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有典型的碳酸盐土地701万亩,土壤pH8.5左右,严重影响大豆出苗和生长,导致产量低下,为开发利用盐碱地,扩大提高当地大豆面积和产量,选育抗盐碱大豆品种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豆种质资源抗盐碱鉴定筛选。 本试验于1986~1991年在哈尔滨黑龙江省农科院盆栽场及安达盐碱土所试验地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86-1995年我国南方14省8711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大降色豆,古田岭黑白毛豆,马山仁峰黄豆,天等黑豆,宿89-1等74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5%;中感资源3846份,占鉴定总数的44.15%,高感资源4791份,占鉴定总数的55%。感病资源共占99.15%。 相似文献
3.
1996~1999年对我国101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仅有嘟噜豆-2等9份中抗资源,占鉴定总数的0.88%,感病资源1009份,占鉴定总数的99.12%。 相似文献
4.
抗大豆花叶病亲本种质的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准确可靠、简便易行而又迅速的鉴定方法是筛选抗源、提高抗病育种效果的保证。关于大豆花叶病的鉴定方法,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1983;1986)提出了试行方案,侯庆树(1985;1986)提出了大豆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刘家琳等(1993)对大豆花叶病接... 相似文献
5.
大豆主要病害双抗种质鉴定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2—2003年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新品种(品系)及一些国内外种质资源 进行灰斑病、疫霉病、镰刀菌根腐病、大豆花叶病毒病进行鉴定筛选,从中鉴定出3份抗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 源,龙品8802、HR41和钢9491 - 2; 3份抗根腐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抗线2号、邓恩和大粒黄; 2份抗病毒病、灰斑 病的双抗资源,合丰44号和合丰45号。同时鉴定出一大批单抗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7.
大豆耐旱种质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的方法,依据隶属函数值法,对18个大豆品种分别进行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抗旱鉴定;同时采用田间原位测定的方法,依据抗旱系数和产量,对这18个品种分别种植在半干旱地区(朝阳)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进行全生育期的抗旱鉴定。结果表明:依据隶属函数值法共筛选出营养生长期较强耐旱型(2级)品种2个,分别是辽豆24和锦豆36;生殖生长期较强耐旱型(2级)品种2个,分别是辽豆26和铁豆37;全生育期抗旱鉴定表明铁豆49为强耐旱品种;综合全生育期的抗旱系数和耐旱隶属函数值,筛选出3个优良大豆品种,分别为辽豆26、铁豆37和铁豆49,建议在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研究认为对大豆种质耐旱性鉴定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及全生育期综合鉴定的方法较为准确,与营养生长期相比生殖生长期耐旱性结果鉴定与全生育期鉴定结果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9.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104份来自于国内外的大豆品种,于1998-1999年在河北省保定生态条件下种植,以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所得到的14个性状为参数。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但在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为异程度较小。生育期、植株,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状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品种表现出各自的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1.
12.
为精准鉴定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的表型性状,观察该群体在佳木斯的表现,研究其在佳木斯生态区的潜在育种价值,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组成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共361份,采用重复内分组的设计方法,于2012-2014年在佳木斯进行主要农艺性状的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调查的性状均值为全生育期113.5d(92.5~136.0 d)、蛋白质含量39.8%(35.6%~45.0%)、脂肪含量21.5%(17.5%~24.2%)、蛋脂总量61.3%(57.4%~64.3%)、百粒重21.1g(8.2~32.0g)、株高101.2cm(54.9~142.6cm)、主茎18.6节(12.4~24.6节)、分枝2.5个(0.2-7.4个)、倒伏2.1级(1.0-4.0级)。2)按国际熟期组划分标准,佳木斯所处熟期组为MG0和MGI,属于这两个熟期组的品种,各性状的均值与群体总均值相近。MG000-00的生育天数集中在95~110 d,比当地无霜期早约15~25 d;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分别较MG0-I高约1和1.5个百分点,株高和节数则分别低约10~40 cm、2~8节。MGII的生育天数长达150 d,不能稳定正常成熟;与当地品种相比较蛋白质和蛋脂总量均低约2%、脂肪低约0.5%,株高和节数分别高约10cm、2节;倒伏程度则高达3级。MGIII在佳木斯不能正常成熟,生长量和倒伏度增加。3)根据各农艺、品质性状在佳木斯表现的遗传进度估计,虽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佳木斯地区利用东北大豆资源育成了许多适于东北北部的优异品种,体现了东北种质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品种的表现,从东北大豆种质群体中筛选出了用以改良不同性状的优异亲本,供育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性鉴定与抗源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936份大豆资源进行大豆孢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唯一的抗源-哈尔滨小黑豆。黑龙江省大庆市农科所它作亲本,选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抗线虫大豆新品种庆丰一号,山东省农科院所物所用此抗源选育高产,优质抗线虫品种齐黄25号和齐黑豆2号。 相似文献
14.
