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为不育胞质来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定向选育方法进行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转育,获得了原始不育系‘93-12A’,并通过父本载体的转换对其进行改良,获得了一份综合性状较优良的不育系‘嘉油58A’;根据已报道的油菜CMS相关基因orf224、orf138和叶用芥菜CMS相关基因orf220设计特异引物,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orf220的特异引物能在原始不育系‘93-12A’和改良不育系‘嘉油58A’中扩增出特异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orf220具有100%的同源性,从而从分子水平验证‘93-12A’和‘嘉油58A’的不育胞质来源于榨菜。  相似文献   

2.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Coss.)CMS×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nk-inensis Lour olsson)的种间杂种 F_1(AB_1×aa)为不育胞质供体,用榨菜(B.Juncea Var.Tsen etLee)为不育胞质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初步选育出具有芥菜型油菜不育细胞质的早、中、晚三种类型的榨菜胞质不育系。其不育率和不育度均达100%,雌性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经济性状优良,可望应用于榨菜杂种一代的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3.
以陕2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欧洲双低油菜与陕2B杂交后代选系2168B为父本,育成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该不育系生长势强、抗倒、抗病、配合力高、适应性广。是国内目前生产主要应用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之一。已育成4个双低油菜杂交种,两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四个品种通过陕西省审定。  相似文献   

4.
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蓝型油菜陕2A转育的大白菜不育系11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紫菜薹自交系fp(01)为受体,通过杂交、连续回交方法育成紫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薹2A。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雌蕊功能正常,蜜腺发育良好,植物学性状优良,耐寒,配合力高。用不育系薹2A配制的紫菜薹杂交种"薹杂1号",具有高产、稳产、耐寒、抗病、优质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6113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显性黄籽低芥酸油菜品系1147与6113B杂交后代选系6420为父本,育成甘蓝型双低油菜黄籽高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420A和保持系6420B。该不育系含油量高达47%以上、生长势强、抗倒、抗病、配合力高、适应性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通讯》2006,(5):62-62
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发现了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02A,这一品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为100%,克服了我国首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的缺陷,为油菜等作物今后的高产、丰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广泛应用于生产的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双低油菜不育系2168A为不育胞质源,利用抗寒性突出的两个双低油菜品系6192和6113B的杂交后代选系5378为父本,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了生长势强、抗寒性更突出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5378A和保持系5378B。该不育系配合力高、适应性广、产量突出、抗倒、抗病,在黄淮地区特别是渭北旱腰带地区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的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同核异质粳稻不育系辽粳6A(BT型、野败型和印水型)以及恢复系C418、辅恢838和野粳恢为材料,分析同核异质不育系在开花习性、柱头活力和外露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来源细胞质不育系在开花习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野败型细胞质不育系与印水型细胞质不育系开花相对较早,但开花高峰相对分散;BT型细胞质不育系花时相对滞后,但开花高峰集中;印水型细胞质不育系开花习性介于野败型与BT型之间,育性稳定性优于BT型细胞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9.
玉米不育化新品种苏玉12号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不育化育种自1970年T型不育胞质专性感染小斑病菌T小种而被迫停用后,走向了低谷。为此我们开展了新不育细胞质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利用恢复系细胞质采取核置换方法于1984年育成了新型的YⅡ-Ⅰ型玉米雄性不育系。经鉴定表明: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同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能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系不育系G98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挖掘利用地方稻种资源,利用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改良,经过2次杂交(纳雍大红谷/南京11//8902S),多代单株选择,育成耐寒保持材料95F076,用其与野败胞质不育系珍汕97A杂交,再连续8代回交,育成新不育系G98A.  相似文献   

