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液的初始PH值直接影响B-903菌株的生长繁殖,从而对其抗菌物质的产生和积累产生重要影响。PH值小于5时,不利于细菌生产繁殖,。滤液中抗菌物质活必 6~8时有利于细菌的增殖,抗菌活性亦最强。培养过程中供氧下菌体繁殖和抑菌活性呈正相关,而培养液初始接菌量高时可缩短抗菌物所出现的时间。基本的物质的初步筛选试验证明:大米粉、豆饼粉、麦麸、酵母粉和CaCO3及KH2PO4是发酵 中最佳的营养物质,可满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拮抗细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菌株JK-SH007产抗菌物质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是发酵培养基中最佳营养物质,有利于菌株JK-SH007抗菌物质的产生;培养基初始pH、培养时间、温度、培养体积、不同牛肉膏、蛋白胨组合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初始pH7、牛肉膏2g、蛋白胨20g、以1/2装液量装液、30℃振荡培养36h可获得较高产量的胞外分泌型抗菌物质;菌株JK-SH007的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野外防效可达40.54%。  相似文献   

3.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马铃薯早疫病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条件,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病菌。结果表明,病菌在改良的Marcus液体培养基中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纤维二糖水解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βG)细胞壁降解酶。其中,果胶酶(PG、PMG)的活性较高,纤维素酶(Cx、βG)的活性较低。病菌产生果胶酶的适宜条件为培养液初始p H为4.0,30℃持续振荡培养4 d,纤维素酶初始p H为5.0,25℃持续振荡6 d。  相似文献   

5.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株B75产生抗菌物质的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烟草根际分离筛选到一株可产生抗烟草赤星病菌物质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75。在以NB培养液进行试验时发现,B75在对数生长的中期开始产生抗菌物质,在生长的衰退期前存在一个产生抗菌物质的高峰期;在25~50℃、pH4.0~8.5范围内均可产生抗菌物质,其中30℃和pH6.0的培养条件下最适。不同的装液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500ml时,是B75菌株菌体生长及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宜量。不同的碳、氮源试验结果表明,甘露醇、酵母膏最有利于B75菌株菌体生长,且产生的抗菌物质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发酵条件对木霉产孢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木霉T2 3固体发酵以产生分生孢子为主。液体发酵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生产不同类型的孢子。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马铃薯蔗糖培养液等可作为生产厚垣孢子的培养基 ;木霉T2 3的孢子类型和产孢速度受温度影响。在适于木霉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2 4℃以下产生厚垣孢子 ,最大产孢量为 1 0 6× 1 0 8个 /ml。 2 8℃以上形成分生孢子 ;30℃时产孢量最大 ,为 1 99×1 0 8个 /ml,温度越高产孢速度越快。初始pH值低易产生厚垣孢子 ,pH值高易产生分生孢子。适当降低液体发酵的供氧量 ,有利于厚垣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经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发现,菌株可分泌产生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对热稳定、pH4~7条件下较稳定的非蛋白类抗菌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表明,菌株抗菌物质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772 mg/mL和1.9027mg/mL,当提取物浓度3.0mg/mL时,可致使病菌分生孢子壁消解。  相似文献   

