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DNA指纹技术,以EAV(禽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片段)为探针,EcoR Ⅰ为限制性内切酶,检测京海Ⅰ号黄鸡DNA指纹中J带出现的频率以及与6个周龄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AV指纹图谱中,长度为3.5kb的条带J在京海Ⅰ号黄鸡中出现的频率为54.00%;条带J与鸡群8周龄、12周龄、18周龄、43周龄体重均呈显著负相关,无J带的鸡群平均体重高于有J带的鸡群。J带可作为京海Ⅰ号黄鸡增重的遗传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池DNA测序和PCR-R FLP技术,对京海黄鸡IGF1R基因的AluⅠ、Hin1Ⅰ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京海黄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luⅠ位点AA基因型个体在8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12周龄体重显著低于BB型个体(P<0.05)。Hin1Ⅰ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的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显示,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3.
黄羽肉鸡IGF-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试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作为研究肉鸡生长的候选基因,以海门京海集团的第二世代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根据鸡IGF-1基因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方法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1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于IGF-1基因外显子1上发现一处突变。这个突变产生的不同基因型与鸡生长性状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的1日龄初生重、4周龄、12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1日龄初生重、4周龄、8周龄及300日龄成年体重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可以将IGF-1基因应用于鸡生长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4.
结合PCR-SSCP与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了京海黄鸡母鸡IGF-IR基因第3外显子SNPs的特点及其对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在该段序列检测到2个点突变:P1(G11 0996C)、P2(C11 1014A),2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P2位点AA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CC、CA型个体(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表明,GC/AA基因组合型母鸡开产较晚但开产蛋重较高;CC/CA型个体,其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CC/AA型个体(P<0.01),初生重、4周龄、12周龄、16周龄和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基因组合型个体(P<0.05);CC/AA型个体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C/CC、CC/CA型个体(P<0.01),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C/CC、GC/CA、GC/AA、CC/CA型(P<0.05)。利用基因组合型GC/AA、CC/CA、CC/AA与生产性能间的关联特性指导京海黄鸡,能够为利用分子标记加快京海黄鸡的保种和育种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6.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分析淮南麻黄鸡12周龄体重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结果表明:位于3号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上的2个微卫星标记MCW0222、ADL0122与淮南麻黄鸡12周龄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四种黄羽肉鸡IGF-1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SSCP技术测定了4个黄羽肉鸡品种IGF-1基因2个SNP位点,并分析了它们对不同周龄体重及产蛋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2个SNP位点分别发生了T→A、G→A的单碱基突变,各有3种基因型,京海黄鸡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京海黄鸡、江村黄鸡从型个体具有较高的300日龄产蛋量,与AB、BB型间差异显著(P<0.05),江村黄鸡从型具有较高的12周龄和300日龄体重,石岐杂鸡AA型30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BB型(P<0.05),表明A为产蛋及体重增效基因;不同黄鸡品种均表现出CC型个体具有较高的300日龄体重和产蛋数(P>0.05).  相似文献   

8.
