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3个不同施锌水平土壤的盆栽玉米试验,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caledonium在土壤发生锌污染时,对玉米苗期矿质营养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在土壤锌施入量达600 mg/kg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茎和根系中的铁、铜、镁、钙含量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保证了宿主植物在锌污染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平衡,增强宿主植物对锌污染的抗(耐)性。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锌污染土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三个土壤锌水平上的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锌污染时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即使在土壤锌施入量达600mg·kg-1时,菌根真菌对玉米仍有近50%的侵染率,说明菌根真菌对重金属锌具有相当的抗性。锌污染土壤中菌根共生体的建立,明显地改善了植株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输,有助于植株在重金属污染逆境中的生长。更为重要的是,菌根植物在未增加体内锌浓度的前提下,较对照显著提高了叶和根中的锌吸收量,表明菌根植物在重金属锌污染的土壤上具有一定的生物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AMF能够与宿主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并通过菌丝更为有效地获取宿主植物根际的矿质营养,特别是改善植物磷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竞争力,提高植物抗逆性。一、丛枝菌根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重视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病原物的影响以及提高植物抗病性的效应,充分发挥丛枝菌根对植物的抗病性,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东矿区天气干旱、水资源日益短缺的特点,利用矿井水回灌植物,通过在植物根际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井水回灌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其对根际土壤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矿井水回灌玉米3个月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玉米干质量比对照组高出3 g/株;试验选择的丛枝菌根真菌和玉米保持较高的共生关系,强化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使玉米根系侵染率、菌丝密度分别达到76%、2.8 m/g;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的含量,有利于根际难溶矿质元素的活化,且玉米根际土壤中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在植被恢复巾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与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具有多种生态作用。综述了丛枝菌根增强宿主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各种抗逆性能的作用,以及对基质改良和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探讨了丛枝菌根在植被生态重建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促进作物吸收利用矿质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并可改良土壤.本文介绍了用玉米做宿主扩繁AMF菌剂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作为植物根系和土壤的联系纽带,能够直接影响包括植物的矿质营养、生长发育及抗逆性、抗病性等许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并通过对土壤结构及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宿主植物的生长,就其在以上各方面的具体应用做一简述.另外,提出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AMF分类学体系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丛枝菌根真菌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水和矿质营养。通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植物抗病虫能力的现象,从胞壁的机械屏障、抗性物质以及位点上的竞争等方面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机理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珍珠岩为培养基质的半液培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营养液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玉米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根真菌侵染率随着外界氮、磷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高浓度或低浓度的外界氮或磷存在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无贡献.在正常的供氮(2 tool/L)和供磷(0.1 moUL)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植株生物量、磷含量.但对氮含量影响不大,菌根对玉米磷素营养的改善大于氮素.  相似文献   

10.
黄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47-6550
调查研究了四川遂宁地区磨溪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资源和宿主植物根系侵染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4种植物中13种能形成AM,占93%。菌根侵染率为17%~69%,菌根侵染强度为2%~24%,表明石油污染区植物具有较强的菌根依赖性。分离出AM真菌16种,其中缩球囊霉(G.constrict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该区域优势种;描述了种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宿主植物根际土壤AM真菌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16.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