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渭河渭源段河道沉积物盐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靠近渭河源头的鹿鸣村到流出渭源县的三河村采集了10个样品,对样品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总磷、有机氮、有机碳的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沉积物碳、氮、磷进行耦合性研究,发现该河段有机质输入以外源输入为主,碳的富集导致了磷的积累,沉积物中氮、磷有同源性。10个采样点盐类总量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有机氮为沉积物氮素的主要成分,均值为1 480.22 mg/kg,其中总氮、总磷、有机氮和有机碳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分别为3.09、3.33、2.52和1.55。污染评价显示,渭河渭源河段已处在污染状态,表现为有机质污染和有机氮污染。  相似文献   

2.
天鹅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荣成天鹅湖选取20个代表性样点,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有机质和重金属的水平及分布状况,并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主要变化在0.6~1.2 g/kg,0.2~0.4 g/kg,5.0~20.0 g/kg之间,分别平均为0.85,0.35,19.89 g/kg;三生源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类似,其中有机质的变异程度较大.重金属Cd、Cr、Ni、Cu、Zn、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7,50.09,16.02,16.48,53.02,22.17 mg/kg,其中Cd、Cu、Zn的分布趋势类似,Cr和Ni相差不大.天鹅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污染物质的累积与该区域的污染状况及沉积物粒度关系密切,北部人为活动频繁区和颗粒较细区含量较高,东近岸区及南部较低.与其它湖泊相比,天鹅湖沉积物中总磷和重金属的总体水平较低,Cr和Pb元素有所污染.据加拿大制定的沉积物评价标准,目前天鹅湖沉积物中污染物质不会产生大的生态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水源地水库沉积物中营养盐与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鹄  孟婷  王敏  程文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3):24-29,37
[目的]调查研究水源地水库沉积物中营养盐分布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状况,揭示沉积物微生物与营养盐迁移转化的相互关系。[方法]在浙江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汤浦水库现场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氮、磷等营养盐与总有机碳含量,并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克隆文库分析。[结果](1)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4.6g/kg,总氮平均含量为1.6g/kg。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最高的采样点都是H点,最低的都是F采采样;总磷含量最高的采样点是G(含量为1.08g/kg),含量最低的采样点是L(含量为0.5g/kg),平均含量为0.8g/kg。速效磷和铵态氮在在河流入库段含量最高,在库区中部和坝前位置含量较低。(2)沉积物样品中微生物种群差异较大。鉴别出来的10种已知门的细菌,只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疣微菌门共同存在于各样品。变形菌门在所有样品中的数量最多,约占细菌总数50%~70.8%。[结论]微生物群落分布与沉积物营养盐有一定相关性。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γ变形菌和δ变形菌与总磷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厚壁菌门却与总氮(p0.05)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泥沙及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研究紫色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泥沙特征及面源污染物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6-7月共观测到6次产生地表径流降雨事件,其降雨量在14.3~34.3mm之间,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产流量均以荒草地最大,其数值在25~35L之间;而产沙量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产沙模数在0.130~2.056g/m2,其次为横坡耕作。(2)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总氮浓度均以6月25日和6月30日较高且以横坡耕作最大,而总磷浓度在观测期间均以顺坡耕作最大,其浓度在2.51~5.90 mg/L之间;顺坡耕作平均总氮流失量比横坡耕作和横坡植物篱耕作分别高9.31%和94.49%,而平均总磷流失量分别为二者的2倍和3倍左右。(3)总氮次产污模数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且前期降雨会导致次产污模数迅速增加;降雨量为27.8mm(6月30日)时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总氮次产污模数达到最大值;总磷次产污模数与总氮相比较小,数值在0.03~0.51kg/km2之间,与降雨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76~60.45 kg/hm^2,总磷流失量为2.67~3.9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使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8,0.31 kg/hm^2;而增氮施肥和增磷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增加了7.76%,3.83%,总磷流失量增加2.84%,9.55%。总氮、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更强(R2=0.913)。应加强汛期时段的田间管理和对磷的监控,减少磷流失量。有机肥与化肥以1:1配施,可有效降低菜地氮磷排放,提高蔬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5%,23%。  相似文献   

6.
