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南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昭通市70个具有代表性的果园土壤进行实地取样研究,分析了昭通苹果园土壤养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园土壤整体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达到我国丰产优质果园水平;果园土壤大量营养元素氮、磷和钾含量比较丰富,中量元素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处于高量水平,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都存在过量现象,果园土壤养分之间易出现拮抗现象,且养分分布不均。生产实践中应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壤肥力资源,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从而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提质增效,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62-263
我国西南地区的民族村寨大多以小规模集群共居为主,随着城乡联系越发紧密,城市消费与乡村消费逐渐趋于同一,而消费品所附带的垃圾问题则成为了乡村治理中的一大重点和难题,让垃圾回收工作再入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垃圾问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农户调查和土壤检测的方式,对临沂市苹果园化肥投入现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临沂市苹果园氮肥平均投入为 482.8 kg/hm~2,变幅为 216.2~664.6 kg/hm~2;磷肥平均投入为 293.7 kg/hm~2,变幅为 104.3~620.9 kg/hm~2;钾肥平 均投入为 313.7 kg/hm~2,变 幅为 123.0~496.7 kg/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壤检测结果显示,临沂市苹果园 0~20 cm 土壤 pH 平均 为6.07,其中 31.9%调查户土壤 pH 低于 5.5;0~20 cm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18.3 g/kg,其中 38.3%果园有机质低于 15 g/kg;临沂市苹果园 0~20 cm 土壤速效养分较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 130.6 mg/kg、73.1 mg/kg、142.35 mg/kg, 且 20~40 cm 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存在养分富集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万荣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对万荣县苹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万荣县10个乡镇的50个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测定0~40 cm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pH水平。结果表明,万荣县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平均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大部分果园有机质含量处于低水平;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平均值处于高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的果园分别占果园总数的100%、82%;全氮含量平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值为27.04 mol/kg,其处于高水平的果园占果园总数的88%;土壤pH平均值为8.41,属于弱碱性土壤。万荣县苹果园在施肥中应注重有机肥的施用,降低土壤pH值,平衡使用化肥。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渭北塬区(白水、宝鸡)56个苹果园0~20、20~40cm土层中有机质和有关养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0~20cm土层分别为12.17±1.87g/kg和0.74±0.09g/kg;20~4Ocm土层分别为11.39±1.65g/kg和0.69±0.10g/kg,都属较低水平;土壤有效氮、磷、钾的供应状况是钾>磷>氮。土壤普遍缺氮,约40%土壤缺磷,而钾素含量丰富;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锰次之,有效铁、铜相对较缺。  相似文献   

8.
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状况,本研究对栖霞市苹果重点镇75个苹果园的立地条件、面积、主栽品种、树龄、产量和肥料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果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平均pH为5.21;有机质含量为12.34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分别为137.38,91.17和277.83 mg/kg。果园666.7m2平均产量为3 628 kg,最高达5 533 kg;果园无机养分投入量非常高,666.7m2施用N、P2O5、K2O分别为90.03、73.87、83.68 kg,而有机肥施用量偏低,仅为373 kg,且农家肥施用较少,大部分为生物有机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产量苹果园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及其在土壤剖面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测定甘肃宁县湘乐塬22年生高、中、低产量乔化红富士果园0~200 cm土层土壤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比较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湘乐塬22年生高、中产园乔化苹果树一般在地表以下40~60 cm根际存在一个吸收活跃的土壤微区域,在90~120 cm土层存在一个有机质、氮、磷、钾等的土壤累积层,构成土壤营养缓冲库。高产园土壤营养缓冲库累积量大,中产园土壤累积量小,低产园不明显。[结论]湘乐塬高产苹果园较深土壤层存在营养缓冲库,养分累积一般不会造成地下水体污染,且是苹果园果树可持续高产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咸阳地区苹果园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果园土壤中有机质、氮素平均含量虽略有提高,但仍显不足.磷素平均含量上升幅度较大,80%土样有效磷含量中等或中等以上.钾素含量明显减少,缺钾面积不断扩大.根据养分平衡肥力变化提出了采用平衡施肥,营养诊断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以全新视角、全新理念审视,研究北京美丽乡村景观设计原则、景观布局、景观要素配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升金湖湿地周边区域的村落为调查范围,走访调查村落居民得到村落基本情况,调查该湿地周边村落的美丽乡村建设影响条件,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影响因子。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因子在升金湖周边村落美丽乡村建设支撑条件中的影响比重较大;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支撑条件是重视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优势产业带动村落整体发展,以此实现振兴乡村战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建设不仅已成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还是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同时,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缺失、网络费用过高、信息服务整合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得出结论: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仍然较落后,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农村信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4G、云计算、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信息技术,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和途径。并针对美丽乡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各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多角度的视角来分析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对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建设重点、建设案例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索,总结了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搭建好基础,农民的人居环境改善不光影响到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带动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本文通过对怀柔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16.
陈志峰  宋敏 《农学学报》2015,5(8):136-140
在讨论分析中国乡村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乡村农业发展趋势与成功经验,结合农业和农村的基本国情,提出了3E农业发展模式;并以伏羲农园发展运营模式为实践,论证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3E农业为理论基础,以低碳高效为目标,以生态循环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实现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最后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背景出发,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浅析了发展3E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转型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空心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空间重构、缩小城乡差距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人口、就业、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现实困境及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难题的对策与出路,以期为探究失衡人地关系走向再平衡的地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模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模仿城镇化建设模式,导致农村特色丧失、农业文化割裂,因此急需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本理论和模式设计的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农村多功能性理论、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3个角度,归纳和梳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了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从规划、方案、评估3个层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设计方法,为提升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南京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对江宁、高淳、溧水、六合、浦口五大示范片区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考察调研和相关文献,总结了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中旅游开发的意义、建设优势以及建设成果,并根据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从政府规划指导、田园景观建设、旅游项目设置及特色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建设也都开始陆续进行,人们对于民居的发 展与进步也满怀着期望。但是,与之发展相矛盾的民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也开始出现。为了解 决民居环境与民居发展的矛盾,美丽乡村建设下的民居生态规划设计便开始了,人们开始重视 生态规划设计,全面的促进民居的发展。本文对在“美丽乡村”理念下的民居生态规划设计进行 了探索研究,通过合理有效的民居生态规划来维持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