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CODcr及TSS污染负荷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分析,系统监测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排放污水CODcr和TSS通量,采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估算了城郊降雨径流CODcr和TSS污染负荷,并分析了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占总负荷中的比例.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城郊人均排放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为9.58~10.57 kg/a和2.88~3.14 kg/a;滇池流域城郊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为1.166~1.458 t/(hm2·a)和0.729~1.808 t/(hm2·a).全年由降雨径流引起的CODcr和TSS污染负荷分别占总污染负荷的10.96%~15.35%和25.73%~35.89%.控制降雨径流污染是缓解滇池流域城郊面源污染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氮磷污染负荷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了滇池流域典型城郊排放污水氮磷营养盐排放通量和污染负荷,并采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的计算方法,估算了降雨径流氮磷营养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城郊排放污水人均通量总氮为1.33~1.39 kg/a.氮态氮为0.69~0.91 kg/a,硝态氮为0.04 kg/a,总磷为0.11kg/a;年均负荷总氮为987.83~1 400.35 kg/hm~2·a,氨态氮为649.43~731.00 kg/hm~2·a,硝态氮为29.50~41.23 kg/hm~2·a,总磷为80.17~112.96 kg/hm~2·a;滇池流域城郊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总氮为59.85~101.03kg/hm~2·a,总磷为6.45~9.55 kg/hm~2·a.全年由降雨地表径流引起的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污染负荷分别占全年集水区总排放污染负荷的6.05%~6.40%,3.54%~6.93%,7.68%~10.03%,7.17%~7.98%.在当前的滇池流域城郊结合部,生活、生产排污引起的污染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滇池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准确掌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空间分布特征是污染治理的基本条件。基于农村面源污染普查数据,分析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系统分析,提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系统控制方案。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为西山区〉官渡区〉晋宁县〉呈贡县〉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湖滨平原区〉山地丘陵区;采用ArcGIS9.2软件,分析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镇污水处理站纳污处理范围的空间关系,提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家庄滨湖人工湿地去除农业径流中COD效果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处理农业径流的滨湖人工湿地中有机物(CODCr,化学需氧量)的去除规律可为类似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该研究报道了滇池东岸王家庄湿地(占地12000 m2)自2002年8月投入运行后23个月中的有机物去除的季节变化规律。该湿地的优势植物种为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5条农业区汇水干渠的来水经过布水堰布水后均匀地流过湿地。2002年10月~2004年6月期间,湿地表现出较好的拦截沟渠来水中有机物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滇池的外源有机物污染负荷。旱季(每年11月~翌年4月)和雨季(每年5月~10月)的平均流量分别为497.6 m3/d和747.4 m3/d。进水CODCr的负荷为36.1 g/(hm2·d)(旱季)和67.9 g/(hm2·d)(雨季),CODCr的平均浓度为87.1 mg/L(旱季)和109 mg/L(雨季)。CODCr的出水平均浓度为45.1 mg/L以下(旱季)和53.7 mg/L(雨季),分别满足一级A标准和一级B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运行期间的平均水温为旱季17.3℃,雨季21.9℃,CODCr的平均去除率为48.2%以上(旱季)和51.0%(雨季)。旱季和雨季湿地中CODCr浓度沿程降低,旱季和雨季2/3流程处的COD浓度均低于1/3流程处,农业径流可生化性较差导致湿地中前段的COD降解不明显。旱季湿地的出水受滇池水返混的影响比雨季的大,因此旱季1/3处和2/3处之间的浓度差小。湿地表层土壤(0~40 cm)的pH值沿程升高,有机质沿程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闭通气气室法,在滇池流域旱季和雨季开展了2个生长周期内集约化西芹地NO/NO2排放研究。结果表明,NO/N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午时段最高,凌晨时段最低。西芹生育期间,CK处理(裸地)的NO/NO2排放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中后期NF处理(不施氮)NO/NO2排放速率有所升高;LF(N450 kg/hm^2)和HF(N 1200 kg/hm^2)处理受西芹的生长和频繁氮肥追施的影响,生育期NO/NO2排放速率逐渐升高。旱季与雨季CK处理NO/NO2排放量分别为1.30和NOx-N 1.51 kg/hm^2,NF处理分别较CK高出NOx-N 1.0和1.44kg/hm^2。LF处理旱季与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4.88和5.67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79%和0.92%;HF处理旱季和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7.58和10.19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63%和0.85%,说明氮肥用量较高时,土壤-作物系统的NOx-N损失量也较高,但其损失率并不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为估算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系数,于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在昆山锦溪镇周家浜村,通过每月收集不同收入家庭的排放污水,对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及COD和氮磷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污水排放量、人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和氮磷排放量的季节差异显著,且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趋势。农村生活污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系数分别为58.3、3.6、6.2、0.4 kg.a-1.人-1,氮磷总排放系数达6.6 kg.a-1.人-1,明显高于以往文献中常用的3.3 kg.a-1.人-1,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该排放系数对太湖流域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估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滇池流域集约化菜田NO与NO2排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闭通气气室法,在滇池流域旱季和雨季开展了2个生长周期内集约化西芹地NO/NO2排放研究。结果表明, NO/NO2排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受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午时段最高,凌晨时段最低。西芹生育期间,CK处理(裸地)的NO/NO2排放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中后期NF处理(不施氮)NO/NO2排放速率有所升高;LF(N 450 kg/hm2)和HF(N 1200 kg/hm2)处理受西芹的生长和频繁氮肥追施的影响,生育期NO/NO2排放速率逐渐升高。