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污染物随再生水进入地下环境后其迁移衰减情况及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以Multi-cell模型为基础,结合污染物质量守恒、在水土中吸附再分配、生物降解等机理,针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构建了计算污染物随水在土壤剖面的垂向迁移衰减一维模型,并以北京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为研究区域,以再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萘和菲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钻孔资料及灌溉水水质、地下水水质资料,应用该模型进行试算。结果表明,经过多年连续灌溉后,通州大兴大部分地区进入潜水含水层的萘、菲浓度较低,整体污染风险较低,仅在通州区潞城镇等个别地区萘、菲浓度较高,应引起重视;由于大兴区整体包气带较厚,其污染风险低于通州区。土壤粘土层是萘、菲积累的主要层位,其吸附容量远大于细砂等粗颗粒介质,在土壤表层低环多环芳烃迁移性更强。应用这一模型,能够较为宏观地掌握通州大兴再生水灌区不同区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萘和菲的污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2.
土壤的PAHs污染及其生物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阐述了土壤中PAHs的污染来源和荷兰,加拿大等国的HAHs治理标准,分析了影响土壤PAHs生物降解的因素,并对三种好氧生物治理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广州某氮肥厂原料车间和油库区土壤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EPAHs含量及其组成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分析样品中∑PAHs范围在10-7795μg·kg,原料车间土壤中的∑PAHs小于油库区土壤中的,菲、芘、荧蒽、并(b)荧蒽、苯并(a)芘为主要污染物;油库土壤0-40cm的样品中16种PAHs均有检出,∑PAHs和单体分布基本一致;原料车间土壤∑PAHs和单体浓度随着地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通过对单组分比值(菲/蒽,荧蒽/芘)的分析可以看出油库区土壤中PAHs来源于石油和燃烧源,而原料车间污染源主要为燃烧源。  相似文献   

4.
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张丽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4):99-105
[目的]对太原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分析,为该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太原小店污灌区15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GC/MS分析16种US 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样品的16种PAHs均被检出,其检出率为100%。研究区农田土壤中总PAHs的浓度为0.315~7.661μg/g,平均值为3.568μg/g。在组成上,2,3环含量约占总量的64.2%,4环含量约占总量的14.2%,5,6环含量约占总量的21.6%,低环和中环PAHs含量所占的比例较高。根据特征比值法及调查结果判定,农田土壤中PAHs污染来源一方面与灌溉水质及灌溉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主要通过燃煤或化石燃料产生的PAHs在大气干湿沉降和风力输送作用下进入到土壤环境中。[结论]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比较,小店污灌区农田土壤PAHs含量处于中高等污染水平。依据Maliszewska-Kordybach建议的分级标准评价,该区域所有采样点PAHs总量均超标;但基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GB15618-2008)》提出的16种多PAHs污染物总量的农业用地标准值,该区域均未超出此标准。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的PAHs污染特征和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容  孙省利  柯盛 《土壤学报》2012,49(4):830-834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由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特性,以及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而成为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污染物之一[1-2]。土壤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介质,是PAHs的重要储库和中转站,承担着90%以上的PAHs环境负荷[3]。近年来,我国土壤PAHs  相似文献   

6.
赵利容  孙省利  柯盛 《土壤学报》2012,49(3):830-834
首次对湛江市表层土壤PAHs污染进行研究,并根据利用类型对其进行分类讨论。虽然湛江市的环境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研究显示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湛江市土壤已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PAHs的平均含量达491.1ng.g-1,低于珠三角的发达城市,而高于中等城市,特别是某些工业区污染严重,超过荷兰相关标准;与其它城市一样,湛江市土壤PAHs的组分构成以4环和5环为主,占∑PAHs的65.1%。∑PAHs的变化趋势为旧厂址>市区工业区>交通>郊区工业区>休闲>农业,市区>郊区;3环组分比重随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增加,4环和5环则相反,6环差异较小。农业和郊区工业高比重的3环组分可能与市区石油源PAHs的大气输送有关。已搬迁工厂高含量∑PAHs表明PAHs在土壤的积累影响是长期的,而休闲区178.7 ng.g-1的∑PAHs则表明解决PAHs的污染问题必须解决污染源问题。利用4种PAHs比值判断湛江市土壤PAHs的来源主要是石油源、石化燃烧和煤、柴等生物燃烧源的混合源,与湛江市社会经济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在岩溶区上覆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典型表层岩溶泉域内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16种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土壤剖面中,16种PAHs均被检测出,其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161~3 285 ng g-1,平均值为987 ng g-1。兰花沟泉域水稻田和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中,PAHs的组成均以低环PAHs为主,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以高环PAHs为主,柏树湾泉域马尾松林地和兰花沟泉域马尾松林地土壤剖面中,0~2 cm表层土壤中以高环PAHs为主,2 cm以下土层中以低环PAHs为主。从剖面PAHs含量和组成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但在土层较薄的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由于翻耕等人为的扰动,高环PAHs也较易迁移。5个剖面中,PAHs在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的迁移能力最强。由于岩溶区较薄的土壤层,使得PAHs较易迁移并污染表层岩溶泉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PAHs总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是控制后沟泉、兰花沟泉和柏树湾泉泉域土壤中PAHs迁移的主要因子,而在水房泉泉域土壤中,无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为贵阳市主城区绿化带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环境评价与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选择离子模式对贵阳市6个主城区,共计30个绿化带土壤样品进行PAHs含量检测。【结果】主城区绿化带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外源性污染。其中6种PAHs符合国家建设用地风险筛选值标准,但土壤整体受到污染程度比例较高;夜市功能区中,因烧烤与油炸2种主要方式产生大量PAHs,使邻近绿化带土壤富集量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特征比值法评价结果显示,燃煤等生物质燃料燃烧在家居小区的排放贡献源中占有一定比例,学校功能区主要排放贡献源为机动车排放的石油燃烧尾气。评估结果表明,其健康风险以皮肤接触致癌风险为主。【结论】贵阳市主城区绿化带土壤受PAHs污染比例较高,且4~6环高分子量PAHs含量均高于2~3环低分子量PAHs。土壤中PAHs对儿童与成人均有潜在致癌风险。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源,降低主城区绿化带土壤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朱桂珍 《农业环境保护》2001,20(3):164-166,182
通过对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的现状监测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分析了东南郊污灌区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与70年代末期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了该地区30年来土壤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并提出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溉草坪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再生水(Reclaimed Water)灌溉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早熟禾(Poapratensis)、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结缕草(Zoysia japonica)、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麦冬(Radix liriopes)6种草坪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再生水灌溉能增加土壤养分,但根据养分在土壤中迁移的难易程度及不同草坪的根系分布特征,再生水灌溉输入的养分在土壤剖面分布不同;(2)再生水灌溉后的土壤虽然碱化度处在5%~10%弱碱化范围,但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有扩大的趋势;(3)在6种供试草坪草中,再生水灌溉后黑麦草和结缕草土壤质量最好,可见黑麦草和结缕草比较适宜进行再生水灌溉。  相似文献   