实验旨在对边鸡新品系6个世代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并在第5世代进行PCR-RFLP分析,检验双向选择效果。结果显示:各世代从初生到16周龄,快长系(AA)公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慢长系(GG)公鸡,AA母鸡的体重均极显著高于GG母鸡。AA公鸡16周龄由1世代1 600.37 g增加到6世代2 107.62 g,提高了31.70%,AA母鸡16周龄由1 205.18 g增加到1 592.49 g,提高了32.14%;GG公鸡16周龄体重由1世代的1429.30g降低到6世代的1078.13g,减少了24.57%,GG母鸡16周龄体重由1056.03g降低到814.12 g,减少了22.91%。AA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上升趋势,GG公母鸡的生长曲线呈下降趋势。快长系个体和慢长系个体的基因型纯合率为100%。结果表明,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为基础的边鸡新品系双向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藏鸡和彭县黄鸡的早期长发育规律和蛋品质状况,各选取160枚种蛋进行孵化,出雏后分别选择5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生长发育观察和蛋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彭县黄鸡各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藏鸡(P0.05),雏鸡增重高峰期出现在3周龄以前;第2、3、10周龄时,彭县黄鸡日增重显著高于藏鸡(P0.05),第2、3周龄彭县黄鸡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藏鸡(P0.05),4周龄时藏鸡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彭县黄鸡(P0.05),其他周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彭县黄鸡的蛋重、蛋黄颜色、哈氏单位显著高于藏鸡(P0.05),藏鸡壳色、蛋壳强度、蛋黄质量和蛋黄比率显著高于彭县黄鸡(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与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边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边鸡IGF-ⅠR基因Alu 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在外显子2的376 bp处有1个G→A突变,产生了GG、GA和AA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7、0.296和0.017,GG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为0.835,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基因座位在边鸡群体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8、14、16和18周龄时,GG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个体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P<0.01),但并不能说明该位点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遗传标记。IGF-ⅠR基因外显子2的Alu Ⅰ位点(G→A)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新扬州鸡大型系和小型系交后代48只,联合研究EAV/DNA指纹图谱带J与OPAY02型2种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体质量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在2种分子标记的不同组合间比较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尤其是J^-S1^-S2^+产条带组合遗传标记,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JS1S2组合,根据数量性状多基因假说,可以推测J、S1和S2可能是影响鸡增重的多基因,2种分子遗传标记组合J^-S1^-S2^+遗传标记有望成为鸡体质量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以109只海南文昌鸡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在其内含子1区域内发现了1个SNP,在群体中检测出2种基因型:AA、AB。将不同基因型个体与产蛋数、畸形蛋数、体重和开产日龄等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鸡个体的产蛋数比AB基因型个体多9.54枚,畸形蛋数比AB基因型个体少1.54枚,开产日龄比AB基因型个体早2.97 d,且差异均不显著(P>0.05)。22~26、27~30和31~34周龄的AA基因型鸡的产蛋量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而18~21和35~39周龄的AA基因型鸡的产蛋量也明显高于AB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鸡6、8、14、20周龄的体重高于AB基因型个体,AA基因型个体18周龄的体重却低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均不显著(P>0.05)。总体而言,FSHβ基因位点的A等位基因对产蛋数、畸形蛋数、体重和开产日龄的影响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8~18周龄饲粮代谢能(ME)水平对8周龄至开产时(20周龄)如皋黄鸡生长性能以及屠体、内脏器官、鸡冠、骨骼、消化道和繁殖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8周龄体况良好、体重接近的如皋黄鸡3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8~18周龄,试验鸡分别饲喂ME水平为10.88、11.30和11.72 MJ·kg-1、其它营养素水平相同的试验饲粮,18周龄~开产(20周龄),各组试验鸡均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预产期试验饲粮。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蛋鸡18周龄体重、8~18周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MEi)均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和8~20周龄料重比(F/G)和粗蛋白质转化比(CPCR)均显著线性减小(P<0.05)。