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常德市汉寿县为研究区域,主要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在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中的适应性,通过对比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地理国情普查二者成果之间分类的差异和相似性,分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论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更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部分可以作为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更新疑似靶区,并用作重点区域,但是受时相性的差异影响,难以保证地表覆盖数据更新到位。  相似文献   

2.
吴佐  赵俊三  吴聪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06-9808,9810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最新地理国情及水利普查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体系分析计算了华宁县龙珠河流域地表覆盖和景观的分布、斑块特征、异质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地表覆盖景观格局以林地、耕地为主,园地、水体和道路因受人为控制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流域整体受人为影响较大,景观破碎程度低,自然环境保护较好,这为政府或相应部门掌握该流域内地袁覆盖、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状况、将获取到的地理国情信息为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国情监测主要数据成果内容(包括地表覆盖及地理国情要素)为基础,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任务内容,深入研究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应用与融合,在确保准确性的基础上,为三次国土调查的开展提供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地表覆盖质量检查过程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ArcGIS平台二次开发的地表覆盖数据质量检查工具。该软件具有自动化检查数据成果的模块,可代替繁琐的人工检查;同时通过检查结果的纠错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成果质量。实际应用表明,该软件提高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的工作效率和成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多光谱影像数据和安徽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以2012年1:50 000更新数据为参照,从凤凰镇地表覆盖概况和变化情况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城镇扩张变化程度与趋势,深层次地研究其内在驱动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2期数据的地表覆盖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地表覆盖变化面积居中,减小面积较大的是耕地和草地,增加面积较大的是房屋、道路和建筑用地;地表覆盖净增面积中,耕地、林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减少,园地、草地、建筑区和道路等要素面积均有增加。总体来说,凤凰镇2012—2015年间主要地类变化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造成其根本驱动力表现在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有数量庞大而复杂的特点,由此也要重点关注和研究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整体特性的把握和管理。将元数据引入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管理之中,利用元数据实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选择、识别、组织、管理、开发、利用和评价,追踪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应用管理中的变化,剖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元数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档案元数据管理的对策,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采用Visual Studio+Arc GIS Engine平台,运用C#语言设计了一套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满洲里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可视化管理。该系统的运用全面提高了空间数据管理能力、数据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使用率。通过该系统,满洲里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已为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等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或当地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针对云南省鹤庆县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是技术路线、工作内容、主要方法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基础,对比现状地表覆被类型、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3种用地分类,分别建立地表覆被与控制线、地表覆被与土地利用、地表覆被与城市规划的用地类型的冲突检测规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空间叠加和分类统计,得到各种冲突检测结果。在分析冲突原因时发现,必须在空间规划中高度重视不同规划之间的衔接问题,充分考虑不同发展诉求与实际保护控制之间的矛盾,为规划体系合一、指导思想合一和管理体制合一提供技术手段和实现路径,最终完成"一张蓝图"。  相似文献   

10.
在Visual Studio平台下,运用C#语言与ArcGIS Engine组件实现了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可视化管理,提高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增加数据服务范围,提高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使用率,为智慧城市建设、市县"多规划一"的城乡发展规划实施等方面应用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在开展华宁县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办法以及项目生产组织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普查技术方法和实施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监控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工作重点,因此,加大地理国情普查质监力度才能确保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真实、准确、可靠,同时需要有效的组织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针对该项目普查底图制作、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处理等几个生产环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谈一点经验和想法,以便为项目成果的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凯  周峻松  杨帆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8):1301-1305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提取的反映地理空间变化、加强数据应用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主要服务于地理国情数据动态更新与资源管理综合决策等。变化信息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相关决策正确与否,优化提取技术和加强质量控制能明显提高数据质量和提取效率,为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保障。本文结合昆明市呈贡区2015—2017年变化信息提取案例,从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成果应用局限性问题出发,制定了空间位置结合字段分析的提取方法与技术,探讨了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过程和常见质量问题,为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数据的应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产高分一号卫星WFV相机的16 m数据获取具有免费、时效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信息提取。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能够解决基于传统像素的分类方法所具有的破碎性强、易产生同谱异物现象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分类思路,以天津市宝坻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获取高分一号卫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利用遥感信息处理软件eCognition对该数据进行影像分割,并对影像分割斑块进行基于规则的分类,提取出宝坻区范围内植被、水体、建设用地、裸地四类地物,并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比进行精度验证,分类总精度达到93%。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一号国产卫星16 m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思路进行地表覆盖类别的信息提取,可以快速便捷地实现目标区域空间地理信息的获取,对于监测地表覆盖面积和分布状况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友超  鲁铁定  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75-1877,1880
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全新型工作、创新性任务,是新时期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使命.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国外发展现状、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支撑以及当前主要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山东地理国情普查试生产的实践进行了相关技术方法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BP神经网络算法结构简单、快捷,与传统的分类方法相比,分类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土地覆盖的分类结果.通过多年实地景观照片库结合土地利用图等地理辅助数据,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对于田绿洲1999年和2002年两期E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地理辅助数据参与下的BP神经网络用于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可获得较好的分类结果,平均分类精度可达到90;以上.通过精度分析认为神经网络算法在遥感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园林绿化中水生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及分类,并对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中影像底图生产的相关要求,分析常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利用ArcGIS的Python的编程方法编写代码实行程序化制作。实践证明,此方法灵活简便,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15-118,138
木文论述了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因为受到地理发生学派的影响,存在着边界不清及土壤分类侧重于成土因子和地带性而忽视了土壤属性等问题。阐明了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是:继承地理发生分类制的优点,在重视中心概念的同时注意边界定义。应确定以土壤本身属性即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土壤分类的依据,注意土壤阶段发育特征,区分土壤由初期发育向顶极发育的各阶段,加强基层分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地被植物在德州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园林地被植物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提出德州市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和园林配置,以及在今后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