盐碱胁迫伴随作物生长各个阶段,筛选获得全生育期耐盐碱大豆资源意义重大。试验通过测定大庆地区盐碱土含盐碱种类、含盐量及pH值等指标,确定筛选用盐碱种类、浓度。在培养皿、发芽袋和盆栽试验筛选中,通过大豆芽期发芽率、芽苗期物质生长量、成熟期物质生长量鉴定耐盐碱大豆种质。结果显示大庆地区盐碱土壤为硫酸盐苏打盐碱土,确定盐碱溶液为NaCl、Na2CO3、NaHCO3和Na2SO4(摩尔比为1∶1∶9∶9)的混合盐碱溶液,以Na离子含量计算总盐浓度为80 mmol·L-1,溶液pH值为8.9,盆栽筛选用土壤盐含量为3.3‰,pH值为8.9。鉴定的887份种质资源中种皮颜色有黑、褐、红、绿、黄及双色等,相关性分析发现大豆耐盐碱性与大豆种皮颜色极显著正相关。通过芽期耐盐碱鉴定,887份大豆资源中筛选获得296份耐以上资源,进一步芽苗期筛选有123份显示高耐,再经过全生育期筛选获得7份高耐资源,5份来源于南方,2份来源于黄淮,62份耐资源,盆栽筛选比例为56.10%。本研究建立了从芽期、芽苗期到全生育期的逐级筛选方法,从88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获得69份耐盐碱资源,为耐盐碱育种与耐盐碱基因资源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箱鉴定了玻利维亚阔叶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以及广东省籼稻品种的苗期耐冷性。结果表明,玻利维亚阔叶野生稻苗期耐冷性较强,可作为新的耐冷性种质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低温是限制花生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选育耐冷品种是解决低温冷害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372份花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温暖区(武汉)和冷凉区(昆明)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产量相关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结合连锁聚类分析,筛选优异耐冷资源,并分析冷凉气候对产量相关因子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关键耐冷性鉴定指标,对其耐冷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的植株、产量和品质主要受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温度、光照和积温等影响,温度和积温越高、光照时间越长,产量和含油量、蛋白质等含量越高,油酸、亚油酸和蔗糖含量越低,且不同材料对低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对综合耐冷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372份材料划分为4类,第Ⅰ类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属于耐冷型共86份材料;第Ⅲ类属于不耐冷型共280份材料;第Ⅳ类属于敏感型共4份材料。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花生田间耐冷性评价模型Y=-0.002+0.003X1+0.008X2+0.002X3+0.001X4,并筛选出相对百仁重、相对单株果数... 相似文献
17.
18.
19.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限制大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各地每年因大豆孢囊线虫病给大豆生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筛选和培育大豆孢囊线虫抗病品种是解决多种病害危害的根本途径.本试验采用生产田鉴定的方法,广泛收集国外种质资源、生产上主栽品种、新育成的品系,农家种质材料,国家品种资源库材料等等,鉴定出11份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种质,同时交叉鉴定出12份双抗大豆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的材料.因此,将鉴定出的农艺性状好的抗病品种可直接在痛区应用,通过种植一个品种就可以解决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害的危害,这对于从根本上防治大豆病害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田间试验结合生物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的栽培大豆品系对草甘膦的抗性,试验结果显示:在草甘膦有效剂量为0.31~0.92 kg·hm~(-2)时,不同栽培大豆品种对草甘膦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在草甘膦剂量为0.92 kg·hm~(-2)时,石豆1号存活率为100%,表现了较高的抗性,8份材料的存活率为4%~48%,表现出一定的抗性;44份材料表现敏感,存活率为0。试验研究了抗性材料石豆1号、中抗材料Williams和敏感材料中黄35对草甘膦的生理生化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处理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石豆1号莽草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对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而Williams和中黄35的莽草酸含量和SOD相对活性明显升高,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草甘膦(浓度0.92 kg·hm~(-2))处理下,不同抗性栽培大豆叶片中莽草酸含量有明显差异,处理5~14 d时敏感材料叶片中莽草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栽培大豆叶片莽草酸含量可以作为判断其对草甘膦抗性高低的主要生理指标之一,而SOD的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判断栽培大豆对草甘膦抗性的辅助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