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多环芳烃、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污染研究已成为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环境中的重要污染物,开展两者复合污染研究,对于农业环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的研究现状,来探讨植物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复合污染的修复研究进展,并从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研究趋势,提出植物修复需因地制宜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焦化厂内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以烷基苷(AP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曲拉通X-100(TX100)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物,采用静态平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探索采用单一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清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并考察生物柴油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顺序为SDBS〉APG〉TX100。APG/SDBS混合处理及TX100/SDBS为9:1混合处理提高了土壤中多环芳烃去除率,而APG/TX100混合处理没能提高多环芳烃去除率。生物柴油对TX100及TX100/SDBS去除多环芳烃效果没有明显提高,对APG及APG/TX100去除多环芳烃略有提高。当APG/SDBS为9:1时,生物柴油可以使多环芳烃去除率从(63.3±2.0)%提高到(75.6±2.0)%。单一表面活性剂、混合表面活性剂、及表面活性剂-生物柴油乳液对多环芳烃各组分去除率比较类似,对菲的去除率最高,茚并[1,2,3-d]芘次之,其余相对较低。因此,建议采用APG/SDBS+生物柴油的混合体系对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克强  骆永明 《土壤》2001,33(4):169-178
综述了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归宿、生物转化机理、影响因素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治理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许多污染场地都呈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叠加的趋势,给修复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以红壤为供试土壤,以铜和芘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和氧化剂H2O2对电动修复该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其目的是实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去除。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处理中,芘和铜都有向阴极迁移的趋势;当提高土柱的pH时降低了芘的氧化和降解,同时也阻碍了土壤中铜的迁移和去除;阳极加10%HPCD,阴极控制酸性条件pH3.5有助于土壤中污染物的解吸和迁移,芘和铜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1.3%和80.5%;由于H2O2的不稳定性,添加6%H2O2并未明显提高芘和铜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魏魏  尹睿  林先贵  张晶  陈效民  曾军  汪勇 《土壤学报》2010,47(6):1118-1125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单独或联合接种多环芳烃专性降解菌(DB)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H),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RH和接种DB能明显促进土壤中PAHs总量和各组分PAHs的降解。经过90 d培养后,添加RH、DB和RH+DB处理的PAHs的降解率分别为21.3%、32.6%、36.0%,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3.0%、563.3%、633.0%。此外,随着苯环数的增加,土壤中15种PAHs平均降解率逐渐降低。同时也发现DB、RH+DB处理土壤中脱氢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和PAHs降解菌数量显著高于CK、RH处理,但是CK与RH处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DB、RH在促进土壤中PAHs的降解方面有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可行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保仁  高为 《土壤》2006,38(4):374-378
本文讨论了处理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可行技术。土壤冲洗可解决部分问题;土壤焚烧可高效地去除PAHs,但是通常这种方法会导致二次污染;含PAHs土壤的生物处理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为生物处理没有副产品,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消除污染物。PAHs的土壤污染问题远没有解决,然而,生物处理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土壤结合态稠环芳烃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土壤结合态稠环芳烃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能够降解土壤中的稠环芳香烃化合物,稠环芳烃与土壤结合是妨碍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能够显著提高结合态的稠环芳烃被降解的比例。在30d左右时间内,土壤中稠环芳烃可以被降解至一个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9.
几种豆科、禾本科植物对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对多环芳烃(PAH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90天后8种植物对土壤中PAHs均有不同程度降解效果,其中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对土壤PAHs的去除率分别达48.4%、46.8%,且对3环PAHs去除较为彻底,对4环及4环以上的PAHs去除效果较差。8种供试植物对PAHs均有一定的吸收、富集与转运的能力,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对土壤PAHs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096、0.085,其提取修复效率为0.017%和0.013%。可见,紫花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具有较好的根际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联合强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倪妮  宋洋  王芳  卞永荣  蒋新 《土壤学报》2016,53(3):561-571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一类有毒有机污染物。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领域中,运用一些生物化学的方式来强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缩短生物修复的时间,大大提高修复效率,最具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以植物-微生物、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两种生物联合修复方式为对象,结合各自的特点、机理和实例,推断了其修复机制的内在原因,总结了影响土壤中PAHs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PAHs的浓度水平、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外源添加降解菌和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菌属或土壤动物之间的种间竞争和部分环境因素等);同时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强化生物联合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技术原理、应用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不同情况下制约PAHs强化降解进程的潜在限制因子(包括:表面活性剂和固定化微生物的添加量、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适度混合、载体材料的性质、固定化方式的选取、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等);并强调在进行强化修复的过程中,要注重现场应用和安全性评价,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强化修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茶皂素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振荡离心的方法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在不同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下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CR法研究了茶皂素处理前后土样中各形态的重金属含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皂素浓度的增加,重金属的去除率随之增加,在茶皂素浓度为7%时,对供试土样中重金属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去除率分别为Cd 96.36%,Zn 71.73%,Pb 43.71%,Cu 20.56%;随着土壤环境pH值的增加,重金属的去除率随之减少,适宜的pH范围在5.0左右;离子强度对Pb,Cu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Zn,Cd的去除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少。比较茶皂素处理前后土样中重金属各形态含量的变化,发现酸溶态的重金属更易被茶皂素去除,其次为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重金属很难被去除。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急性毒性较强的菲(Phe)和遗传毒性较强的苯并[a]芘(B[a]P)为代表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不同C源、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调控因子,对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动处理使污染土壤中Phe和B[a]P的降解率分别达59.44%和26.14%,而淹水处理使两者降解率分别达46.48%和13.27%。添加C源(淀粉和葡萄糖)处理提高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且随着C源的施用量而增加。同时也发现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菌和微生物总量呈正相关,并随着PAHs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土壤中PAHs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可见,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主要决定于PAHs的降解菌数量。  相似文献   

13.