旱季与雨季CK处理NO/NO2排放量分别为1.30和NOx-N 1.51 kg/hm2,NF处理分别较CK高出NOx-N 1.0和1.44 kg/hm2。LF处理旱季与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4.88和5.67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79%和0.92%;HF处理旱季和雨季NO/NO2排放量分别为NOx-N 7.58和10.19 kg/hm2,其损失率分别为0.63%和0.85%,说明氮肥用量较高时,土壤—作物系统的NOx-N损失量也较高,但其损失率并不随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石宝村镇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三峡库区典型临江村镇污水排放的水质和水量特征,对了解该类村镇污水污染状况及治理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结果表明,该类村镇排放的污水呈现出高氮、中磷、低有机物及低碳氮比的特征,无机态的氨氮和PO4^3- -P是氮磷存在的最主要形态。1d内排放的污水流量和污水中各种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总体上趋势一致,但各时段的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不同功能日之间的污水流量和TP浓度相差较大,CODCr和TN变化不明显;由于月际间气温变化导致的用水活动变化和雨水的季节性分布,所研究的5—11月份的污水流量差异明显,主要污染物之间显现出类似的浓度变化规律,其中6、11月份的浓度明显高出监测期间内的其他月份。上述的流量和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基本体现了三峡库区典型临江村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及排水特点。  相似文献   

9.
选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代表性的两个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和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放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在2.18~29.40 mg·L-1,总磷浓度在0.18~3.90 mg·L-1,氨态氮浓度在0.87~18.48 mg·L-1,硝态氮浓度在0.02~3.64 mg·L-1, CODCr浓度在22.51~362.92 mg·L-1, TSS浓度在7.00~882.00 mg·L-1之间。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雨径流中氮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颗粒态氮和溶解有机态氮,磷的主要污染物以颗粒态磷和PO3-4-P为主。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发生变化,开始产生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之后随着雨强的平衡而趋于下降。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是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大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径流大于屋面径流;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普遍高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降雨径流EMC变化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流域治理后地表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截流村小流域综合治理后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表水的p H值、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显示,截流村小流域上游和中游地表水中TN、NH+4-N和TP浓度雨季大于旱季,下游TN、NH+4-N和TP浓度旱季大于雨季;地表水TN、NH+4-N和TP浓度空间上旱季为上游中游下游,雨季为下游上游中游;地表水CODMn浓度旱季和雨季均表现为上游大于中游和下游,但不同部位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截流村小流域地表水水质均属于轻度污染,污染程度旱季下游中游上游,雨季中游上游下游。研究表明农田面源污染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建议加大流域内梯田和防护林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怀柔水库上游农业氮磷污染负荷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域尺度农业污染负荷估算及其时间上的变化分析可为流域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对怀柔水库上游两怀流域2000年和2011年的农业污染负荷总氮和总磷进行了估算和变化分析,揭示了各类农业活动对两怀流域氮磷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到2011年两怀流域农业氮和磷负荷总量有增加的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454.029和51.014 t上升到2011年的485.961和58.437 t,其中水产养殖氮、磷负荷量增加比重最大。流域内农业土地利用及产业结构变化是引起氮磷污染负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针对不同污染源类型,采取相应减控措施减少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大力发展流域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河流中硝酸盐来源,本研究收集了我国42个流域旱季、雨季的NO_3~--N浓度数据,以及δ~(15)N-NO_3和δ~(18)O-NO_3的特征值,并开展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旱季河流的NO_3~--N、NH_4~+-N和Cl~-浓度均显著高于雨季(P0.05),其反应比lnR分别为0.20、0.54和0.14。整合分析表明,雨季河流中硝酸盐主要来自氮肥(相对比率RR=0.81),而旱季硝酸盐主要来自污水和粪便(RR=1.04)。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河流硝酸盐的来源差异显著,其中城市用地主要受污水与粪便影响(RR=1.10),农业用地雨季受氮肥源(RR=0.77)、土壤氮源(RR=0.86)和污水与粪便源(RR=0.94)的共同影响。农业城市混合用地具有城市和农业用地的特征,旱季和雨季分别受污水粪便源(RR=1.23)和氮肥源(RR=0.58)的影响,而农林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本研究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河流硝酸盐溯源提供了方向,为河流硝酸盐污染的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庆长寿湖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地典型调查和环境监测,估算了2007年重庆长寿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和污水中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主要物质量(COD、NH3-N、TN、TP),并进行了环境污染风险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重庆长寿湖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27.86万t,污染物COD、NH3-N、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918.59t、24.26t、62.84t和8.11t,长寿湖镇、云台镇和云集镇环境污染风险较高。提出了重庆长寿湖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古蔺河流域古蔺县段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准确估算古蔺河流域古蔺县境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输出负荷,确定出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染中TN,TP输出量对水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输出系数法,对研究区内三种污染源和两种污染物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综合评价,得到以下结果:研究区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输出总量为4 051.14t/a。其中TN负荷量为3 738.50t/a,TP为312.64t/a。