膜上穴播小麦11月5日之前播种的产量基本一致,明显高于11月10日以后播种的产量;膜下条播小麦11月5日之前播种的产量比较高,11月10日后播种的产量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临潭县旱区春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临潭县旱区对春小麦采用地膜沟穴播、平膜穴播、垄断侧沟播、露地条播(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下的春小麦出苗期、成熟期均比露地条播提早,幼穗分化期延长,单株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经济性状比对照表现好,在3种覆膜方式中,以地膜沟穴播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3%;平膜穴播产量较高,比对照增产10.1%。以地膜沟穴播经济效益最好,纯收益为4250.3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40.7%,比平膜穴播提高效益38.0%;平膜穴播经济效益次之,纯收益为3100.5元/hm^2,比对照提高效益2.7%。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覆膜穴播及膜际条番匀能有效地促进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使地膜在豆的株高、分枝数及主茎节数显著地高于露地条播对照,各项产量性状也明显优于对照,从而使覆膜穴播大豆比对照增产31.3%,增收18.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6kg(mm.hm^2);膜际条播大豆比对照增产23.3%,增收1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92kg/(mm.hm^2)。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是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的另一种形式;小麦侧沟播与平膜穴播的各个物候期完全一样,二者均可加快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改善小麦经济性状,达到保水增产的效果。小麦膜侧沟播与平膜穴播的保水增产效果基本相当。但膜侧沟播省工省时。操作简便,地膜可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谷子和大豆均是我国北方旱农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通过我们在国家(寿阳)旱农试区“八五”以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谷豆条带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率,获得较高籽粒产量和效益;同时,覆膜穴播谷子和膜际条播大豆也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近年来我们将谷豆条带种植技术、谷子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大豆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集成,形成旱地谷豆覆膜条带种植技术模式,显著地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谷子和大豆的产量及效益,并在寿阳为代表的旱农类型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