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株球孢白僵菌菌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西北地区杨树的蛀干性害虫上分离得到球孢白僵病的黄斑星天牛菌系、云斑天牛菌系、青杨天牛菌系及蒙古木囊蛾菌系。通过交互感染试验:不同菌系对不同昆虫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各菌系对原寄生的致病力明显高于其它菌系,在形态上及生物学特征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为此,定向选择对目标害虫致病力较强的自然菌系,在害虫防治上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发生为害情况。【方法】2020—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观察,研究云斑天牛在北美栎树上的产卵为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娜塔栎受害最重,2022年受害株率达8.75%;云斑天牛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高度50 cm以下,占刻槽总数的91.44%;云斑天牛成虫产卵刻槽主要集中于胸径7~9cm,占刻槽总数的82.62%。云斑天牛在崇仁县2年发生1代,世代不整齐并有“重叠”现象,主要以老龄幼虫在蛀道内或成虫在蛹室内越冬。【意义】调查结果为云斑天牛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量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受精腔内精子数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多次交配的雌虫产卵量(31.44粒)和产卵历期(30.12d)都显著大于单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27.88粒)和产卵历期(25.75d)(P<0.05);多次交配的雌虫寿命低于单次交配的雌虫,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对为害上海市垂柳的天牛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确定主要天牛为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和云斑天牛共4种。同时,研究了花绒寄甲对4种天牛的室内寄生和野外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在室内对4种天牛老熟幼虫的寄生率均为100%,野外释放对云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防效较好,释放20 d后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0.5%和55.1%,对星天牛和桑天牛的防效较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5.3%和20.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贵州省遵义地区核桃云斑天牛自然种群变化因子,采用特定时间调查取样方法组建该地区云斑天牛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地区云斑天牛的自然种群数量正呈现增长的趋势。通过生命表和排除控制指数得知,影响云斑天牛自然种群最主要的致死因子是云斑天牛的卵孵化率低,其次是四斑露尾甲和阎甲的捕食作用,寄生性的跳小蜂和花绒寄甲也起到比较重要的寄生作用。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着重研究导致卵不能成功孵化的原因对该虫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
天牛类蛀干害虫为害特性及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牛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是为害林木、园林绿化树木和果树的一类重要钻蛀性害虫,目前世界已知约4 000属25 000种以上,我国已记载2 290种.目前天牛已成为我国林业大敌,仅杨树天牛的年发生面积就达60万hm.  相似文献   

7.
应用斯氏线虫防治云斑天牛幼虫卢希平朱传祥刘玉王慧(山东省林业学校泰安271000)云斑天牛BotourahorsfieldiHope是重要的林木蛀干性害虫,该虫主要危害核桃,法国梧桐等树木。1992~1993年我们在泰安市城区园林病虫调查时发现,云斑...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视觉因素对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e Chevrolat)成虫选择寄主颜色和寻偶行为的影响, 采用室内色卡选择和视频轨迹捕捉系统(EthoVision 3.1)自动记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云斑天牛成虫的视觉选择进行了研究。色卡选择试验表明, 在自然光下未交配雌虫对玄武石灰色(18.89%)、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5.56%)的选择率最高; 在人造光下未交配雌虫对褐齐墩果色(16.11%)、未交配雄虫对深黄色(14.44%)、已交配雌虫对绿松石绿(14.44%)的选择率最高。行为仪分析结果表明, 当雌虫或雄虫被遮眼后, 相应的搜寻时间、距离、头部转动角度和仰起次数都显著增加( P<0.05)。研究结果为云斑天牛行为控制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张思禄 《江西植保》2013,(3):319-323
黄酮为植物次生性代谢产物,被认为是在植物组织受到损伤时形成的,对昆虫有防御作用。通过测定杨树受害植株和健康植株黄酮的含量,揭示粒肩天牛危害后杨树被害植株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杨树受粒肩天牛危害后,受害植株的黄酮含量高于健康植株,方差分析两者间的差异显著。粒肩天牛的危害引起了杨树黄酮含量的变化,在天牛危害盛期,受害植株黄酮含量急剧减少,在天牛危害末期和越冬期,其含量又呈上升的趋势;不同杨树品种受粒肩天牛危害后,黄酮含量的变化不同,意大利杨黄酮含量增加量比欧美杨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微波处理作为木质包装替代处理方法的可能性,对不同规格和含水量的杨树木块进行微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能够穿透厚度为10cm的杨树木材;当微波功率为900W时,规格为10cm×10cm×10cm和10cm×10cm×2.5cm的新木块中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olis)幼虫完全死亡所需时间分别为5min和2min;而干木块中则仅需3min和30s.对微波处理引起木材温度变化和水分损失以及天牛幼虫的水分损失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两种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核桃云斑天牛田间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斑天牛Batocera lineolata Chevrolat是核桃树的严重蛀干害虫,隐蔽性强,化学、物理防治方法难以奏效,昆虫病原线虫可以主动寻找寄主并在蛀道内建立种群,省工长效。本研究评价了不同剂量(250、500、1000、2000和4000 IJs/mL)的2种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对核桃云斑天牛卵和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线虫对天牛卵和幼虫的最终防控效果随施用剂量增大而增强。施用剂量为4000 IJs/mL的小卷蛾斯氏线虫和嗜菌异小杆线虫对该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65.0%和39.5%,对幼虫的最终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93.8%和82.4%;2种线虫在2000 IJs/mL剂量下对天牛卵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48.8%和32.3%,对幼虫的校正防治效率分别达85.9%和83.4%。从而说明,适宜剂量的昆虫病原线虫对云斑天牛幼虫的田间防控效果好于对卵的效果,可以作为云斑天牛的有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在粒肩天牛各个为害时期,受害植株与健康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为害的初期、盛期、末期三个时期中,受害植株的蛋白质含量均比健康植株高.这说明粒肩天牛的为害引起了杨树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这可能是杨树受到为害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力 《植物医生》2005,18(5):23-24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是重庆市现公布的补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也是国际上公认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属鞘翅目天牛科星天牛属,主要寄主为杨属、旱柳、榆树、复叶械等.国内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四川的132个县市区,尤其在西北4省猖獗发生,极大地威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果,致使大片林分枯死,损失严重.对黄斑星天牛采取检疫性措施,控制其传入危害,对目前重庆市大力发展的杨树产业意义重大,文章就该虫在重庆的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袁伟  周嘉熹 《昆虫天敌》1989,11(3):146-147
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是我国西北地区一种严重危害杨树等其他阔叶树种生长的蛀干害虫。采用化学防治等常规防治措施难度较大,利用其鸟类天敌就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于1983年3~6月份,在黄斑星天牛严重发生的甘肃省清水县白驼乡境内进行了2个多月的野外调查,对黄斑星天牛的主要鸟类天敌——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 beicki(Stresemann)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桑天牛寄主选择行为策略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其繁殖行为的影响,在室内选择和非选择性条件下测试了桑天牛对不同补充营养材料的行为响应,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观察桑天牛交配行为和产卵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桑天牛在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以构树最多,单头雌虫总产卵量以杨树最高,卵孵化率在不同补充营养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非选择性条件下取食量以桑树最多,而构树上着卵量达最高,桑树和杨树次之,对乌桕和苦楝的取食和产卵选择极少.卵孵化率在构树、桑树和杨树之间无显著差异.以桑树和构树为补充营养材料的桑天牛成虫寿命最长.桑天牛成虫交配行为节律表现出19:00-24:00及08:00左右是其交配行为高峰期.在人工模拟室外环境条件下,确定了桑天牛交配和产卵行为活性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36℃,相对湿度40%~50%,光照时间8 h.  相似文献   