汤浦水库沉积物碳、氮、磷的分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鹄  孟婷  程文  王敏  张豆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333-338
[目的]研究汤浦水库沉积物中氮、磷及有机碳等污染物现状,为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在库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品,分析其中碳、氮、磷的含量,并采用有机指数法对沉积物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沉积物中有机碳平均含量12.23g/kg,总氮平均含量1.22g/kg,总磷平均含量为0.49g/kg;氮、磷及有机碳等污染物主要集中于沉积物表层0—20cm范围内。随沉积物厚度的增加,各类污染物含量下降,40cm以下的沉积物中污染物含量变化不大;有机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水库沉积物有机指数为0.13,等级为Ⅱ级,较清洁。[结论]汤浦水库沉积物受到的污染较小,但沉积物中含氮物质略多,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地区羊养殖业产污系数测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系统研究中国北方地区规模化羊场的污染物产生特征,构建羊养殖业产污系数体系,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各选取一个典型规模羊场进行定点监测试验。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将羊划分为幼龄期、育肥期、成熟期及空怀期,每组再按照不同羊品种所对应的月龄、性别随机选择5只采食正常、健康、质量相近的试验羊。测定每只羊每天的进食量、饮水量及粪尿排泄量,并连续3d采集饲料及每只羊的粪尿样品来测定物理化学指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每只辽宁绒山羊、华北地区每只杜泊羊和湖羊杂交一代、西北地区每只滩羊每天进食鲜质量分别为1.45、1.29和2.24 kg,每天饮水量分别为1.82、2.73和0.72 L,每天产粪鲜质量分别为0.69、0.61和0.94 kg,每天产尿液量分别为0.77、1.19和0.42 L。每只羊每天的粪便鲜质量与饲料鲜质量、粪便干质量与饲料干质量、尿液排泄量与饮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0.8r1.0,P0.01)。有机质、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总钾、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产污系数主要与每只羊每天的排泄量有关,铜和锌的产污系数主要与饲料中这2种物质的含量有关。结果为掌握中国北方地区羊养殖业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产污规律、选择合理的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库区不同土壤类型(石灰土、紫色土)、坡度(5°、15°、25°)、种植模式(柑桔-牧草、蔬菜-马铃薯、玉米-小麦))上建立径流小区,旨在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土壤氮磷径流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参数(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径流水参数(pH、总氮、总磷)、流失泥沙参数(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的含量差异较大,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差异也较大。径流水的pH和总磷在石灰土和紫色土间达显著性差异,紫色土径流水总磷浓度的变化幅度和平均值均大于石灰土。紫色土径流水pH同总氮协同作用明显,同总磷拮抗作用明显。土壤有机质同径流水和流失泥沙中多个参数间有直线关系,控制土壤氮、磷输入能防止水体酸化的危险。氮径流率平均值为紫色土石灰土,磷径流率平均值为石灰土紫色土。土壤氮平均流失量在15°坡度时最大(1.428 kg hm-2),土壤磷平均流失量在25°坡度时最大(0.565kg hm-2)。4个月(5~8月)库区坡耕地土壤氮和磷平均流失量分别为1.038 kg hm-2、0.509 kg hm-2。  相似文献   

9.