12.
再生水滴灌对黄瓜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水滴灌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再生水水质对黄瓜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滴灌情况下,黄瓜地土壤p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生水滴灌处理土壤EC值高于地下水滴灌;在土壤养分方面,与对照相比,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再生水浓度越大,对土壤呼吸的增强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灌溉模式对潮土结构性质及导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再生水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结构性质及导水性能的差异。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再生水持续灌溉(RW)、再生水—清水混合灌溉(RW-2)及再生水—清水交替灌溉(ARW)3种灌溉模式对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入渗率及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CK,各处理容重呈降低趋势,总孔隙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再生水灌溉促进潮土>1mm粒级团聚体向<1mm粒级团聚体转化,相比CK,各处理<1mm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长11.51%~31.22%;潮土团聚体水稳定性降低;各处理>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分别降低2.92%~9.75%,平均质量直径分别降低11.30%~38.38%,几何平均直径分别降低3.93%~12.78%,其中RW最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1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对潮土结构稳定性贡献最大;再生水3种灌溉模式下潮土入渗率分别显著增长80.00%~260.00%;ARW处理潮土有效导水率上升22.68%,而RW和RW-2处理土壤有效导水率分别下降14.47%和42.36%。保持潮土结构性质方面以RW-2处理最好,改善潮土导水能力方面则以ARW处理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唐莲  白丹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2):194-196,199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武口市森林公园的含砾砂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中水灌溉条件下砂砾质土壤在不同灌水量、多次连续灌水、降雨淋洗等不同来水条件下水分、污染物运移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微污染水用于绿化灌溉对砂砾质土壤中污染物运移及累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壤性能和土壤微生物是再生水灌溉对环境安全效应评价的重要指标。通过模拟试验,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再生水浇灌大豆为例,分析了收获期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类群变化。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表现为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土壤重金属铅、镉含量相对清水和土壤本底无明显增加,但土壤溶液电导值(EC)增加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盐度累积。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使土壤细菌数量相对清水灌溉处理增加;二级再生水和三级再生水灌溉处理间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且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再生水灌溉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再生水灌溉使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是再生水能否安全利用的重要基础问题。通过冬小麦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冬小麦植株铅、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铅、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混灌和轮灌较再生水纯灌可以降低土壤铅含量,但对土壤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减低作用。再生水灌溉处理小麦各器官的镉含量分布是根〉叶〉茎〉籽粒,铅含量分布是叶〉根〉茎〉籽粒,叶片铅含量较其他器官高可能与大气铅污染有关。再生水灌溉后,小麦各器官镉含量较清水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铅、镉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应用再生水灌溉,小麦籽粒中铅、镉含量均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但镉含量较清水灌溉有升高现象,在生产应用中要有所注意。  相似文献   

17.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与灌溉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  相似文献   

18.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微咸水与再生水的安全合理利用,通过盆栽上海青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设置再生水灌溉(T1)、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T2)、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T3)、微咸水灌溉(T4)4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水盐、作物生物量(地上部和地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建筑回填土条件下草坪草种植的适宜性以及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情况,选用黑麦草为试验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的方式,设置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呼和浩特市建筑回填土灌溉再生水对草坪草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发现:(1)与清水灌溉相比,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再生水灌溉下的草坪草生长速率分别增长了23%,34%。(2)各处理草坪草在质地、盖度、均一性方面的得分表现为:再生水灌溉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清水灌溉,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3)到观测结束期时,再生水、清水—再生水交替灌溉下的土壤全盐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8%,3%。(4)不同灌溉水质条件下黑麦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具有差异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增有减。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草坪草的生长速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草坪草的颜色在再生水灌溉下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P0.05)。同时,对试验土壤及草坪草的后期分析能够发现,短期内再生水灌溉下的土壤不会对草坪草产生盐害,土壤也均未受到污染,可见短期内建筑回填土下使用再生水灌溉草坪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