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十年间体质变化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格发育和体质发展水平,后五年比前五年有明显改善,城乡差异缩小。体格发育由“豆芽型”向“粗壮型”发展,肺活量指标上升,各项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多项素质提高显著,但耐力素质和女生的力量素质趋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特点,设计符合学校开展的健身干预方案,通过实施,探索运动干预方案对学生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市某小学5年级8个班男、女生388人为实验对象,实施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相关指标进行测试,测试指标选取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类指标14项测定并进行分析,显著性取P<0.05。结果:10周的运动干预,使受试者体脂含量、心肺功能、力量、柔韧、灵敏性、平衡稳定性及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通过干预提高了受试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结论: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干预方案可以作为学校组织开展体育课及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增长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3.
以力量素质为主的体育课教学对比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力量素质的训练,能全面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5项达标指标大幅度提高;同时发现力量素质与爆发力相关程度很高。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长期坚持系统的力量素质练习,是一种时间短、见效快,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步伐的加快,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各高校人才辈出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上升,人们更加注重自身身体素质,体育运动逐渐得到普及。且体育运动不仅能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在加强心理健康问题上也起着独特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体育运动也会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就体育运动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分析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论证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关系,进而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身体素质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旨在全面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近年,团体心理辅导由于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为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17名大一学生开展6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采用SCL-90、“大学生活你过得快乐吗”调查问卷和团体辅导效果调查问卷,对17名学生施测。研究结果表明,较团体心理辅导前、辅导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较明显的改善。因此,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尤其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敌对心理。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急需提高的背景下,以健身气功习练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是一项可实施的措施。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切入点,以健身气功对当下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主线,论证了健身气功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生善待自己与他人、能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够保持正常的情绪、能够改善亚健康的状态等,来说明健身气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具有积极作用。文章最后认为:健身气功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大学生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文化传承,还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小美 《新农村》2010,(4):50-51
女生关怀教育的实践发现,集体辅导虽然在提高广大女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女生积极乐观的情绪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帮助女生解决已经存在的明显心理问题,切实纠正女生的行为偏离等方面收效不大。要使我们的女生关怀教育进一步深入,需要采用个别辅导措施。由于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个别辅导,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初级中学在借鉴长兴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目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流形式,很多高校都在陆续开设以“幸福课”为主要内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教师传播积极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的问题、学校环境和团体制度协同合作的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开发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考核问题等。这几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从根本上落实高校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某高职院校的276名高职新生进行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的调查,以全面了解其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中等偏上,且男生高于女生;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其中女生有较多的学习低成就感,城镇高职生的学习情绪相对低落;高职新生的学习适应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基于此,有必要加强高职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和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学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