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黑麦草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及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MS法)检测MC-LR在黑麦草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显示,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黑麦草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MC-LR对黑麦草幼苗株高和干重无显著影响;但4mg·L-1MC-LR处理对幼苗根长和鲜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MC-LR处理提高了黑麦草幼苗体内SOD和POD活性,但高浓度MC-LR对两种酶活性又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MC-LR处理浓度升高,MC-LR在幼苗体内积累含量和生物富集系数逐渐增大。黑麦草幼苗体内可积累MC-LR,这有可能通过食物链途径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不同供钾水平对西瓜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5个供钾水平(0、60 kg.hm 2、240 kg.hm 2、500 kg.hm 2和700 kg.hm 2)下西瓜苗期生长指标和根系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240 kg.hm 2钾浓度下,西瓜幼苗茎鲜重、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子叶面积、茎粗、株高、根长、比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和根平均直径分别比不施钾处理增长46.05%、31.31%、57.56%、29.87%、2.92%、12.71%、37.18%、67.23%、64.00%、64.03%、58.88%、154.11%和6.25%。700 kg.hm 2钾浓度下,西瓜幼苗茎鲜重、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子叶面积、茎粗和株高比240kg.hm 2钾浓度处理分别降低40.24%、25.31%、36.90%、23.08%、31.09%、9.81%和41.44%。700 kg.hm 2钾肥处理对西瓜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所有处理的西瓜幼苗直径≤1.0 mm的根长占总量的90%以上,直径≤0.5 mm的根尖数占总量的98%以上;直径≤2.0 mm的比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占总量的50%以上;钾素对西瓜幼苗直径≤2.0 mm、2.5 mm<直径≤3.0 mm、3.5 mm<直径≤4.0 mm的根长、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影响最明显。由于细根的吸收活力比较强,而西瓜细根所占比例最大,因此缺钾条件下,西瓜幼苗钾营养状况受到的影响较根系生长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适宜的钾浓度有利于西瓜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的生长质量,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不施钾和高钾处理会抑制幼苗的生长,但高钾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经济因素,240 kg.hm 2钾肥施用量对西瓜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建成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每周两次定量灌溉含有高氯酸盐的水,研究了3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高氯酸盐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持续分次加入0.1mg·L-1和50mg·L-1浓度的高氯酸盐对水稻的株高和分蘖数没有不利的影响。0.1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50mg·L-1浓度处理组的SOD、POD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1mg·L-1浓度处理组;0.1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而50mg·L-1浓度处理组的CAT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和0.1mg·L-1浓度处理组;MDA含量随着污染物处理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两种浓度的高氯酸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高氯酸盐对水稻合成蛋白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水稻叶片是高氯酸盐积累的主要器官,其ClO4-含量明显高于根、茎和谷,而且随着环境中高氯酸盐浓度的增加,水稻吸收并进入各部位的量也增加。水稻的根、茎、叶和谷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出ClO4-及其中间代谢产物ClO3-的存在,但土壤中则未检测出ClO4-和ClO3-,说明加入的ClO4-很少被土壤吸附并能很快被植物吸收或微生物降解。本实验中水稻各部位所含的氯酸盐都很少甚至未检出,说明中间代谢产物氯酸盐在水稻中相对容易被分解代谢。水稻品种不同,吸收积累高氯酸盐的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桂农占的籽粒积累高氯酸盐的量比其他品种多。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亚麻荠根系分泌物对胡麻和杂草藜的化感作用,采用水培法观察了亚麻荠根系分泌物对胡麻和藜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荠根系分泌物对胡麻和藜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亚麻荠根系分泌物对胡麻根长、根鲜重、苗鲜重具有抑制作用,在低处理浓度时对胡麻苗高具有促进作用,在中、高处理浓度时抑制作用较小;对杂草藜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小。综合分析,亚麻荠根系分泌物在低处理浓度时对胡麻生长的抑制作用小于对藜的抑制作用,在中、高处理浓度时大于对藜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气含重金属细颗粒物对陆生植物的早期生长有负面影响。通过搭建合理的暴露场景,在植物早期生长阶段,模拟不同程度大气污染条件,评价含Pb、Cd重金属细颗粒物对水稻、马铃薯2种受试植物出苗、幼苗生长和鲜重(陆上茎叶和地下块茎两部分)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暴露处理组人工土壤Cd、Pb元素浓度在试验结束时均有增加,其中Cd元素浓度比背景值增加了约8.8倍,Pb元素浓度增加相比背景值不明显。水稻陆上茎叶部分对Cd、Pb的富集量分别为0.002 0 mg·kg~(-1)和0.054 mg·kg~(~(-1));马铃薯地下块茎部分对Cd、Pb的富集量分别为0.185 0 mg·kg~(-1)和0.074 mg·kg~(-1)。