从污染源角度分析,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三种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16.57%,37.97%,45.45%。从污染物角度分析,TN,TP两种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比分别为70.51%和29.49%。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污染源,TN负荷量远大于TP为主要污染物,根据研究区的水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杨逢乐  赵磊 《土壤与环境》2007,16(6):1627-1632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期间高污染溢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质量有明显影响,其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和初期冲刷效应受排水区类型、面积、降雨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为此,选取昆明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明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集水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合流制排水系统初期合流污水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后期,不同污染物输出特征、形态差别较大,溶解态氮是N污染物的主要赋存形态,而P污染物主要以颗粒态形态存在。管道沉积物是合流污水重要的污染来源。年内次降雨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以雨季初期降雨最高,中期降雨质量浓度最低,雨季后期质量浓度较中期略有上升。不同类型集水区N、P质量浓度排序为:居民区〉城市综合型〉综合型〉城郊结合型。降雨量是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关键因素,雨量大的降雨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萩芦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输出系数法和等标负荷法对萩芦溪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研究,选取总氮( TN)、总磷( TP)两个重要污染物指标,对流域内各乡镇及主要污染源的TN、TP负荷进行估算,并运用GIS软件Mapinfo绘制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萩芦溪流域各乡镇TN等标排放量为江口镇>三江口镇>庄边镇>新县镇>萩芦镇>大洋乡>白沙镇,主要污染源为农村人口、畜禽养殖和耕地;TP等标排放量为三江口镇>江口镇>新县镇>梧塘镇>白沙镇>庄边镇>萩芦镇,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安徽省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了解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和特征,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巢湖流域众兴水库小流域内进行实地的走访调研,对水库周边3个村域的种植、养殖及人居面源污染进行分类调查和核算分析。[结果](1)众兴水库项目区周边3个村落面源污染排放源中,养殖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负荷率最大,污染物排放量达到109.00t,污负荷率最大为57.52%;种植业化肥施用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总量达25.52t,负荷率为13.47%。生活污染源污染负荷为29.01%,污染物总量达到54.97t。(2)在化学需氧量(COD),TN,TP这3个评价因子中,以COD的污染负荷率最高,达74.26%;TN污染负荷率为21.13%;TP的污染负荷率为4.61%。[结论]小流域内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威胁众兴水库水源地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构成因子,也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与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为汉江水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输出系数模型和等标负荷估算法,对汉江流域荆门段的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分析和负荷估算,包括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得出了汉江流域荆门段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在所有污染源中,农村生活、畜禽养殖、降雨、土地利用和城镇径流是5个主要的面源污染源;该地区各市县总氮和总磷污染负荷与COD和氨氮污染负荷的输出量的排序均表现为:钟祥市沙洋县东宝区掇刀区;各类污染源总氮贡献率排序为:农村生活农业用地畜禽养殖降雨非农业用地;各类污染物总磷贡献率排序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降雨。[结论]总体来说,河流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农村污染物未经处理排放或处理措施不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黄石市农业面源污染的解析及其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弄清黄石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分配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进而为削减黄石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该文采用清单分析方法,研究了黄石市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秸秆遗弃、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地表径流中COD、BOD5、TN、TP的污染负荷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黄石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COD、BOD5、TN、TP的实物总量分别为6.12万、3.55万、1.65万、0.43万t/a,相应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3061、8874、16542、21726 f/a.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已占全市水环境的半壁江山,接近水环境容量,必须予以削减.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化肥与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TP、TN.因农业面源污染引起COD、BOD5、TN、TP的排放浓度为26.04、15.10、7.04、1.85 mg/L,达到严重污染.按压力确定的污染程度是大冶市>市区>阳新县,按响应确定的污染程度是市区≈大冶市>阳新县.  相似文献   

20.
为对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治理探究出一套有效、实用污水处理方案,该试验通过中试规模的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3 d,2 d,1 d)条件下对昆明市新运粮河水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生态塘1和生态塘2对河水中氮的处理都能保持良好的效果,且稳定性高,抗负荷能力强,总体上要优于人工湿地。其中,生态塘1在高负荷条件下的除氮效果最好,起到了蓄洪池、沉淀池等综合作用;生态塘2的处理效果表现稳定,保证了最终出水的水质,起到了生态塘和景观池的双重功效,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和景观效益;人工湿地对氮的处理效果较差,抗负荷能力较弱。在HRT为3 d、2 d和1 d条件下,复合系统对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9.39%、25.26%、19.62%,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51.98%、29.14%、21.18%;对T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一级排放标准,对NH3-N的处理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1 d宜作为复合系统运行的最佳HRT参数。生态塘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塘2复合系统对城市河水中氮的处理效果显著,可选择作为有效治理滇池流域重污染河流的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