2)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和20周龄如皋黄鸡屠体、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3)18周龄蛋鸡胫骨重和胫骨率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先减小后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鸡冠和股骨以及20周龄鸡冠、胫骨和股骨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4)18周龄蛋鸡卵巢基质指数和小黄卵泡指数均随8~18周龄饲粮ME水平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5),8~18周龄饲粮ME水平对18周龄其它繁殖器官以及20周龄各繁殖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8~18周龄饲粮ME水平为11.72 MJ·kg-1时,能显著增加18周龄体重和8~18周龄ADG,改善8~18周龄F/G和CPCR,促进卵巢基质和小黄卵泡发育,但饲粮ME水平对开产时(20周龄)蛋鸡生长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将蛋鸡育成期和预产期结合研究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用岭南黄鸡公鸡(快速)与湘黄鸡母鸡进行杂交,选取健康、初生重接近的杂交F_1代60羽进行饲养试验,分别在0~12周龄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杂交F_1代各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杂交F_1代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达到0.9768,其生长曲线的拐点为9-12周龄;杂交F_1代的初生重、第5周龄体重与12周龄体重的相关性较大,达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分析结果可以为筛选新的优质鸡商用配套系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以藏鸡和泸宁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对POU1F1基因的外显子2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其生长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藏鸡和泸宁鸡POU1F1基因外显子2处检测到1个多态位点(C/T)变异,呈现出CC、CT、TT三种基因型,其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两个鸡群在该位点基因杂合度均较低,PIC0.25,属低度多态性;经卡方检验,在该位点藏鸡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泸宁鸡则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泸宁鸡6周龄时,CC基因型个体体重显著高于CT型(P0.05),其他周龄之间无显著差异;藏鸡和泸宁鸡均表现出CT基因型的生长态势较纯合子好;泸宁鸡6~7周龄和10~11周龄CT型个体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的周增重率(P0.01);9~10周龄CT基因型个体的周增重率显著高于CC型个体(P0.05);藏鸡和泸宁鸡POU1F1基因外显子2多态位点(C/T)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而CT基因型是控制泸宁鸡早期生长速度的优势基因型。说明POU1F1基因的多态性是鸡早期生长速度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6.
新扬州鸡IGF-1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150只非同胞新扬州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法检测了该基因5’调控区DNA序列多态性,并运用线性模型统计方法分析了多态性与初生重和12周龄体重的关系。结果显示:新扬州鸡IGF-1基因5、调控区自然存在两种不同DNA序列,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 ”、“ / ”),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各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12周龄体重的最小二乘均数存在“-/-”>“ /-”>“ / ”的趋势,且“-/-”型个体的12周龄体重显著高于“ / ”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鸡溶菌酶基因(LYZ)对鸡体重的影响。以200只京海黄鸡为研究群体,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LY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所发现的SNPs与体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3个突变位点,且均为沉默突变,未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经χ2适合性检验,除1411位点外,其他2个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111位点AA基因型个体12和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5),1411位点AA和GA基因型个体各周龄体重均高于GG基因型个体,且4周龄体重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1426位点各基因型对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除4周龄外,ANC个体各周龄体重均较大,GAC个体4周龄体重较大,这与上述各位点基因型对体重影响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暗示在选种、育种过程中,可将鸡LYZ基因作为京海黄鸡体重候选基因应用于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9.
2株益生菌对皖南黄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0%,0.2%,0.4%,0.6%和0.8%水平的益生菌(由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菌株组成)添加于基础日粮中。每组实验鸡分别饲喂1种日粮,饲喂6周。通过对皖南黄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分析,研究益生菌对皖南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水平的益生菌组进行比较。0周龄~3周龄和第6周龄添加益生菌的各组鸡的平均体重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第4周龄和第5周龄末,0.4%和0.6%水平的益生菌组鸡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和0.8%水平的益生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益生菌组间差异不显著。从整个饲养期来看,0.4%和0.6%水平益生菌组的平均日增重较高,平均日采食量较低,料重比较优;0.2%和0.8%水平益生菌组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于对照组。益生菌对皖南黄鸡的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SSCP技术对中国地方鸡种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到AA和AB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67 9和0.132 1,X2适合性检验表明如皋鸡NLRC5基因外显子8等位基因的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指标,分析不同周龄如皋鸡个体免疫指标的差异以及12周龄如皋鸡2种基因型与免疫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IgM含量和IgG含量变化比较一致,随周龄不断降低;2周龄IgM含量显著高于4、6、8、10、12周龄(P〈0.05);12、10、8周龄IgG含量极显著低于2、4、6周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在12周龄达到最大值为33.742%,极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1);12周龄AA型个体的IgM和IgG含量、淋巴细胞转化率均高于AB型个体,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