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农业技术路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芹  王若楠 《南方农业》2008,2(2):90-92
利用速水-拉坦模型,结合中国的基本情况,得出我国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是生物与化学技术为主导,并结合相应的机械技术.但是我国最近几年实行的是生物技术结合机械技术,并以机械技术为主的技术路线.本文试图找出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华北平原上的曲周县王庄村为研究对象,在对村民进行环境意识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生活垃圾组成及农业活动旺季垃圾的变化趋势,并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了典型示范。结果表明,村民对垃圾污染问题较为关注,并希望能回收利用,但主动改善性不强;王庄村生活垃圾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可分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塑料垃圾及有害垃圾4大类,产生量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塑料垃圾,其中有机垃圾占主要部分,达到56.76%;农户种植生产活动对有机垃圾和有害垃圾的产生有显著影响,无机垃圾产生量则主要与农户的燃料结构变化有关。通过对垃圾分类试验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北方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地区适宜采取以村为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方法,并实施村委会-保洁员-农户三方的监督机制和适当奖惩措施,垃圾处理方式开始宜采取卫生填埋兼以废品回收的无害化模式,并逐渐过渡到分类利用的资源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南方城市近郊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正趋向于城市垃圾,基于农村人口居住地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城市水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与模式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技术课题。本文在湖南省长沙县、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近郊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腐熟降解类生活垃圾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类处理模式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在村级水平减量60%~70%。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措施,但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基于全国7省的大样本调研数据,本文在系统了解农村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提供现状的基础上,评估政策措施对垃圾处理服务提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有58%的农村提供了生活固体垃圾处理服务,但区域间差异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现状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特征、处理状况与影响因素及采取的相应管理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与建议.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长,主要构成成分也逐渐从有机物质向无机物质转变,从而使得农村固体生活垃圾的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从管理来看,尽管部分地区探索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但大部分垃圾仍然处于无序管理状...  相似文献   

6.
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自然条件和潜力。水土流失防治的指导思想要从注重工程建设向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积极开展流域治理的思路上转变,流域治理的总体布局、措施配置等要更加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干扰,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在防治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区的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还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现状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很少,制约了相关政策的出台。本文基于全国7省(市)123个村的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村领导管理模式、保洁公司管理模式、乡镇及以上政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研究了一种生活垃圾末端全自动全组分分类处置技术,通过生物酶液化方法能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首先分解、分离,再通过湿式自动分选系统,将混合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塑料、废纸、竹木、纺织物等全部有效分离,经清洗后可直接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率90%以上。应用该技术实际建成运营一年的垃圾处理厂的数据显示,处理1 t垃圾平均可得到有机肥65 kg、纸浆105 kg、塑料124 kg、垃圾衍生燃料133 kg、砂石135 kg、沼气55kg和金属11kg;需要成本约180元,产值约325元,投资成本较焚烧节约近40%,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污染因子去除率平均达到88.76%,供系统循环使用。证明该技术能提高垃圾处置效率,经济效益可观,环境友好,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村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图例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调研,从四川、浙江和江苏收集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图例。该文就其中五个典型沼气装置的特点进行了技术分析,以期为这一技术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中国这类沼气池有共性的技术特点,即均采用二级厌氧消化加后处理措施(兼氧滤池)的处理模式,但是各自在单元设计上存在差异。近期设计与早期设计相比较,采用合流型进水方式较多,同时倾向于简化处理单元。现有部分装置设计中参数选用随意性较大,填料使用有问题,这些都影响到装置对生活污水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技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很适合在难以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的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文对该技术的特点、设计参数等进行介绍,并列举了一个具体的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模式的调查研究,选取4种典型处理技术:DSP-SH(Anaerobic-Anoxic-Oxic,A~2/O)生物脱氮除磷技术、Hy 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膜生物反应技术(Membrane Bio-Reactor,MBR)以及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SB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除Hy 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处理效果基本达标外,DSP-SH(A~2/O)技术、SBR技术以及MBR技术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均未稳定达到一级B标准,需定期加药提高去除率。4种污水处理技术的投资及占地面积均较低,DSP-SH(A~2/O)和Hy Wat海沃特复合生物滤池技术的操作管理和后续维护均比较方便;MBR技术污水处理效果好,但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经济较发达或对出水要求较高的地区;SBR技术运行方便灵活且费用适中,适用于受地形、占地面积限制的农村集中居住地。