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败血病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南美白对虾败血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和详细的生理生化测定,确定副溶血弧菌为此败血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在饲料中添加BT肽并进行攻毒实验来探究BT肽是否能够增强南美白对虾的天然免疫力。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BT肽可以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能力,但是免疫保护的持续时间稍显不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市场上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比较这8种常用抗菌渔药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副溶血弧菌的抑杀菌效果.采用2倍稀释法及抑菌圈法测定.8种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MIC分别为:甲砜霉素、氟哌酸为3.2 μg/mL,氟甲砜霉素6.4 μg/mL,土霉素12.8 μg/mL,庆大霉索、盐酸诺氟沙星和链霉素为25.6 μg/mL,而新诺明在25.6μg/mL时仍无抑杀菌效果;8种常用抗菌渔药在10倍MIC下,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2.05 cm,氟哌酸1.75 cm,盐酸诺氟沙星1.35 cm,土霉素1.23 cm,甲砜霉素1.17 cm,链霉素1.10 cm,庆大霉素1.00 cm;联合用药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氟甲砜霉素与氟哌酸1.55 cm,氟甲砜霉素与土霉素1.43 cm,氟甲砜霉素与盐酸诺氟沙星1.42 cm,盐酸诺氟沙星与甲砜霉素1.30 cm,链霉素与庆大霉素1.23 cm,氟甲砜霉素与链霉素1.18 cm,土霉素与氟哌酸1.12 cm,链霉素与土霉素1.00 cm.通过对抗菌渔药筛选中最佳参数的探讨以及临床用药量与药物的负荷量的关系探讨,结论是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甲砜霉素;3组联合用药效果与单独用药相比敏感度不变,5组联合用药则敏感度变低.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弧菌对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条件致病菌的弧菌,前人对其致病性已作了大量的研究,但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果很不一致,有的甚至相互矛盾[1-4],其差异主要在于浸泡感染能否使健康对虾致病。因此,本实验以不同的感染方式以及不同的实验条件,对斑节对虾体内分离出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进行研究,以便了解对虾弧菌病的发病条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对虾:体长7~9 cm的健康斑节对虾(Penaeus monondon)和日本对虾(P.japonicus),直接购于养殖场。 菌株:对虾病原菌一副溶血弧菌(Vibrio pora-haemolyti…  相似文献   

5.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及其检验和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乔华林  章俊 《水产科学》1999,18(4):28-30
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海湾和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其致病性很强,常引起人类食物中毒,而且比例很高,目前主要侧重于预防。商检检验和测定采用的是SN0173-92标准,5d-6d才能出阳性结果,方法繁琐,费时费力,采用《北欧食品分析委员会方法》(NMKLNO156-1997,第二版),既可以快速定性定量,又可以同时检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性弧菌,使我国水产品及其它食品出口欧盟更具有方法上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副溶血弧菌致病因子与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周浩  宋达锋  顾青 《水产科学》2008,27(6):320-324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作为人类致病菌它能够在很广的范围内造成由食物中毒引起的肠胃炎和败血症[1-2].该菌最早是由Fujino等[3]在日本发生的一次爆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并成功分离的一种多形态杆菌,其在不含盐的培养基内不能繁殖,而在含盐浓度较高(超过3%)的培养基中生长旺盛,并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少见的带正电荷的聚合物,经辐射降解脱乙酰化处理改性后的低分子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其代谢物也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水产养殖的一些研究和试验表明,低分子量壳聚糖具有促进鱼体生长的作用,但过高量的壳聚糖会明显抑制鱼的生长。在水产养殖条件下,高密度养殖所带来的多种多样的应激以及环境污染损害了养殖动物的防御系统而增加了动物对病害的易感性。已发现有20多种病毒可以感染虾类。而对付这些病毒至今尚没有有效的方法,其它传染性细菌病在虾类养殖中也很常见。据最近的研究报导,应用免疫刺激物…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出血症的大菱鲆体内分离到5株菌,编号为L-0603314、L-0603442、L-0603431、L-0603121、L-060324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每尾注射0.05 ml,菌浓度为108cfu/ml和109cfu/ml;采用K-B法用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呋喃妥因、红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7种药敏纸片对确定病原性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0603121菌株为3.0×108cell/ml时只引起个别试验个体轻微症状,1.0×109cell/ml可造成100%感染率,40%死亡率,可确定L-0603121菌株为引起大菱鲆出血症的致病菌株。药敏试验表明,L-0603121株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呋喃妥因敏感。根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等试验结果,确定L-0603121株菌为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对文蛤的致病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亚林  于业绍 《水产学报》1993,17(3):249-252
八十年代以来,江苏南部沿海屡次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现象,使文蛤资源量急剧下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关于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研究,目前已有几篇报道。郑国兴等[1991]从病文蛤体内分离到溶藻弧菌并证实其致病性。王广和等(1991)研究证实弗尼斯弧菌是引起文蛤大批死亡的病原菌。杨美桂等(1978)报道了1977年引起台湾新竹区养殖丽文蛤大量死亡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但有关文蛤病  相似文献   