巢湖沉积物总磷含量及无机磷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巢湖沉积物总磷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以及磷的无机形态.表明结果: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总磷含量范围在0.3~1.1 mg/g间,平均含量为0.55 mg/g.总磷含量的水平分布有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河口沉积物总磷的垂直分布出现变化程度的差异.巢湖沉积物无机形态的磷主要以Fe-P、Ca-P为主,两者之和为总磷的80%以上,但Fe-P与Ca-P表现出相异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亚高山典型泥炭湿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总磷、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进行时间(春、夏、秋、冬)和空间(表层15 cm、中层30 cm、底层45 cm)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各样分以及pH、Eh、容重均满足正态分布,其中有效磷、速效钾为中强变异性,均值为31.33,71.2 mg/kg,总有机碳、总磷、铵态氮、pH、Eh、容重为中弱变异性,均值为419.2,1.56 g/kg和67.57 mg/kg, 5.33,104.4,0.155 g/kg,总氮为弱变异性,均值为20.13 g/kg。(2)土壤总有机碳在季节以及深度变化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氮与总磷在首层与其余2层存在显著差异,在季节上总氮在首层存在季节差异,总磷在首、中层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养分仅速效钾与首层和其余2层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有机碳、总磷、铵态氮与总氮、速效钾、总磷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总有机碳与土壤容重、有效磷与Eh,pH与Eh呈显著负相关。(4)研究区土壤总有机碳与总氮较高于我国其余泥炭湿地,随着纬度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辽西主产区葡萄的根区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摸清辽西葡萄园根区土壤养分状况,2009年4月~5月,在辽西葡萄主产区选择34个代表性的葡萄园分3层采集0~60 cm根区土壤,测定了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辽西葡萄根区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0.37 g kg-1、2.0 kg-1、162.7 mg kg-1、164.0 mg kg-1和393.6 mg kg-1;20~40 cm层分别为:14.75 g kg-1、1.6 g kg-1、121.1 mg kg-1、124.3 mg kg-1和293.5 mg kg-1;40~60 cm层分别为:14.34 g kg-1、1.4 g kg-1、96.8 mg kg-1、87.6 mg kg-1和205.4 mg kg-1。总体来看,辽西主产区葡萄园根区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或过量水平,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同时,由于多年传统施肥习惯,导致养分在根区土壤表层大量累积,其中土壤有效氮含量三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20~40 cm和40~60 cm土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20~40 cm和40~60 cm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效磷含量0~2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20 cm与20~40 cm土层和20~40 cm与40~60 cm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工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掌握西藏拟造林作业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对6个地市524个造林作业区的土壤样本进行了养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钾、有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均处在"稍缺―极缺"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6.26 g kg~(-1)、8.7 mg kg~(-1)、17.81 g kg~(-1)和83.6 mg kg~(-1),全氮和全磷处在"中等―稍缺"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1.39 g kg~(-1)和0.72 g kg~(-1),碱解氮条件最好:平均含量为214.1 mg kg~(-1),全钾条件最差。(2)6地市除碱解氮外,土壤中分别存在2至5个养分元素的缺乏,多数作业区全钾、速效钾和有效磷不足。阿里地区最缺有机质,仅5.08 g kg~(-1),日喀则市、拉萨市和林芝市最缺全钾,仅5.19~6.42 g kg~(-1),山南市和昌都市最缺有效磷,仅3.9~5.4 mg kg~(-1)。此外,拉萨市、山南市和阿里地区多数作业区全氮不足,阿里地区、日喀则市和昌都市全磷不足,除昌都市外各地市有机质不足的作业区居多。(3)地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但速效钾、有机质在日喀则市、拉萨市和山南市间差异均不显著。总体而言,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状况较差,通过对西藏造林作业区土壤养分的特征分析,可为作业区造林后树木生长状态的成因查寻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设施蔬菜种植中存在不合理施肥现象,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解设施蔬菜地高氮肥力水平下不同氮素水平对磷素的养分吸收影响,2004—2007年在山东寿光进行不同氮素水平调控和秸秆还田试验,并于2007年冬春季进行裂区淋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调控影响磷素含量变化,空白(NN)、有机肥(MN)、有机肥+秸秆(MN+S)供氮水平下土壤全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全磷增幅传统氮素(CN)传统氮素+秸秆(CN+S)氮素优化+秸秆(SN+S)氮素优化(SN)。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速效磷含量达到213.7、225.4 mg·kg-1,增长了17.1%、23.5%,磷素累积明显;其他供氮水平下速效磷含量逐年下降,降幅NNMNMN+SSN+SSNCNCN+S,减少氮素供应有利于减缓磷素累积,促进磷的吸收利用。除NN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下降外,其他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CN、CN+S供氮水平下土壤有机磷含量累积明显(308.4、331.4 mg·kg-1),分别增长了28.5%、38.2%。