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同含水量盆栽苗的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是杨树溃疡病发生发展的诱因。在树皮含水量高的植株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强,邻苯二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等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且它们的活性(或含量)随着树皮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室内抑菌试验及盆栽苗的注射试验证明了邻苯二酚是寄主活体内的重要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3.
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分离纯化了真叶期柠条根、速生期柠条叶、茎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并测定了PAL全酶的分子量.用SDS-PAGE鉴定了全酶的组成,测定了各亚基的分子量.结果表明:柠条叶中存在306KD和222KD两种PAL,前者是由82KD和74KD亚基组成的异聚体,后者是由74KD亚基组成的同聚体;而柠条根和茎中仅存在74KD亚基组成的222KD全酶.该研究为pal基因的克隆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黑杨派无性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苯丙氨酸解氨酶在色泽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glalanineAmmoniaLyase,简称PAL)是由Koukal和Conn1961年首次在大麦幼苗中发现的催化次生物质代谢的主要酶。PAL主要催化由苯丙氨酸到各种酚类物质的第一步反应,为多种酚类及类黄酮终产物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6.
膜荚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初步研究了荚膜黄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PAL的最适反应时间为30min,PAL在Tris-HCl缓冲液中适宜的pH值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37℃,PAL酶浓度过高或过低不利于酶的活力,PAL最适底物浓度为2mmol/L。  相似文献   

7.
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硕 《林业科学》2001,37(Z1):90-93
健康的锥栗(Castanea henryi)皮层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相关.不同抗病性的锥栗品种接种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ttc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144 h后,PAL比活力抗病性强的品种比抗病性弱的品种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绿原酸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栗疫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锥栗体内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影响栗疫菌.可见,接种后的皮层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的皮层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锥栗抗病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枣核发育的机理及培育无核枣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以"金丝小枣"幼果为试材,对枣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进行了克隆,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分子克隆方法首次从枣树中克隆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部分.DNA序列,并命名为ZjPAL,ZjPAL长1954 by,编码559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  相似文献   

9.
苯丙烷类代谢途径是植物代谢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一切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都是由这一途径直接或间接生成.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不同株系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来自国内及日本、加拿大、法国、挪威的松材线虫及拟松材线虫株系作酶电泳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苹果酸脱氢酶及纤维素酶酶谱各不相同。超氧化物歧化酶有1条在不同株系中迁移率相同的酶带。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在酯酶谱上差异明显,但培养于裂褶菌、多毛孢和葡萄孢上的来自南京黑松上的同一株系线虫的酯酶谱也显示了明显差异,表明了该酶的不稳定性。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是唯一可区分两种线虫的酶,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39的带,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迁移率0.51的带,可用于两种线虫的生化鉴定。对可溶性蛋白质及过氧化物酶的分析,未检测到清晰可辨的酶带。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体外酶组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表面消毒的松材线虫,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对其中酶组成分析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等。同样条件下未能检出β-半乳糖酶、β-木糖酶、β-葡聚糖酶、漆酶等。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寄主内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家金  冯志新 《林业科学》2004,40(6):110-114
利用马尾松水培离体松枝作接种材料 ,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松材线虫伴生细菌坚强芽孢杆菌和松材线虫与坚强芽孢杆菌的混合液 ,以研究松材线虫与其伴生细菌在松枝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 ,松枝发病 ,松枝髓部发生褐变 ,褐变的过程是由接种枝发展到主枝 ,再由主枝下部向上部发展 ,而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 ,松枝不发病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 ,松枝中的松材线虫繁殖量大、扩散速度快 ;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的过程是 :接种枝→主枝→侧枝→新梢 ,在主枝中由下部向上部扩散 ;松枝髓部褐变过程和松材线虫在松枝中扩散过程相一致 ,松材线虫扩散分布先行于髓部褐变 ;松材线虫和坚强芽孢杆菌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或坚强芽孢杆菌初期 ,松枝中致病细菌的检测量大 ,从而提出细菌和松材线虫均是松材线虫病不可缺少的致病因素。文后指出寄主主干下部髓部褐变可用作病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种群间及种群内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增加其基因的纯合性,以强毒松材线虫虫株AMA3为原始种群,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培养20代的方式进行近交系培育,共获得来自3对不同亲本的80个近交系.以感病黑松为宿主比较AMA3原始种群及不同近交种群的致病力.结果表明,连续近交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力造成显著影响,来自3对亲本的F6,F10,F15及F20松材线虫种群依然保持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不同种源氨基酸含量与抗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选出和验证抗病马尾松种源的基础上,研究了马尾松不同抗病性种源的树体内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种源在接种松材线虫前后均比较感种源含有较少的组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游离氨基酸。它们与感病指数均呈正相关,这说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低的马尾松种源抗松材线虫病。11种固态氨基酸的含量与感病指数有负相关性,说明其含量较高的种源具较强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15.
无菌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1年9月,用无菌的松材线虫对10年生黑松进行接种.2002年8月,检查黑松发病情况,并对接种的松树进行线虫和细菌的再分离.试验发现:接种的8株黑松11个月后仍有5株表现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症状,而从其木质部却能分离到数量较多的无菌松材线虫.结果说明:无菌的松材线虫虽然能侵入松树木质部,但在不携带细菌的情况下对松树是没有致病力的.  相似文献   

16.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溴甲烷熏蒸松材线虫病木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检疫处理方法,本文对影响熏蒸处理效果的单因素分析表明:低温降低了熏蒸效果;增加投药量可提高效果;熏蒸时间以72h为宜;病木含水率高,熏蒸效果差;堆垛上、中下部的效果依次增高;堆垛的大小则以50-70m^3为宜;病木小头直径为6.0-17.1cm之间对熏蒸效果无显著影响,影响处理效果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表明:影响熏蒸效果的顺序的温、投药量、熏蒸时间。在一定温度条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状况,概述了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现状,分析了松材线虫病扩散的原因,提出了防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选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如何作出响应.结果表明:影响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做出响应的系统是一个5级的多级递阶系统,响应结果表现为抵御性和恢复性.群落中优势树种分布格局和松树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影响松林生态系统的抵御性的最大因素,受害木伐除和其他措施也通过影响松墨天牛的危害程度和物种分布格局而间接影响到抵御性.对于恢复性而言,除受土壤因子、水文、周围种源和次优或共优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等直接影响外,气象因子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恢复性.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和防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松林生态系统对松材线虫干扰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工作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引入和传播机制,总结了资中县国有林场2007~2018年的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对策,分析防治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后续防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