16.
首次报道了瓜类蛀茎甲虫瘦瓜天牛Apomecyna naevia Bates, 1873 (Coleoptera, Cerambycidae) 在中国北方的分布记录, 描述了鉴别特征, 指出了与斜斑瓜天牛A.histrio (Fabricius, 1793)、南瓜瓜天牛A.saltator (Fabricius, 1787)、小瓜天牛A.longicollis Pic, 1926等3个近缘种的详细区别, 总结了生物学、天敌等信息, 提供了相关物种的标本照片。汇总了瓜天牛属在东亚地区的主要寄主植物, 多数为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 包括葫芦科15属、豆科2属、葡萄科1属。  相似文献   

17.
杨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生  余祖德 《江西植保》2005,28(3):117-117,116
在杨树苗木地和新造杨树幼林中,分别选择标准地,观察杨树天牛在湖口县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探索其预防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埔口岸近年来从南美进境木材中截获了大量天牛。本文介绍其中犀天牛族(Rhinotragini)的4属5种:黄腹锥鞘天牛(Acyphoderes abdominalis)、艳锥鞘天牛(A.fulgida)、靓眼斑天牛(Ommata notabi-lis)、黑齿斑天牛(Odontocera molorchoides)和拟蜂鳞鞘天牛(Tomopterus vespoides),对这5种天牛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提供了这5种天牛的检索表,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花绒寄甲对南方垂柳主要天牛害虫防治效果,在对赣州市垂柳天牛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释放时期、不同释放数量和花绒寄甲不同寄主种群,开展了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赣州市垂柳上的主要天牛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星天牛(A. chinensis)和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共4种,且它们具有不同的生态位,优势天牛为光肩星天牛。花绒寄甲成虫对这4种天牛均有较好的防效,且4月初释放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9月中旬释放的效果。天牛虫口校正减退率与花绒寄甲释放数量呈极显著的2次多项式正相关关系,以每虫孔释放4头花绒寄甲成虫最为经济有效。释放不同寄主来源的花绒寄甲种群在释放的初期表现出对其自身寄主的嗜好性、对非靶标寄主的弱寄生性,但经过多代的适应后,均可表现出对目标寄主相似且较高的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后40 d,防治效果较低(40%~60%),而防治1年后,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即防效的评价时间应选择在释放1年以后,才能得到准确的防效。南方可于4月初、按4头/虫孔...  相似文献   

20.
山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as)在新疆额敏县主要为害杨树,2年发生1代。对山杨楔天牛在额敏县的生活史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山杨楔天牛的为害程度与受害树冠幅的关系,以及山杨楔天牛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山杨楔天牛在额敏县主要为害山杨、北京杨和苦杨,树木受害率达85%以上。生长季节可见山杨楔天牛的不同虫态,世代交替现象明显。山杨楔天牛在受害树上的株虫孔数量与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呈二次曲线关系。在寄主树上主要分布于树干下部0~3m的范围内,在树干不同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差异不明显。初步提出了山杨楔天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