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牧草品种对盐碱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mg/kg;含盐量和DH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近年来羊草草地利用不合理,载畜量过大,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和盐碱化的问题。为改善草地植物生存条件,对退化、盐碱化草地进行了种草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4种牧草后均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均增加土壤中的氮、磷和钾,其中敖汉苜蓿效果最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0.50%和31.91mg/kg,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0.252%和11.33mg/kg,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24.37mg/kg。含盐量和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最佳是碱茅,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58和0.9,其次为军需1号野大麦,含盐量和pH分别下降0.04和0.74。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盐碱,产量高、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大庆周边地区地质环境 ,国家启动了大庆周边地区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投资额大。过去的一年 ,项目主要围绕牧草种植而进行 ,但是 ,虽有成功的经验 ,更多是教训。为了今后更好的进行这一项目 ,现着重介绍盐碱化草地土壤的性状、危害及治理 ,以供项目区借鉴。1 盐碱化草地土壤性状的分类1.1 盐化土壤盐化土壤按 1m3 土壤中含盐的总量可将盐渍土分为 :非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小于 0 .2 %,对作物生长无害 ;弱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 0 .2 %~ 0 .5 %,危害作物幼苗 ,但后期无妨 ;中度盐渍化土壤 ,含盐量 … 相似文献
5.
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化羊草草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三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由第1年减少28.5%转为增加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叶鲜嫩时家畜喜食,调制成青干草是冬春补饲家畜的优良牧草。其粗蛋白含量在盛花期为18.449/5,结荚期为16.169/5,可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媲美。甘草根深,抗旱抗寒,耐践踏、耐啃食。据20世纪60~70年代记载,环县甜水盆地天然草地中甘草盖度509/5~709/6,鲜草产量1.5~1.8t/hm^2,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80%~90%。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化草地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3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39.9%~19.8%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21.3%~15.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26.7%~13.4%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27.3%~17.7%、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2.1%~10.1%,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8.5%~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重度盐碱草地上增施糠醛渣(F)、醋糟(V)、农家肥(M)、农家肥十磷肥(M+P)后,种植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测定其不同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并对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等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披碱草耐盐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改良措施和对照,不同改良措施和不同生育期,披碱草净光合速率受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双重因素影响.施糠醛渣和醋糟后不同生育期披碱草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其他改良措施,而丙二醛含量显著小于其他改良措施;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不同改良措施下都是苗期的含量最高,随着披碱草的生长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不同降水年份(1997年干旱、1998年降水正常)及不同改良措施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退化草地改良技术对退化草地的植物群落均有明显的效果,改良草地的第一性生产力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增加,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原牧草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试验就不同牦牛放牧强度对牧草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的放牧活动在随后的3年中牧草的产量基本保持一致,其差异性不显著(P>0.05),也就是说低强度放牧活动不但对草原牧草构不成危害,而且还有益处。禁牧及高强度放牧活动,在随后3年的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差异显著(P<0.05),即它们对草原牧草的危害较大。禁牧及不同放牧试验区在全部禁牧之后的3年平均产量的分布曲线呈现倒“V”字形,禁牧及放牧强度过大对草原有破坏作用呈现“双向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羊草草原改良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0~1997年改良退化草原4349.2km2,主要改良措施:1浅耕翻改良,有效利用15年,年均增产90.5%。2松土改良,有效利用年限6~10年,平均增产70.35%。3施肥改良,其中施尿素187.5kg/hm2,产草量提高3.2倍,施厩肥30~37.5t/hm2,第二年增产53.5%。4引种国内外苜蓿品种25个,筛选出一批耐寒抗病品种,每年割两茬,干草产量4927.5kg/hm2,是对照的3倍。表现好的品种有黄花苜蓿、肇东苜蓿、公农1号苜蓿、公农2号苜蓿、草原2号苜蓿。5补播改良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9个不同牧草品种在盐碱地进行单播及2个混播处理,测定孕穗期(孕蕾期)和压青后不同牧草品种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碱解氮)、速效钾以及pH值的影响,进而评价遴选适合在盐碱地栽培种植的牧草品种作为备选绿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品种均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甜燕2号+草原224饲用豌豆、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76倍、4.00倍、3.44倍和3.14倍;不同绿肥对土壤N、P、K的提高程度不同,以Nacre箭筈豌豆、草原224饲用豌豆、当地黑豌豆和当地白豌豆表现较好,都显著高于对照(P<0.05);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在绿肥处理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等都表现较好。不同牧草在压青后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影响,但Savane毛苕子、新疆毛苕子和当地白豌豆压青后均有显著降低(P<0.05)。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新疆毛苕子、当地白豌豆和Savane毛苕子比较适合作为在盐碱地种植的绿肥作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