10.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对从天津地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分离的弧菌进行耐药性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在养殖季节从天津市患病的南美白对虾中共分离出弧菌3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5株、溶藻弧菌8株、创伤弧菌7株、霍乱弧菌3株.在天津市南美白对虾以副溶血弧菌污染最为严重,约占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11.
在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0.4%LYCD喂养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可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和SOD酶产生的能力,实验组内脏团SOD酶活性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肌肉SOD酶显著高于对照组;MDA的量显著降低,内脏团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肌肉呈现显著差异;同时LYCD还可使细胞吞噬指数明显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2.
枳实对南美白对虾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0.2%、0.5%、0.8%枳实来养殖南美白对虾,并对其体重增重率、体长增长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溶菌酶(LSZ)以及血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进行测定,通过机体抗氧化系统和免疫系统,评价中草药枳实对南美白对虾健康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低剂量枳实可以显著改善SOD、吞噬活性和降低肌肉的MDA等指标,并对南美白对虾的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养殖模式是保持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健康、高产养殖,现就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引进广东等地区高位池对虾高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在温岭市绿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平均亩产939kg,亩净利润9017元.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谢敏亮  甘太云 《淡水渔业》2000,30(10):23-25
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 ,是北美和中南美洲重要的养殖对虾之一 ,它具有生长快 ,对饲料蛋白需求量低 ,出肉率高 ,离水存活时间长 ,易于进行集约化养殖以及抗病力强等优点。 1 988年 ,我国首次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 ,并于 1 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 1 995年广东汕头市水产研究所已成功进行成虾淡化养殖试验 ,成虾进行逐渐淡化后能生存于淡水。据此 ,我们自2 0 0 0年 2月 1 5日— 6月 5日进行淡水池塘养成南美白对虾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7.
目前,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均陆续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一年可养数茬,产量和效益都非常高,而在长江以北地区,由于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一般采取一年一茬精养或混养模式,随着南美白对虾早繁育苗技术和塑料大棚培育大规格虾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长江以北地区南美白对虾淡水二茬养殖技术得到逐步完善。一、前期准备工作1.池塘选择一般要求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1.5m~1.8m,底质以沙质、泥沙质为好,硬质泥底亦可,池塘进排水方便。2.清淤、消毒在秋冬季节排干池水,曝晒,然后清除淤泥,深度一般以见到洁净层为宜,清除…  相似文献   

18.
对60hm^2。试验虾池采用肥水放苗,不定期施用复合无机肥,调控虾池的藻相。在相对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对虾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好的预防虾病的效果。在治疗试验中,通过肥水建立有益藻相、菌相,对虾病控制有一定的效果,消毒剂、微生物制剂在虾病防治上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高产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符泽雄 《海洋渔业》2000,22(2):68-70
1999年5~10月在海南省琼海市的三口虾塘内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高产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未发生虾病,成活率达93.9%以上;生长速度快,90d左右养殖体重达15g/尾以上,110d左右养殖体重达25g/尾;经济效益好,产量高,达451.5~882kg/亩,饲料系数小,在1:5以下,是海水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运城市地处黄河金三角地区,黄河滩涂面积广阔,2003年首次引进南美白对虾在黄河盐碱滩池塘进行养殖就获得了平均亩产220kg,最高亩产320kg的成绩,增效明显。为了使这项养殖技术在沿黄地区得到大面积发展,增加渔民收入,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水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现结合我们的生产实践,将适用于黄河沿岸地区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结构和处理要求为了便于管理和捕捞,虾池单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2亩~8亩,水深可保持在1.6m左右,并备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池塘为长方形,长宽比约为2∶1,池塘坡比为1∶2.5~3.0,池底平坦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