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顺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6,(4):122-125
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它也是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前人身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身体本身可能存在的教育价值及身体与体育教育价值实现的关联与逻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由身体本身以文化、艺术及美的形式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自由意志和人类情感欲望等因素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体育教育的实现应立足于对身体的教化,从身体出发,最终回归到身体中去。 相似文献
2.
为个体的身心健康服务是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个体主体性的丧失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体在利益蛊惑下的身体冒险却成为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最终将影响竞技体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春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6,(5):70-73
通过SCCS自我和谐量表以及自编问卷,对2391名大学生体育态度对自我和谐影响做U检验和相关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体育态度与自我和谐之间具有高度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其中,男大学生体育态度得分高于女大学生;艺体类体育态度得分最高,理工次之,文史最差;大一学生体育态度得分最高,大二、大三次之,大四最差;在自我和谐度上,男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优于女大学生;艺体类大学生自我和谐度最好,理工类次之,文史类最差;大一学生自我和谐度最好,大二、大三次之,大四最差。 相似文献
4.
在对学习态度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情感、学习认知、学习行为三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身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外界干扰因素等多个方面,最后从学校、教师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毅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2,22(3):223-224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意识比较强 ,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平均达到 1h的占总人数的 5 4 5 9%,有43 5 2 %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但男女生之间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P <0 0 1或P <0 0 5 )。 相似文献
6.
7.
8.
身体活动在个体发展各阶段具有广泛的心理健康效应。已有研究提示,有氧练习与抗阻练习对儿童、青少年的P3与工作记忆等认知表现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学业成就测试有潜在积极效益。身体活动还对成年群体的执行功能及抑郁表现具有中等程度的改善效应,并且对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及多发性硬化症老年群体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临床效果。身体活动心理效益的生物学机制主要体现在血液灌注水平提升、突触发生及脑源性营养因子的表达。未来研究中,应当丰富随机对照与纵向性质研究,身体活动与其它因素对脑功能影响的交互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体育专业大学生和各类体育人才只有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本文分析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现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探讨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思考。研究表明: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为蓝本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在地方师范院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内、外部阻力;以社会需求,学生现实发展为整构理念,构建出以教师教育类(体育教师方向)、“学习深造类(研究生、公务员方向)”、“自主创业类(企业与创业方向)”为选修课程模块的地方特色课程体系,以期为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倩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44-146
本文从身体哲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身体与学校体育的应然关系,对身体与学校体育相互背离的状态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路径:在教育理念上回归身体;在体育教学上关照身体;在运动竞赛中尊重身体。 相似文献
12.
跨入21世纪,数学教育的举足轻重作用日益凸现。阐述了数学教育与素质培养中几个因素的关系,明确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赵云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5):109-112
依据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四次调整为蓝本,对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及运动人体科学成为为我国体育本科专业的三大基本专业,专业数量得到进一步控制,专业名称得以科学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内涵与培养目标。但专业建设也还存在发展速度过快,质量不高;规模过大,效益较低;结构失衡,分布不均;自我发展速度与社会需求脱节;固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机制等问题。建议制定与实施体育学本科专业发展规范,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体育学学科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15.
黄耀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6,(3):121-124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学发展的历程,发现这一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学校体育研究领域较为清晰,自身发展比较成熟,并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适应了学科分化的趋势;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确立了学科地位;一大批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通过梳理我国学校体育学研究成果,认为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体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素质和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因此做好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体育
教学注重讲授体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体育技能,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参
与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不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于大部分的体育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快乐理念的重要性,忽视了快乐体育教学。为此,本文
将重点研究快乐体育理念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快乐体育教学,以期提高我国
体育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黎力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4,(5):50-53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8.
叶祥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1):103-106
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科中的传统大型专业,在高等院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来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尽人意。为了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根据其教学特点和社会需求,提出了改革设想,旨在为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专业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