8.
两株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分泌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用平板对峙生长法筛选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测定了无菌滤液的抑菌活性及两菌产生拮抗物的热稳定性。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到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抗菌蛋白。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用G培养基、pH7、培养32小时,XA1、XF1能产生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物。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坏疽病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含药平板法对高寒草地禾草内生细菌B-401产抑菌物质条件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防菌株B-401产抑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8g、酵母浸膏5.0g、葡萄糖10g、水1000mL,最适温度为23.4℃,最适pH值为7,最佳装液量为35.2mL/150mL三角瓶,最佳培养方式为光照条件下振荡培养24h,最适发酵时间为96h,优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坏疽病菌的EC50=0.111μL/mL,是优化前EC50=3.196μL/mL的3.47%。菌株B-401所产抑菌物质在25~90℃具有较好稳定性,抑菌活性均大于75%,在100℃及以上高温处理后抑菌物质活性降低;对酸碱性和紫外照射稳定,相对活性分别在77.45%和98%以上;对金属离子Na+、Mg2+和Mn2+稳定,相对活性达99%以上,而对Ag+、Cu2+、Zn2+和Fe3+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拮抗链霉菌S23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拮抗菌S2 3用 4号培养基培养的发酵滤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 ,菌龄 7d ,振荡培养 4d的发酵滤液抑菌作用最强 ;培养液的初始 pH值为6 ,摇床转速为 2 0 0r/min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当葡萄糖为碳源 ,花生饼粉或黄豆饼粉为氮源时 ,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W10是1株生防细菌,其能产生抗菌蛋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试验研究了菌株W10产生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为工厂化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龄12h,2%接种量,发酵液pH7.0,发酵培养60h是菌株W10产生抗菌蛋白的适宜发酵条件。控制发酵温度有利于抗菌蛋白积累,第一段温度为30℃培养20h,第二段温度为28℃至发酵结束。最佳溶氧量为20%。2次补料发酵效果要高于分批发酵,补料为500mL含10g.L-1葡萄糖和5g·L-1蛋白胨的培养基;选用200mg·L-1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GPE消泡剂,泡敌)为消泡剂。利用优化的控制条件发酵培养菌株W10,与优化前相比,对目标病菌的抑菌率增加了34.6%。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内注射法,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TsaietLiu3龄幼虫注射浓度为1.0×108孢子/mL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悬液,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12h后收集制备血淋巴粗提液。分别测定对4种细菌和4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并检测温度、pH值变化和反复冻融对抗菌活性的影响。采用Tricine-SDS-PAGE电泳法确定抗菌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结果发现,诱导后的油松毛虫3龄幼虫血淋巴粗提液对试验的细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E.coli和变形杆菌Proteus species的抑制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血淋巴粗提液的的抗菌活性在50℃水浴处理和4~9的pH值条件下保持稳定,反复冻融1~5次抗菌物质的活性降低4.3%~14.9%。电泳结果显示,诱导组血淋巴粗提液在23.2kD和15.0kD处分别出现一条特异性条带,在60.4kD处蛋白带变浅。由此推测从油松毛虫幼虫体内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分子量可能是23.2kD和15.0kD。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变棕溶杆菌Lysobacter brunescens OH23菌株发酵产物的拮抗谱进行检测,发现其发酵产物对黄单胞属植物病原细菌具有特异拮抗活性,并且对水稻黄单胞菌不同菌株的拮抗活性存在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对OH23次生抗菌物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发现OH23产生的次生抗菌物质对高温、紫外光照、蛋白酶、非强碱性环境均表现稳定,但在强碱性环境(pH 11.0)下拮抗活性丧失。最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OH23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OH23高产次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为高聚蛋白胨5 g/L、酵母粉5 g/L、可溶性淀粉6 g/L、FeSO_4·7H_2O 15 mg/L、ZnSO_4·7H_2O 5 m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平板稀释分离法,从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良好的细菌TD-7。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对其发酵滤液抑菌机理、最优发酵条件、最优发酵培养液组分及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菌株TD-7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孢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在95%以上。皿内酶分泌试验发现,该菌可分泌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未检测到β-1,3-葡聚糖酶活性。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条件为在250 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75 mL培养液中,初始pH 8.0,温度32~36℃,转速200 r/min,发酵5 d。通过正交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蛋白胨1.5%、KH2PO4 0.05%。经摇床发酵条件及发酵培养液组分优化,菌株TD-7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提高了26.39%。该菌的发酵液对温室盆栽及田间大棚中的番茄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1%和87.70%。滤液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D-7发酵滤液中活性物质具有较广的pH适应范围(pH 4.0~9.0),在高温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有制成生物制剂应用于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西藏佩古错湖湖边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青稞散黑穗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细菌,经鉴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命名为LN-176。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部分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以10%的接种量将该菌接种到初始pH7.0的发酵培养基中,28℃旋转培养,发酵液在84h时抗菌活性达到最高,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对蛋白酶K有一定的耐受性。LN-176菌株的发酵液在260nm和280nm下进行吸光度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后,取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做抗菌试验,发现沉淀物对青稞散黑穗病菌有拮抗活性而上清液无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二十多株Steinernema和Heterorhabditis线虫共生细菌在指示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菌体形态的多样性及菌株的色素与抗菌特性。试验发现菌株出现树枝状菌落,折光性内含物及粒状菌体(比正常菌体小1/4至1/8)的现象,在各菌株中有很大的不同。所有试验菌株都可出现树枝状菌落,但非所有菌株都可见折光性内含物和粒状菌体。实验还观察到H06及CB2B菌株在肉汤培养基中所产生的色素颜色随pH值而变化,但G12及ED/1的色素对酸碱度的变化不敏感,表明菌株产生的色素物质是不同的。直接比较Xenorhaadus菌株之间的抗菌活动显示各菌株间具拮抗作用。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是不同的,抗菌物的产生可能与菌株的培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Z139菌株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秦蛉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小单孢菌属放线菌菌株Z139,其代谢产物对多种农业病原真菌和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无论是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还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保存中,Z139菌株的培养特征和产生抗生素性能均表现稳定。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可耐100℃高温,且对酸碱稳定。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郑州苹果园中分离到枯草芽孢杆菌的一株强拮抗菌株。研究认为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镰刀菌等12种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抑菌机理主要是融解细菌壁,造成原生质泄漏,同时也使孢子和菌丝畸形。田间小区试验证明,以B-903培养滤液浸种可有效防治棉炭疽病等棉苗病害,并促进棉苗生长发育;果园喷雾防治苹果轮纹病和叶斑病的效果相当或优于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9.
多粘芽孢杆菌JW-725抗菌活性物质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多粘芽孢杆菌JW-725对柑橘青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明确,应用LB培养基培养,初始pH 9.0,30℃,通气量100 mL,接种量为10%,140 r/min振荡培养72 h时的发酵液具有最佳抗菌活性。该菌胞外抗菌物质可用乙酸乙酯单一溶剂提取。  相似文献   

20.
以研磨法从中华真地鳖五龄若虫体内提取得到抗菌物质,分别采用比浊法和菌碟法测定了其对多种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抗菌物质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数期延迟1~4h,菌的浓度、繁殖速度减缓。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试验表明,该抗菌物质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小麦根腐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50.0%、49.2%、45.2%;而对白菜黑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活性较差,抑制率仅为28.3%和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