暴露处理后对水稻的各生物量终点抑制效应不明显,而对马铃薯地下块茎鲜重的抑制率达到27%。由此可见,在模拟暴露条件下,人工土壤Cd污染元素浓度变化较大,马铃薯地下块茎对Cd元素富集效应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暴露处理导致的Pb-Cd重金属复合污染对于马铃薯地下块茎生物量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胁迫效应。同时,水稻陆上部分对于暴露的污染物及设定浓度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低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铬Cr^6+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和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铬(Cr6 )对水稻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出苗都有不良影响;幼苗随着铬(Cr6 )浓度的增加,植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均下降,但水培较土培所引起铬的危害起始浓度更小,失绿症状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0.5、1.0、1.8mmol·L^-1)K2CrO4处理高丹草幼苗后对其生长、相关生理特性及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r^6+处理浓度增加,高丹草幼苗生长受到抑制,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叶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Pro)含量呈现升高趋势,1.0mmol·L^-1处理下增加幅度最为显著;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此外,不同浓度(0、50、100、150mmol·L^-1)Cr^6+处理影响高丹草幼苗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处理浓度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处理浓度与有丝分裂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与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丹草幼苗生长生理变化规律、根尖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Cr^6+含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提液生物测试法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高浓度处理比低浓度处理抑制作用更强,且抑制效应由大到小依次是胡麻连作胡-麦间作撂荒小麦连作,说明胡麻连作更能产生连作障碍,自毒效应明显;2)不同处理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幼苗的苗鲜重、根鲜重、根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高浓度主要抑制苗鲜重、根鲜重和根长,低浓度主要抑制根鲜重、根长,胡麻连作和撂荒处理对幼苗生长抑制要大于胡-麦间作和小麦连作处理;3)不同处理土壤水浸提液对胡麻影响的综合效应随浸提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小麦连作高浓度处理比低浓度处理抑制作用变化不明显,且综合效应由大到小依次是胡麻连作撂荒胡-麦间作小麦连作;4)不同种植模式处理土壤可以减轻胡麻连作产生的化感效应,处理顺序为小麦连作胡-麦间作胡麻连作。综上所述,胡麻连作障碍问题确实存在,合理的作物布局有利于改善由于胡麻自身化感物质积累所造成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疆棉区长期连作与棉花秸秆还田的普遍现象,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棉秆腐解液对棉花自身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棉秆腐解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低促高抑”,抑制作用随腐解液浓度增大而增强。2.5、5 g·L^-1的腐解液能提高棉花种子萌发率,促进胚根生长,而10、20、30 g·L^-1的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5 g·L^-1处理棉花幼苗的根长、株高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过高的腐解液浓度(〉10 g·L^-1)使棉苗根系活力减弱,抑制棉花幼苗根的生长发育,使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导致根重、根长、株高等下降,20、30 g·L^-1两处理根鲜重与根长均显著低于对照。在5、10 g·L^-1的浓度范围内,棉花幼苗体内SOD、POD活性分别增高,超过以上浓度则酶活性开始下降,20 g·L^-1以上浓度使MDA含量急剧增高。  相似文献   

10.
以油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CTC)和代谢物差向金霉素(4-epi-chlortetracycline,ECTC)胁迫对其发芽、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CTC和ECTC在幼苗体内的积累。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没有显著差异,但株高和根长受到明显抑制;在1~30mg.L-1处理浓度下,CTC和ECTC诱导的幼苗体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幼苗体内CTC、ECTC积累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CTC和ECTC可在油菜幼苗体内积累,这可能产生潜在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选取花生(Arachis hypogaea)、大豆(Glycine max)、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蓖麻(Ricinus communis)4种油料作物,采用不同浓度的Cr3+、Pb2+水培处理,研究了4种油料作物对Cr3+、Pb2+的耐受能力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Cr3+、Pb2+处理浓度的升高,4种油料作物株高、根长、地上部与根部生物量和耐受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花生、向日葵地上部生物量降幅较小。4种作物地上部Cr、Pb含量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200mg.L-1 Cr3+处理下大豆地上部Cr含量最高(5322mg.kg-1),400mg.L-1 Pb2+处理下向日葵地上部Pb含量最高(1439mg.kg-1)。4种作物地上部对重金属的富集量随着Cr3+、Pb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大部分重金属积累在根部。其中,花生Cr、Pb积累量和迁移率均较高,100mg.L-1 Cr3+、200mg.L-1 Pb2+处理下地上部Cr、Pb积累量分别为420.5、492.4μg.