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联合生物修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邹德勋  骆永明  徐凤花  滕应  李振高 《土壤》2007,39(3):334-340
研究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其生物修复技术是当今国际环境修复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并结合当前研究进展,展望了基于多种修复措施相结合的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联合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典型城市城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成都经济区内成都、德阳、蒲江彭山3类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城郊土壤中Cd,Hg,As,Zn,Cr,Cu,Pb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作了对比研究.与国家土壤二级质量标准比较,成都、德阳、彭山蒲江Cd含量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1.67%,70.67%,39.00%,彭山蒲江Cr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25%,其它元素含量均未超标.比较3类不同城市城郊土壤重金属含量.成都城郊Hg,As,Zn,Pb含量最高,Cd,Cr含量相对最低;德阳Cd,Cu最高;蒲江和彭山Cr相对最高,Hg,As,Zn,Cu,Pb含量则相对最低.与国内其他城市比较,成都、德阳城郊土壤Hg含量,彭山蒲江、德阳Cr含量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成都的As,Cd含量,德阳的Cd,Zn含量,蒲江彭山的Hg,As,Zn,Pb含量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lum shale and till soils overlying alum shale bedrock were analysed for aqua regia and NH4OAc/EDTA extractable Pb, Cu, Zn, Ni, Mn and Cd. The means of these determin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rwegian, Finnish and Swedish non-alum shale soils. Alum shale soils seemed to contain higher amounts of both total and easily extractable Cu, Zn, Ni and Cd. Total Pb content also seemed to be higher in the alum shale soils. The relative availability of Cd, Ni and Mn, expressed as the ratio of NH4OAc/EDTA to aqua regia extractable, was found to be greater than that of Pb, Cu and Zn in the alum shale and till soils.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调查结果为基础,采用美国能源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暴露量化方法和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评估手册的风险表征方法,评估了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对户外劳作者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宁波户外劳作者由于土壤中多环芳烃引起的平均非致癌危害指数为1.09×10-5,平均致癌风险值为3.17×10-7,可判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小。宁波地区致癌多环芳烃含量最高暴露点致癌风险值为1.45×10-6,没有超过致癌风险水平上限(10-4),说明致癌风险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多环芳烃中苯并(a)芘对综合致癌风险贡献最大,贡献率高达65.6%,应注意防范土壤中该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危害。宁波户外劳作者受到的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主要由直接摄入途径和皮肤接触途径贡献,两种途径对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贡献率分别达到89%和100%,呼吸摄入引起的非致癌危害和致癌风险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乌鲁木齐市周边,从乌拉泊到水西沟按不同距离与深度进行土壤样品采集,采用索氏提取法与层析净化法进行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PAHs进行对比分析、污染评价和来源分析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总PAHs平均浓度为998.23(306.94~3 652.16)ng/g,污染程度差异不大,处中度污染水平但更接近严重污染水平;16种PAHs的最低检测限为0.20~0.80 ng/g;一些采样点的表层土壤中苯并[a]芘的含量高于土壤质量控制标准。不同层次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其顺序为表层中层下层;高分子量(4~6环)PAHs占据了总含量的84.1%,低分子量(2~3环)PAHs占据15.9%,得出在乌鲁木齐市周边土壤中PAHs的重要来源是汽车排放,同时煤燃烧排放的贡献也很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α-淀粉酶与茶皂素对污染土壤中的Cd,Pb洗脱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更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以重金属Cd,Pb污染的耕作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α-淀粉酶和茶皂素复合淋洗对Cd,Pb污染土壤进行生态修复,并测定土壤淋洗前后Cd,Pb形态的变化。[结果]在反应时间12h,pH 4.0,反应温度30℃,茶皂素溶液和酶溶液配比4∶1条件下,Cd,Pb去除率分别为88.87%,43.97%。通过对修复前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发现酸提取态、可还原物态的重金属较容易去除,淋洗后土壤中Cd和Pb均达到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结论]α-淀粉酶和茶皂素组合对土壤中Cd,Pb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起到协同、增强作用。表明α-淀粉酶和茶皂素组合在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模拟酸雨对红壤重金属元素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经过9150~10650mm的模拟酸雨淋溶以后,与对照相比,pH4.5的酸雨使红壤Cr累积释放量增加4.02%~88.54%,Co增加-2.35%~56.14%.Ni增加5.82%~79.53%.Cu增加-3.45%~82.23%.Cd增加4.87%~83.14%.Pb增加10.64%~99.19%;pH3.5的酸雨使Cr累积释放量增加6.72%~308.42%,Co增加14.17%~134.81%,Ni增加10.06%~140.32%,Cu增加-3.11%~258.89%.Cd增加8.44%~630.84%,Pb增加17.02%~483.15%。几种重金属元素释放对酸雨的敏感性依次是:Pb和Cd释放对酸雨较敏感.其次为Cr和Cu,而Ni和Co的释放对酸雨较不敏感。红壤中Cr,Co.Ni,Cu.Cd,Pb累积释放量差别较大,但不同土壤之间其分布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特点,释放量大小依次是:Pb〉Co〉Ni〉Cu〉Cr〉Cd。红壤中Cr,Co,Ni,Cu,Cd.Pb的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  相似文献   

20.
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是绿色生物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受制于两个主要因素:超积累植物生物量小和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低。本文在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论述了蚯蚓与重金属的相互关系:重金属对蚯蚓的毒理效应和蚯蚓对重金属的忍耐力。根据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蚯蚓活动能提高植物生物量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论证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中引入蚯蚓的可行性,并指出引入蚯蚓的植物修复技术当前的研究热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