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稻田养鱼的科学原理稻田养鱼是根据稻田养鱼(草鱼种)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把原有矛盾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把两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合并在一起,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而且充分利用人工新建的生态系统,使其发挥共生互利的作用。与此同时,仍须树立以稻为主、稻鱼互利的思想,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克服稻鱼之间的矛盾,发挥鱼对稻有利的方面,达到稻谷增产鱼种多的目的,使稻区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稻田养鱼的效果总括起来,稻田养鱼好处多: 一、能使稻谷增产10%以上; 二、可收获3~5寸草鱼种300~500  相似文献   

2.
王艳艳  姚俊杰  林艳红  周贤君  李敏 《科学养鱼》2011,(2):33-34,中插2
稻鱼共生系统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工措施,将种稻、养鱼有机结合在同一块农田中的农业生产方式,达到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育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  相似文献   

4.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草鱼之我见赵连胜,张金兰(松花江地区水产局)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  相似文献   

6.
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结构(Rice Fish Mutualism)反映了稻鱼共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和能量朝着稻、鱼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在有利于水稻增产的前提下,利用稻田这个特殊水体资源,发展渔业生产,增加鱼产品。在进行稻田养鱼上,过去一般都要求在田里开挖鱼沟,鱼溜、以解决养鱼与水稻生产上的浅水灌溉,施农药,干旱等矛盾,使稻鱼共生互利,获得较好的稻鱼产量。所进行的这些基本措施,人们往往认为麻烦,  相似文献   

8.
<正> 稻田养鱼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构成稻鱼共生的生态结构,既能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增加稻鱼产量;又可以减少投资,见效快、收益大并节省养鱼饲料。但由于塞北高寒地区的生长期短,如果掌握不好,很难达到“千斤稻,百斤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0.
北方寒冷地区稻田养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之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鱼,达到稻鱼共生互利,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都得到合理的改造,并发挥稻田的最大“负载力”的一种生态农业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连胜  张金兰 《水产科技》1995,(5):18-19,17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如果是鱼丰收而水稻减产,那么稻田养鱼是发展不起来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养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地搭配一些鲤鱼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全省特别是广大山区广泛推广,山区农民走上了靠山养鱼、养鱼增收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9.4万余公顷,产值3亿多元,300多万参与稻田养鱼的农民人均增收62元。“九五”以来,云南省把稻田养鱼技术作为全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在广大山区推广,并逐年扩大推广规模。农科人员深入山乡指导农民把水稻种植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在稻田水域空间中有机结合起来,鱼吃稻田中的杂草、虫子等,稻子吸收鱼粪肥料更加茁壮,实现稻鱼生态系统相互共生利用,达到…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互利关系,代表一种新型的生态模式和新的发展道路,它不同于传统的稻田养鱼。首先它是以增产稻谷产量和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为主要目的,同时也是不放松收获优良鱼种增加农民的收入而规划的。每亩放一千三百尾一点五寸左右的草鱼夏花,就能达到不要人工除杂草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韦公远 《齐鲁渔业》2004,21(7):20-21
稻田养鱼应以水稻为主,兼顾养鱼。这一指导思想是根据稻鱼共生理论,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鱼共生关系.将原有的稻田生态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达到水稻增产鱼丰收的目的。根据促进水稻增产兼顾养鱼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稻田养鱼应以草鱼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鲤和尼罗罗非鱼等。  相似文献   

15.
为摸索粤北山区韶关稻田养鱼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为期7个月稻鱼共生的生产模式试验,结果在350亩稻田中收获稻花鱼0.70万公斤,稻谷10.50万公斤,亩均利润在2000元左右,效果良好,为广大农民在粤北山区稻田养鱼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鱼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渔业,它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又可以增加水稻产量。以鱼促稻,鱼稻共生,是稻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途径,特别是稻田养鱼节水节地节肥省饲料。若每亩稻田产鱼10公斤,那么20亩稻田养鱼的产量就相当于1亩池塘常规养鱼的产量。我市现有可以养鱼的稻田面积为25万亩左右,如果全部  相似文献   

17.
稻鱼共生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稻田养鱼是应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稻鱼共生的理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种群、群落之间的生存竞争及动定协同,从而控制和调节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也就是说,稻田养鱼是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有利的方向转化,并且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系统,发挥其共生互利的作用,使稻田生态系统产生更大的“负载力”,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产品。我国的稻田养鱼有悠久历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就有记载。但直至解放前夕,稻田养鱼只是自发地在部分地区进行,因此,技术一直难以提高,产量也很低,面也不广。解放后,由于水产事业得到重视,自1958年开  相似文献   

18.
改进水稻栽培技术大力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植物与动物相结合的间套种养结构,虽然鱼、稻不存在争光争肥等矛盾,但由于打破了单一种稻的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两者兼顾,才能达到共生互利双丰收。一、选好养鱼稻田,确定种养布局应选择水源充足、旱涝保收、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19.
流水坑沟式稻田养鱼,在我区目前已推广1252亩。稻田养鱼是一种立体种养、集约经营、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1989年我们在岩前乡眉山村进行了流水坑沟式“千斤稻、百斤鱼”的试验,连续2年获得成功。1988年和1989年经验收稻田面积分别为1.81亩、1.03亩。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是人工建立的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