S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P2O5,mg·100 g-1)达到了1 571,增长了143.6%;CN、CN+S供氮水平下磷的吸收系数出现了负增长,CN供氮水平下达到了416(P2O5,mg·100 g-1),下降了35.5%。添加小麦秸秆极大地提高了磷的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土壤速效磷的累积。淋溶液中全磷含量SNSN+S,有机磷含量SNSN+S,秸秆还田对阻控有机磷素淋溶有一定的作用,但整个冬春生长季渗滤液中全磷含量在2.6~12.0 mg·L-1,有机磷含量在0.42~4.1 mg·L-1,淋出液水质仍超过了国家安全水质标准。因此,在高肥力水平下进行氮素调控,优化氮素供应量,促进了磷素的吸收利用,对农民在高肥力水平下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建议农民在以后的种植中减少氮肥供应量及添加高碳源秸秆进行还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氮磷对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南渡江新坡河塘底泥养分状况及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渡江流域新坡河塘疏浚底泥的利用方向规划为农田土地整治工程中耕作层的替代土,用来发展蔬菜种植业。为了探清该流域河塘疏浚底泥的养分水平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河塘的形态、水域面积、断面特征、流速、底泥沉积量采取典型断面布设和网格法布点,将所调查的河塘分为上游和下游,共采集0~40cm深的底泥样品78个。通过室内底泥样品成分检测、养分灰色关联度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河塘底泥的养分特征、肥力水平、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及空间格局分布特征,掌握了该流域底泥的养分条件、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底泥农业利用的风险。结果表明:1)底泥的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呈现空间异质性,下游的全氮、全磷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高出32.45%、11.88%,而下游的全钾、有机质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低14.64%、14.62%,上游段底泥养分数据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下游段,底泥养分异质性是由河流流速、周边的自然环境及人为耕作活动造成。底泥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等养分指标达到1级(丰)水平,统计分析全钾含量为5级(缺)水平;整个河塘底泥养分要高于对照点,为底泥的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2)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和Cu,其次为和Cr和Ni,Cd、Cu、Cr、Ni样品单因素污染超标率分别为76.92%、47.44%、56.41%、23.07%,且超标幅度分别为58.45%、104.58%、6.06%、68.48%;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因基性火山岩为成土母质,背景值偏高,土壤重金属被酸雨淋溶出,并随地表径流汇集在河塘中,造成了底泥的重金属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可知河塘底泥是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样品数的46.15%、28.21%;底泥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轻微污染水平(3级)和中度污染水平(4级)的区域面积分别为62.05%、25.80%,以中、轻微污染水平的区域为主。河塘下游水面宽阔,流速减慢,造成底泥沉积量增加,污染加重及污染空间分布异质性强。应该根据底泥的污染等级及养分条件综合决定其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5.
南渡江流域新坡河塘疏浚底泥的利用方向规划为农田土地整治工程中耕作层的替代土,用来发展蔬菜种植业。为了探清该流域河塘疏浚底泥的养分水平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河塘的形态、水域面积、断面特征、流速、底泥沉积量采取典型断面布设和网格法布点,将所调查的河塘分为上游和下游,共采集0~40 cm深的底泥样品78个。通过室内底泥样品成分检测、养分灰色关联度评价、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河塘底泥的养分特征、肥力水平、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及空间格局分布特征,掌握了该流域底泥的养分条件、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底泥农业利用的风险。结果表明:1)底泥的全氮、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呈现空间异质性,下游的全氮、全磷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高出32.45%、11.88%,而下游的全钾、有机质均值含量较上游分别低14.64%、14.62%,上游段底泥养分数据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下游段,底泥养分异质性是由河流流速、周边的自然环境及人为耕作活动造成。底泥中的全氮、全磷、有机质等养分指标达到1级(丰)水平,统计分析全钾含量为5级(缺)水平;整个河塘底泥养分要高于对照点,为底泥的农业土地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2)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和Cu,其次为和Cr和Ni,Cd、Cu、Cr、Ni样品单因素污染超标率分别为76.92%、47.44%、56.41%、23.07%,且超标幅度分别为58.45%、104.58%、6.06%、68.48%;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因基性火山岩为成土母质,背景值偏高,土壤重金属被酸雨淋溶出,并随地表径流汇集在河塘中,造成了底泥的重金属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可知河塘底泥是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分别占样品数的46.15%、28.21%;底泥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轻微污染水平(3级)和中度污染水平(4级)的区域面积分别为62.05%、25.80%,以中、轻微污染水平的区域为主。河塘下游水面宽阔,流速减慢,造成底泥沉积量增加,污染加重及污染空间分布异质性强。应该根据底泥的污染等级及养分条件综合决定其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腾格里沙漠东缘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在研究区从东向西分别采集6种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分别测定了其pH值、有机质和全效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沙丘固定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呈逐渐增加趋势,分别从1.32和0.025g/kg增加到1.89和0.061g/kg,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半固定沙丘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加,发展为固定沙丘后由于大量植物的生长土壤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反而比半固定沙丘低。