株-1,迁移率分别为23.1%、11.7%。综合分析表明,花生对Cr3+、Pb2+具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可作为Cr3+、Pb2+污染环境中植物修复的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方法对Cr^3+的土壤脲酶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对Cr^3+的生态毒性有重要影响;酸性土壤脲酶受到显著抑制,活性及动力学特征参数与Cr^3+浓度间达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且模型U=β0(/β1×C+1)揭示其间机理为完全抑制,动力学则进一步细化为非竞争性抑制;获得土壤轻微和中度污染时的生态剂量ED10和ED50分别为50.59和865.7 mg.kg^-1;酸性土壤中脲酶活性、Vmax、k可作为土壤Cr^3+污染的监测指标之一,而碱性土壤则反应不敏感,其随铬浓度增加,脲酶活性及动力学参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总体变幅较小;两类土壤的差别可能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引起了不同价态铬转变的缘故。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Cr3+处理,测定不同耐铬性青菜品种叶片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植物络合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个青菜品种叶片中植物络合素及抗氧化剂含量呈增加趋势。高浓度Cr3+(250mg·L-1)处理下,耐铬性强的矮抗青品种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幅较小,耐铬性差的绿秀品种则增幅较大;耐铬性强的矮抗青叶片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绿秀品种则略增,差异不显著(P〉0.05);耐铬性强的矮抗青品种叶片中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87、1.72倍,低于耐性差的绿秀品种(1.98、1.94倍)。随着铬处理浓度的增加,AsA-GSH关键酶活性呈先增后降趋势。高浓度Cr3+处理下,耐铬性强的矮抗青品种叶片中植物络合素(PCs)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9%、38.9%、45.2%,而耐性差的绿秀分别增加了11.5%、30.5%、43.0%。综合分析表明,矮抗青在Cr3+处理下具有较高的AsA-GSH代谢关键酶活性和非酶物质含量,可能是不同青菜品种对Cr3+耐受性差异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方法,在玉米幼苗进入三叶期后向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氯化镉(0、10^-6、10^-5、10^-4 mol·L^-1),胁迫不同时间(5、10、15 d)后对幼苗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10^-6 mol·L^-1)及中浓度(10^-5 mol·L^-1)镉胁迫对幼苗生长均有较强刺激作用,而中浓度胁迫对地上部分作用更明显;低浓度镉胁迫对根部及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及ASA-POD)活性影响较小,只是根部POD、ASA-POD活性明显升高,而中浓度胁迫对除SOD外其他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MDA含量均未有显著升高,可见根部及叶片未受到氧化损伤;两种浓度胁迫下,Fv′/Fm′虽下降,净光合速率有所升高。高浓度镉(10-4 mol·L^-1)胁迫下幼苗生长几乎停止;根部SOD及CAT活性升高,而POD和ASA-POD被明显抑制,叶片中CAT、POD及ASA-POD活性显著升高;根部受到显著氧化损伤;各项光合参数(Fv/Fm、Fv′/Fm′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沙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Cr6+(0、10、20、40 mg.L-1)对风车草湿地和薏米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影响及铬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COD的去除率在苗期随铬浓度增大而逐渐升高,其余时期在20、40 mg.L-1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除了花期风车草湿地外);随铬处理浓度的增大,风车草湿地对TN的去除率变化不明显,薏米湿地对TN的去除率则受到抑制作用(除了花期10 mg.L-1外);这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铬的净化效果较好,仅在40 mg.L-1处理的风车草湿地出水中检测出铬。(2)10 mg.L-1铬促进风车草和薏米的生物量增大,较高浓度铬(20、40 mg.L-1)则抑制。(3)基质细沙及植物根系对污水中铬具有较好的吸附及积累作用,铬含量在细沙及植物中均随铬浓度增大而显著升高,其中两种植物对铬的积累量都表现为地下部显著大于地上部,表明风车草和薏米的根部中铬较难转移到其地上部。  相似文献   

16.
以松前水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浓度萘污染土壤对松前水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植物成熟期时土壤中萘的残留。结果表明:①萘浓度低于20mg·kg^-1时促进幼苗茎径、茎长、株高的生长,高浓度对其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②萘胁迫对水稻叶片游离脯氨酸和蛋白质代谢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程度以苗期最为明显,其次是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幼苗阶段萘的高浓度组MDA累积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水稻幼苗阶段受到膜脂过氧化影响较为显著,分蘖期次之;拔节期水稻开始新生器官,抗性较弱,萘胁迫产生的过氧化作用超过了水稻的承受范围,使SOD活性显著降低。③在试验所设萘浓度范围内,水稻各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和光合作用速率均呈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均不超过对照的±5%,说明萘胁迫对松前水稻的光合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水稻对萘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④经过水稻一个生长周期,萘在种子中的残留量最多,其次是根部,且土壤中萘各浓度组的残留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水稻根部和种子中萘的含量均随萘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趋势,但各浓度组均高于对照组,20mg·kg^-1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倍、4.2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