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沙鳖是一种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的水产养殖动物,文章依据黄沙鳖生长特性、体型特征,从育苗、养成、防治病害三大方面介绍了高品质黄沙鳖的养殖模式,并提出了关于黄沙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黄沙鳖庭院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按照"1136"自繁自育的养殖池建设模式建设黄沙鳖标准化养殖池7 200 m2,亲鳖产卵池、鳖苗养殖池、中鳖养殖池、成鳖养殖池面积按1∶1∶3∶6的比例建造。在露天养殖池自然温度条件下开展黄沙鳖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2008年3月放养亲鳖475只,6—10月共孵化鳖苗16 018只;挑选优质鳖苗12 000只放于鳖苗养殖池养殖,次年3月25日移到中鳖养殖池,第3年3月15日移到成鳖养殖池养殖,主要用福寿螺、河蚌、蚯蚓、鱼、虾等动物性饲料进行投喂,通过换水、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放生石灰和微生物制剂等调控水质,采用中草药进行病害防治,经过3年养殖,收获商品鳖7 800只,产量8 790 kg,商品鳖色泽好、活力强、肉质结实,风味和品质可与野生鳖相媲美,该养殖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黄沙鳖的产业化养殖中。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盐度适应范围广、抗病力强等优点,进行低盐度兑淡养殖,可以避免因恶化了的海水环境可能带来暴发性疾病。南美白对虾低盐度生态养殖是采取以优化养殖生态环境条件等综合生态养殖技术措施,达到养殖生态环境相对平衡,实现稳定高效健康养殖。 一、养殖环境 1.养殖场所必须建在四周无任何污染源、水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段。 2.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使之满足白对虾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7.
8.
分析黄沙鳖的发生原因,针对黄沙鳖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疾病,提出采取改善生态环境、引用山泉水作为水源、用中草药肥水调制水质、增强鳖体抵抗能力等综合措施预防鳖病的发生,以促进黄沙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沙鳖良种选育技术,为建立黄沙鳖良种场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从广西横县、灵山、桂平及南宁明阳农场等黄沙鳖养殖产区挑选黄沙鳖表型特征明显、体重1.0 kg以上的亲鳖200只,雌雄比3∶1,不同地方的雌雄鳖分别配对(A♀×B♂或B♀×A♂),人工繁殖,根据表型特征、遗传性状和生长性状等进行选育,挑选色斑清晰对称、体型圆、体色黄、裙边宽、生长快的个体进行养殖。【结果】经稚鳖、幼鳖、成鳖、后备亲鳖等生长阶段的筛选,其选留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5.3%、69.6%、80.7%、91.3%和82.1%、81.6%、95.7%、97.2%,最终选育获得黄沙鳖纯系亲鳖450只,且经繁殖验证,选育亲鳖繁殖的鳖苗具有明显亲体遗传性状,合格率达90.2%。【结论】采取群体选育的方法,从不同群体挑选亲鳖进行繁殖,通过对其后代各生长阶段不断地筛选,可选育出种质优良的黄沙鳖纯系群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11.
从养殖设施建设、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中华鳖的全程生态养殖技术,以期为中华鳖的经济、生态、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中华鳖、黄沙鳖及黄沙鳖F1代群体的生长性状,以期获得黄沙鳖的性状评价指标,为黄沙鳖优良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养殖1年和2年时分别测量3个鳖群的体重、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并进行各性状指标的优劣分析.[结果]中华鳖、黄沙鳖和黄沙鳖F1代种群在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后,3个鳖群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体长、体宽、裙边长和裙边宽指标方面,黄沙鳖F1代极显著优于中华鳖(P<0.01);饲养2年后,黄沙鳖F1代比中华鳖更具生长优势,黄沙鳖F1代与黄沙鳖的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项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结论]对黄沙鳖的后代不断进行筛选,可获得性状优良的黄沙鳖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绿色生态养殖条件下研究β-葡聚糖(β-glucan)对黄沙鳖(Truogx sinensis)幼鳖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体质量为 200(±10)g 的黄沙鳖幼鳖 180 只,随机分成 3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 20 只,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和添加 200、1 000 mg/kg 剂量 β- 葡聚糖的试验饲料。120 d 后对黄沙鳖幼鳖的增重量、体重与内脏比、内脏与肝脏比进行称量计算,并测定全血中过氧化氢酶,血清中溶菌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各组的增重量、体重与内脏比、内脏与肝脏比差异不显著。血清中溶菌酶活性 1 000 mg/kg 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200 mg/kg 剂量组,200mg/kg 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碱性磷酸酶试验组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200mg/kg 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1 000 mg/kg 剂量组,1 000 mg/kg 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 β- 葡聚糖有助于提高黄沙鳖幼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水平而不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黄沙鳖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沙鳖良种选育技术,为建立黄沙鳖良种场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从广西横县、灵山、桂平及南宁明阳农场等黄沙鳖养殖产区挑选黄沙鳖表型特征明显、体重1.0kg以上的亲鳖200只,雌雄比3∶1,不同地方的雌雄鳖分别配对(A♀×B♂或B♀×A♂),人工繁殖,根据表型特征、遗传性状和生长性状等进行选育,挑选色斑清晰对称、体型圆、体色黄、裙边宽、生长快的个体进行养殖。【结果】经稚鳖、幼鳖、成鳖、后备亲鳖等生长阶段的筛选,其选留率和成活率分别为35.3%、69.6%、80.7%、91.3%和82.1%、81.6%、95.7%、97.2%,最终选育获得黄沙鳖纯系亲鳖450只,且经繁殖验证,选育亲鳖繁殖的鳖苗具有明显亲体遗传性状,合格率达90.2%。【结论】采取群体选育的方法,从不同群体挑选亲鳖进行繁殖,通过对其后代各生长阶段不断地筛选,可选育出种质优良的黄沙鳖纯系群体。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草药成份中含有的清热、解毒、抑茵、杀菌、抗病毒等功效,组成中草药配方,经试验,筛选出Ic~q,草药配方防治黄沙鳖腐皮病、红脖子病、腮腺病等主要疾病,并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林立峰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4,44(24):125-126
近年来,鲈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传统鲈鱼养殖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需求,目前鲈鱼养殖业的关键任务在于研发出安全、健康、环保且高效的养殖模式,而设施循环水生态养殖技术能更好地实现该目标。该文介绍了设施循环水养殖鲈鱼的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工厂化水产养殖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其较传统粗放式养殖在生产各环节可调控、水质可处理,其养殖模式符合节能环保理念,在我国发展迅速。该文综述了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保温的相关研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个人实地探查,分析了主要技术问题及研究重点,从工厂化水产养殖大棚、温室、车间保温的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着手,对养殖设施顶部保温技术和墙体保温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的展望,最后总结出养殖设施顶部保温主要通过玻璃、薄膜、夹芯材料保温层进行保温;外墙最主要的三种保温技术便是外保温、内保温和夹芯保温。为国内开展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保温技术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