荒漠草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退化草原速效磷含量比荒漠草原略高,差异不显著随退化荒漠草原恢复进程,人工梭梭林速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pH值以人工梭梭林较低。植被恢复过程中,沙生植被的存在对有机质和氮素的富集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流沙固定和退化荒漠草原恢复,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效氮的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在太行山区阜平县对耕地土壤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理论依据,利用2018年阜平县耕地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学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了阜平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等养分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前阜平县耕地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均值含量分别为7.08,21.84 g/kg, 70.53 mg/kg, 22.43 mg/kg, 75.43 mg/kg,土壤pH值主要为中性水平,占比65.42%;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以中等含量水平为主,占比分别为45.55%,43.19%和59.86%,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8.76%,64.42%和75.96%;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处于高等含量水平,占比29.99%,而高等及以上水平占比74.15%。从空间分布上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大体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长的趋势,而从海拔梯度分区下有机质和有效磷呈现丘陵区(21.85 g/kg)<低山区(21.92 g/kg)<中山区(22.70 g/kg)趋势,碱解氮呈现中山区(64.72 mg/kg)&l...  相似文献   

18.
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亚国  李衡  郭培明  雷玉山 《土壤》2019,51(6):1100-1105
测定陕西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含量,评价土壤肥力状况,为指导果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集研究区10个代表性果园表层土壤样品,对其pH、有机质以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结合相关分级标准,分析果园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武功县猕猴桃园土壤pH在7.52~8.54,平均为8.16,属于弱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78~26.73 g/kg,平均为18.43 g/kg,达到中量水平的土壤样品仅占25.1%,整体表现缺乏;土壤速效氮含量在47.60~254.16 mg/kg,平均为138.69 mg/kg,64.7%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超过120 mg/kg,仅有8.0%的土壤样品速效氮含量缺乏;土壤有效磷含量在11.01~292.10 mg/kg,平均为59.22 mg/kg,达到丰富及以上水平的土壤样品占90.3%;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2.81~458.20 mg/kg,平均为190.92 mg/kg,丰富、中量、缺乏的土壤样品分别占57.3%、28.2%、14.5%。研究区土壤pH、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相对较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比较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建议在今后土壤及施肥管理中,采取综合措施,适度降低土壤pH,以满足猕猴桃生长所需的土壤酸碱环境;加强有机肥的投入,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氮、磷、钾化肥的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生物肥和化肥组合施肥技术对土壤N、P养分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全N增加0.05g/kg,速效氮(除Ⅱ处理)增加6.6~44.6mg/kg,土壤全P增加0.15~0.29g/kg,速效磷增加15.68~51.07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土壤N素增量全N增加0.2~0.25g/kg,速效氮增加11.6~39.4 mg/kg,全P增加0.09~0.24g/kg,速效磷增加23.59~57.82mg/kg。组合施肥较单施化肥净收入高19.4%~37.3%。  相似文献   

20.
25年来褐土区土壤养分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土是中国小麦与玉米产区的重要土壤类型之一。为了探明我国褐土养分和肥力的演变特征,科学合理地指导褐土施肥,本研究分析了1988-2013年间褐土中的有机质(SOM)、全氮(TN)、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以及土壤p H值演变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了6个肥力指标对褐土综合肥力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褐土有效磷含量从8.8 mg·kg~(-1)上升到30.9mg·kg~(-1),显著上升(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从监测初期70.75 mg·kg~(-1)上升到162.20 mg·kg~(-1),显著增加(P0.05)。土壤p H值下降了0.35个单位(P0.05),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褐土肥力主要贡献因子为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褐土区土壤养分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说明土壤肥力总体上得到了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褐土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大有机肥的投入,对提高褐土的综合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