12.
以4组同核异质不育系与3个共同恢复系,接NCⅡ遗传设计进行组配,以明确玉米不同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育细胞质对杂交种产量的影响因胞质类型有别,YⅡ-1型不育细胞质具有一定的正效应,而S和C型不育细胞质均表现为负效应,但不同细胞质间的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2)不育细胞质对F1代5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除行粒数表现为正效应,其余4个因素均呈现负效应。(3)杂交种的产量差异主要是由F1核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当前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授粉控制系统之一,而利用远源杂交引入近源种胞质来获得异源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发掘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提高雄性不育育性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方法】本研究以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属间杂种后代为基础,通过多代回交育成了不育性稳定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3A。【结果】研究表明不育系1193A自交不结实,异交结实正常,具有典型的不育性状,恢保关系比较表明其与pol CMS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败育的时期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期,在花药败育过程中绒毡层出现径向肥大和液泡化,挤压小孢子,最终导致花药败育。【结论】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3A不育性稳定彻底,与pol CMS是不同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不育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凡明  吕斑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39-140,176
共测定了6种胞质类型的12个不育系对白叶枯病菌35个菌株的抗病性。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杂交稻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不育系抗病性大多较差,不同胞质类型及其不同核基因型的不育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BT型不育系抗病性较强,而冈型、野败型、D型和印水型等多数类型抗病性较差,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的珍汕97、龙特甫、G汕和V20等核基因型的不育胞质抗病性又明显低于六千辛和矮选等不育胞质;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有15个菌株对不育系的致病力较强,尤其表现在珍汕97不育系上,甚至有些菌株的致病力极强,并且它们大多对珍汕97等不育胞质具有特异性侵染。因此,在杂交稻的抗病育种中,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不育系的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要经常监视白叶枯病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型分化,考虑稻区存行的优势小种而选用合适胞质类型的细胞质及其杂交组合,避免因白叶枯病菌专化性小种的出现而导致白叶枯病大流行。  相似文献   

15.
选用开花习性良好的农垦 5 8品种对粳选 2号同核异质不育系 (包括海南野败质型、矮秆野败质型、田东野稻质型、隆安野稻质型、冈比亚卡质型、印尼水田谷质型、Dissi质型、K5 2质型、红莲质型、BT质型、滇型和马协不育系等 12个不同细胞质来源的雄性不育系 )进行转育改造 ,经连续 5代回交选育 ,获得开花习性良好 ,异交结实率高 ,不育系稳定的农垦 5 8同核异质雄性不育性稳定不育系 12个 ,其中包括典败花粉型、圆败花粉型、染败花粉型和无花药型的不育胞质类型。农垦 5 8田东野稻质型不育系为无花药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其无花药特性可以在后代中保持和传递。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显性核不育材料(杂合型6CA,纯合型6AB)进行广泛的测交试验,从中筛选出临保系和恢复系,以现有的双低品种为回交父本,将双高核不育材料转育成双低核不育系,并已配制出了双低杂交种,以两型系6AB中可育株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已将核不育基因导入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创建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17.
在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的选育和研究是发挥二者的优势、克服缺点的有效途径。本文报道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GCDA-1和GCDA-2的育成红过及在这方面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双重不育系的选育模式、育性表现、品质特点和杂种的产量水平以及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理生化等基础理论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具有萝卜细胞质的一系列甘兰型油菜胞质雄不育系(Rac),其雄不育性十分完全和稳定,也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但存在幼叶黄化,花器官变异以及恢复系难找等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1)Rac的幼叶黄化与雄不育性因子无直接关系;(2)可通过不同基因型的甘兰型油菜品种(品系)测交转育和选择,获得幼叶无黄化现象的Rac系;(3)在转育过程中,着重选择花冠大、花瓣鲜黄色、花药呈针状以及蜜腺退化不严重的Rac系,将有助于提高结籽率。  相似文献   

19.
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育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D2 97A(籼稻 Dissi细胞质 )、N.珍汕 97A(Oryza nivara细胞质 )、 - 32 A(印尼水田谷细胞质 )和龙特浦 A(野败细胞质 )为细胞质供亲 ,龙特浦 B为细胞核供亲 ,回交核置换育成 4个龙特浦同核异质不育系 (分别简称为 D特 A、N特 A、I特 A和 W特 A) .以此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于 1995、1996年观察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条件 (年份、播期、实生稻与再生稻 )下花粉的育性 .结果表明 ,同核异质不育系不育度在年份间、播期间、实生稻与再生稻间差异极显著 ,不同细胞质不育系间差异显著 ,其中 I特 A在各种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最高的不育度和最好的不育稳定性 .通过回交核置换技术培育新核质关系的同核异质不育系 ,可达到修饰改良育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32Y-2A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玻里玛不育系315A和双隐性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3231AB为材料,经过5年6代的回交选育,育成了核不育与质不育之比为1:1的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DRGCMS)32Y-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