只有因地制宜地选用水处理技术模式,并结合稳定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管理维护机制,才能保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库区4个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研究工作。研究结果为:在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框架下,明确了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相关定义;确定了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技术路线与监测内容;提出了包括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划分类似区域,并将农户根据收入高低及有无下水道分为6种类型,重点农户每月取样,一般农户每季度取样,每次连续取样3 d等内容的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分区域对不同农户采用实地、定点、连续监测,解决了当前产排污系数不准确的问题,为完成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巢湖流域9个县市典型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巢湖流域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三水分离处理、污水收集集中处理和一体化设备集中处理等4种模式。其中分散式厌氧-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模式能减轻黑水管网布设的费用,在规划良好的村庄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污水处理模式;三水分离模式主要是就地处理冲厕黑水,该模式投资比较省,无需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可在经济水平落后且远离河流等公共水域的村庄应用;集中处理模式和一体化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具有污水处理可控的优点,但需要完善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投资费用高昂,在经济发达且良好规划的新村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选择宁波地区的A/O一体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人工湿地等4种典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各工艺终端处理设施的进出水水质跟踪监测,进行各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和稳定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处理工艺的COD、BOD_5、SS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O一体化生物滤池生物转盘人工湿地,TN多年平均去除率大小顺序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A/O一体化人工湿地,其中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的COD、BOD_5、TN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人工湿地工艺;A/O一体化、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工艺随着终端处理设施运行年限的延长,COD、BOD_5、SS、TN去除率均保持稳定,而人工湿地工艺的COD、BOD5、TN去除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处理工艺在低温期(11月—次年4月)和高温期(5月—10月)的SS去除率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工艺的COD、BOD_5、TN去除率在低温期明显低于高温期,其中A/O一体化工艺差异相对较小,生物滤池工艺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5.
鉴于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日益突出,且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随机选择了该地区9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生活垃圾的特性、群众对生活垃圾的认知以及参与管理的意愿进行了调研,以期为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与处理处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0g·人-1·d-1;主要组分有厨余类、灰土类、橡胶类、纸类和木竹类;垃圾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和热值分别为106kg·m-3、39.16%、19.48%、41.37%和7615kJ·kg-1。此外,云贵高原农村地区群众对生活垃圾的污染性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感受,对可回收生活垃圾的认知直接受当地废品回收商的影响,对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认知不足;群众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支付意愿较好,参与生活垃圾保洁和管理工作的意愿较强,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接种率及尿素添加量对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选取3个水平的接种率(0.3、0.5、1.0)和3个水平的尿素添加量(1%、3%、5%)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尿素添加量的条件下,接种率(0.3~1.0)越高越有利于甲烷产生,同时挥发性脂肪酸降解速率越快;而在相同接种率的条件下,随尿素添加量(1%~5%)的增加,甲烷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Gompertz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接种率为1.0、尿素添加量为3%的条件下,厌氧发酵产甲烷延滞期较短(12 d),70 d累积甲烷产量最高(0.44 L·g~(-1)TS),发酵过程未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不足的问题,采用自动增氧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浓度比非增氧型人工湿地高0.3 mg.L-1左右,TN、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7.41%、69.04%,比非增氧型湿地高14.57%、19.79%,但TP去除率与非增氧型湿地差异不显著。说明自动增氧措施对于增加人工湿地中的DO浓度,提高脱氮效率是有效的,但对于除磷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江阴市陆桥湿地系统为例,采用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生态-生化组合湿地的运行情况和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化-生态优化组合工艺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物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0.87%、80.70%、67.73%、77.24%、60.98%、92.64%。但该湿地系统对氮、磷和SS的净化能力仍有一定的波动性,在冬季尤为突出。研究结果为后期生态-生化组合湿地工艺和管理的改进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为生态-生化组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推广和示范研究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东江系广东及香港的饮用水源地,其源区包括江西省赣州市的寻乌、安远和定南3县。本研究在东江源区选取了3个典型村庄,调查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物理特性。调查发现:东江源区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厨余类垃圾为主,可达60%以上;其次是灰土类垃圾,可达12%以上,其他组分一般在10%以下。县级村人均垃圾产生量一般在0.2~0.47 kg·d-1,平均0.36 kg·d-1;镇级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在0.18~0.35 kg·d-1,平均0.29kg·d-1;普通村人均垃圾产生量在0.07~0.33kg·d-1,平均0.17kg·d-1。混合生活垃圾含水率与厨余类垃圾所占的比例呈显著线性相关(R2=0.626,P=0.019)。混合垃圾平均热值在2 329 kJ·kg-1,不适合直接进行焚烧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